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发动机配气机构优化改进设计
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发动机配气机构优化改进设计姓名:冯仁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指导教师:杨靖20090310发动机配气机构优化改进设计作者:冯仁华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李军.蒋文虎.高松.王宇发动机配气机构动力学计算与试验的结合研究2006发动机配气机构的动力学属性对整机的可靠性及耐久性起着重要作用.配气机构动力学计算可以分析和预测配气机构的动力学属性,其效率高,成本低.为了验证动力学计算的准确性,进行了发动机配气机构专项试验.本文针对CA6DE3发动机配气机构,进行了动力学计算和试验,对两种方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2.期刊论文刘昊.陈鹰.陶国良压缩空气动力发动机配气机构的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04,15(18)分析了气动发动机配气机构的特点,提出配气相位的设定必须考虑选择合适的膨胀率,以保证发动机动力性与工作效率的协调.对高压进气方式下配气机构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两种能满足要求的结构形式,台架试验证明两种形式均能使气动发动机正常工作,其中气门外开式结构具有突出的优点,能更好地满足气动发动机的工作要求.3.会议论文吕林.王勇波发动机配气机构性能模拟及试验研究本文应用AVLTYCON软件,建立了某六缸发动机配气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配气机构进排气部分工作特性.从气门升程曲线的丰满系数、凸轮与平面挺柱接触应力、凸轮与平面挺柱润滑效果以及气门落座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合配气机构凸轮与挺柱间磨损的问题,改进了凸轮型线设计.进行了配气机构相关部件受力测试,测试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具有一致性,确认了模拟计算的有效性.4.期刊论文郭常立.张保成.马艳艳.GUOChang-li.ZHANGBao-cheng.MAYan-yan发动机顶置凸轮轴配气机构动力学分析-现代车用动力2007(4)建立了发动机顶置凸轮轴配气机构的动力学分析模型,用VisualC++V6.0语言编制了顶置配气机构单质量动力学分析程序,对471Q型发动机配气机构单气门机构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所得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比较吻合,为进一步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5.期刊论文唐大学.李志明.孔七一.陈秀华.龚金科.TANGDa-xue.LIZhi-ming.KONGQi-yi.CHENXiu-hua.GONGJin-ke发动机的液压挺柱配气机构-内燃机2007(6)介绍了液压挺柱配气机构,对其在小型高速发动机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首先,用三维造型软件PRO/E进行结构模模拟,并设计了液压挺柱;然后,指出了液压挺柱机构在小型高速发动机上的应用必须解决的两个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液压挺柱配气机构在小型高速发动机上的应用是可行的.6.学位论文吴佳芸发动机配气机构多体耦合系统动力学研究2007配气机构控制发动机进排气过程,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随着发动机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研究发动机配气机构动力学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对顶置四气门配气机构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方法确定了配气机构动力学模型的主要参数,利用AVLTYCON分析软件建立了顶置配气机构凸轮轴-摇臂-气门系统一维动力学分析模型,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和评价,得出该配气机构在额定转速下运行平稳,无气门反跳和凸轮摇臂跳脱现象等结论。为了克服一维动力学分析只反映了配气机构参数特性,不反映其结构特征等问题,提出了利用固定界面动态子结构法分析发动机配气机构动态特性的研究思路。将摇臂作为柔性部件、凸轮轴和气门为刚体,建立了发动机配气机构凸轮轴-摇臂-气门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配气机构气门加速度、气门最大落座速度及凸轮、摇臂的接触应力以及摇臂与凸轮之间的润滑特性,提出了柔性体部件的应力计算方法。分析了耦合模型中气门的动力学响应、柔性体摇臂动态工作应力的变化规律,得出了配气机构气门落座速度小于许用落座速度,凸轮摇臂接触应力小于许用接触应力值,凸轮摇臂最小油膜厚度随转速降低而相应减小且最小油膜厚度极小值与凸轮摇臂接触应力最大值相互错开等结论。刚柔耦合模型不仅能较好的反映了配气机构的动力学特性同时也得到柔性体应力分布,找出了最大应力出现的位置,为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对配气机构动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验证了发动机配气机构凸轮轴-摇臂-气门系统三维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及分析方法的正确性。表明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配气机构动力学特性,同时通过柔性体的模态综合建立方法,能准确地计算出柔性体的动态应力变化曲线,为预测零部件疲劳性能和结构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7.会议论文涂南明对EQ491发动机配气机构的设计分析2000通过对EQ491发动机配气机构的设计分析,探讨顶置凸轮轴式发同配气机构的设计思想和计算方法,由运动学计算结果出发,指出先进的配气机构设计出发点是气门加速度,设计中,应先选定气门运动规律,然后通过摇臂机构的运动学计算得出凸轮升程。8.期刊论文马洪文.赵劲松.刘增勇.朱峰.MAHong-wen.ZHAOJin-song.LIUZeng-yong.ZHUFeng发动机配气机构振动信号时域分析-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8,22(4)对康明斯6BT5.9型柴油发动机配气机构产生的振动信号进行了时域分析,采用振动加速度峰峰值作为判定发动机配气机构技术状态的特征量,并采用多通道信息融合技术实现配气机构的故障诊断.9.学位论文曾存仁大排量单缸发动机配气机构的开发设计2009本论文主要对某大排量单缸摩托车发动机的配气机构进行设计研究,详细论述了高速汽油机中配气机构优化设计的研究内容。br 某大排量单缸发动机是隆鑫集团公司与国外某摩托车公司合作开发的、目前国内排量最大的采用了电喷和水冷技术的摩托车发动机,性能优异,在国际国内市场极具竞争力,其市场前景看好。该发动机是在隆鑫集团公司的客户——国外某摩托车公司的一款大排量单缸发动机基础上优化而成,其目的是提高整机的性能,特别是动力性,本文对该机的配气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最终达到了设计目标。br 在优化设计过程中,首先,对发动机配气凸轮型线、运动学、动力学等设计原理作了深入研究和分析;然后,针对该发动机配气机构的特点和原配气凸轮丰满系数不理想的问题,利用AVL公司的TYCON软件建立该发动机整机配气机构仿真模型和多质量系统动力学计算模型,对发动机配气凸轮型线进行拟合,根据拟合的结果和有关的配气机构参数,设计了新的配气凸轮型线;接着,利用新的凸轮型线进行了配气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同时分析了凸轮及从动件的运动规律,验证了所设计的凸轮型线是合理的,相关的计算结果显示,改进后的发动机配气机构设计合理,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满足使用要求;为验证改进的效果,在其它参数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利用新型线凸轮轴进行了装机试验,和优化前的凸轮型线计算结果进行测试比较,试验结果显示,该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最大提高1.6%以上,燃油消耗率最多下降了4.92%,整车排放达到了欧洲三号标准。最后,对发动机和整车进行了多次性能和耐久性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的性能、可靠性及噪声指标等达到了客户的要求。br 该发动机从2007年开始量产,迄今,已销售7000余台,质量稳定,客护反映很好。br 本文对直接驱动气门的发动机的配气机构设计进行了新的尝试,摸索出一些经验,其中的许多想法无论对老机型的优化还是新机型的正向设计均有较强的实用价值。10.期刊论文于兴芝.宋立权.赵孝峰.潘玉蕊.YUXing-zhi.SONGLi-quan.ZHAOXiao-feng.PANYu-rui发动机配气机构的配气定时研究与应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30(10)针对发动机配气机构设计与分析所提出的工程实践问题,导出了一整套出气门运动规律反求的计算理论,提出了发动机配气机构的配气定时分析的方法,分别对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配气定时的排气提前角、排气迟闭角、进气提前角、进气迟闭角及相应位置的气门位移和气门重叠角等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中低速和高速发动机配气定时应有的参数特征.本文链接:授权使用: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hdlgdxtsg),授权号:c040d3af-3ad8-4d06-ba80-9ea900e4c663下载时间:2011年3月17日
本文标题:发动机配气机构优化改进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214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