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笔记.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所造成的生产下降和经济衰退。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为:1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2资本主义生产在剩余价值规律支配下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三次革命运动:a:1831年11月在里昂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起义b:1834年4月在里昂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起义,它是无产阶级觉醒的标志是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资产阶级的起义c:1836年起,英国工人发动力全国性的争取政治权利的宪章运动并成立第一个独立的工人政党宪章党。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起义是德国无产阶级觉醒的标志,具有理论性和自觉性意识到了无产阶级的本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1它第一次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初步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2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3在地租利润和利息等具体形式上研究了剩余价值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起源4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1他们从抽象的永恒的理论原则出发将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看做是不变的永恒的自然规律从而否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暂时性和历史性2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这个商品在交换中支配或购买到的劳动量所决定的,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时所投下的劳动即耗费劳动并进而引申出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构成的错误结论,李嘉图只是从量的方面来考察价值并把价值看做是非历史的东西3将利润和剩余价值混同起来从而掩盖了地租的剥削性质亚当·斯密:劳动价值论的真正奠基者。1他从各种劳动形式中抽象出了一般劳动从而正确地将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归结为一般的社会劳动明确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得出了一般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的科学结论,但由于不了解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性质因此当他进一步考察究竟什么是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时就陷入了混乱和矛盾中了,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这个商品在交换中支配或购买到的劳动量所决定的,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时所投下的劳动即耗费劳动并进而引申出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构成的错误结论。2从劳动决定价值和工资是劳动生产的价值的一部分的观点出发,明确指出利润是工人劳动生产物的扣除部分3地租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无偿占有工人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中的余额,但他将剩余价值和利润混为一谈还认为除了工资和利润外地租也形成商品的价值这样就将土地所有制与劳动一样视为价值的源泉从而掩盖了地租的剥削性质4首次通过对社会收入形式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作为土地和劳动所形成的价值可分解为地租工资和利润三部分于此相应以地租收入为生的地主以工资收入为生的工人以利润为生的资本家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三个主要阶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划分:1圣西蒙:认为人类历史是由一系列发展阶段所构成的过程,他将人类的历史划分为人类开化时期即原始社会、古希腊罗马的奴隶社会、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从15世纪开始的破坏神学和封建体系的时代以及未来的实业制度的社会等若干阶段,资本主义社会只是由封建制度向实业制度即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短暂时期2傅里叶: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区分为童年、成年、衰落、凋谢四个阶段32个时期。合理的内容:1提出并初步论证了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2深入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3看到并肯定了阶级斗争在历史上的重大影响和作用4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设想中包含着许多天才的设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深入地分析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黑格尔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阐明了一系列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特别是他将异化问题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异化论证了共产主义条件下异化的克服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意义:1马克思自觉地将哲学研究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合起来从针对副本的批判进到了针对原本的批判形成了探索和创立唯物史观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异化劳动理论朝着发现历史一般规律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2异化劳动理论由于深刻地揭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把社会历史看成是劳动异化和扬弃这种异化的历史这就把生产劳动看成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异化劳动理论将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由自觉的活动这就为马克思后来全面系统地创立唯物辩证的实践观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性理论开辟了道路同时也为科学地揭示人的本质奠定了基础4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通过对社会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分析不仅说明了生产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还进一步分析了生产劳动的内在矛盾涉及到了生产劳动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奠定了基础5通过对异化劳动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根源论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历史暂时性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大大深化了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异化:《手稿》中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指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反对主体自身,他用异化概念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异化的种种表现形式但他的着眼点主要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活动。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不仅具有创造性的一面而且还具有摧残人的一面由此他提出了异化劳动的四个基本规定:1劳动产品和工人相异化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同其生产者相对立2劳动本身与工人相异化,如果劳动产品的异化是物的异化那么劳动的异化则是人的自我异化3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的类本质就是指一切人所共同具有的本质4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这是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活动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的必然结果“共产主义„„就是这种解答”马克思的这个结论表明他第一次在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发展规律的问题论证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虽然这个结论还带有费尔巴哈哲学影响的明显痕迹还不十分成熟但显然是他创立唯物史观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的新起点。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标志1847年《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科学的公开阐述的重要文献。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创立过程中的重大意义:1马克思完全肯定并比较科学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2莫斯科市已经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提到了“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第一种形式是绝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和出发点,没有它就没有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生产。剩余价值的第二种形式是相对剩余价值,它是通过缩小必要劳动来相对地增加剩余劳动的方法,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为前提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对立,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最近目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巴枯宁主义:是在极端革命词句的掩饰下的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潮和机会主义政治派别,它的根本立足点是极端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观点:1从唯心史观出发认为任何权威和国家都是恶事都是扼杀自由反对人性的是一切祸害的根源因此要反对一切权威一切国家2国家是宗教意识的创造物任何国家都是地上的教会反对国家也就是向神权挑战3废除国家的途径只能通过全民暴动在一天之内消灭国家然后实现自由和无政府状态的理性社会1875年5月马克思写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即《哥达纲领批判》对纲领草案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批判同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特别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段及其特征作了极为精辟的阐述。《哥达纲领批判》第一次对拉萨尔机会主义做了全面系统的批判:1批判了拉萨尔主要的反动的一帮的理论2批判《哥达纲领批判》抛弃工人运动的国际主义原则鼓吹狭隘民族主义的立场3批判拉萨尔的铁的工资规律4批判拉萨尔的国家帮助工人建立合作社会的理论,国家帮助建立合作社是拉萨尔主义的核心理论5批判拉萨尔自由国家的谬论《哥达纲领批判》完整而科学地阐述了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学说:1科学地阐述了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2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特征的理论过渡时期的思想: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依据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则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一个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1852年马克思致安年科夫的信,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法兰西内战》等著作中都涉及到对过渡时期的看法。在《哥达纲领》中已充分认识到过渡时期的存在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里的过渡时期指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个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必然存在的客观根据:社会主义制度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形成因此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建立自己的政权后如果不对整个社会进行彻底的革命改造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而这一历史任务只能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来完成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这一过渡时期也就结束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阶段:特征:1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的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分配原则即按劳分配原则,每个生产者在做了各项扣除以后从社会领回的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按劳分配从实质上来说仍是一种资产阶级权利但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按资分配的原则又是根本对立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分配原则2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消失,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个人全面发展生产力增长区别:1它们的成熟程度和发展程度的不同2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不同由此决定了社会生产关系以及人的自身发展程度上的巨大差别意义:他科学地说明了共产主义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这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因此无产阶级在完成过渡阶段之后的主义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按需分配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物质基础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1在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被经济决定的2阶级和阶级奴役的出现也纯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经济利益是每个阶级的目的而政治只是为经济利益服务的手段暴力也仅仅是为经济利益服务的手段是必须以经济为前提和基础的政治的独立性和对经济的能动反作用:1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情况和方向是起着加速经济发展的作用2在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方向时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阻碍和延缓的作用。政治的一定独立性和能动作用来源于经济发展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的研究异同点:相同点:1都主张通过革命作为由农村公社向社会公社过渡的途径2都强调跨越的生产力前提3都肯定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4都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的表现形式结合起来作为研究的方法不同点:1马克思从俄国农村公社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出发侧重于俄国农村公社内外条件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强调利用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切肯定成果来改造公社的内部结构更新其内在机制而达到超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来阐述自己对俄国的乃至东方社会的性质及其独特的社会发展道路的看法从而初步提出了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的非西方费资本主义化的道路问题2恩格斯从分析村社会制度的落后性及其衰落性质入手阐述了俄国及其他经济上落后的国家走非西方非资本主义道路的可能性和它的先决条件强调了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榜样和启示作用没有这个外部推动的前提是不能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征:土地公有制和专制主义并存跨越卡夫丁峡谷可能性:1只有俄国还广泛的保留着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农村公社2同时并存的资本主义生产而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3俄国“农村公社”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要挽救俄国公社必须有俄国革命国家的起源和消亡: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是国家
本文标题: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208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