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新生儿的护理及特点一、新生儿的概念新生儿期是指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生后28天。正常足月新生儿是指胎龄满37至42周出生,体重在2500—4000克,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二、新生儿的特点外观:正常新生儿皮肤红润,胎毛少,哭声响亮四肢屈曲状,小腿不是很直,手呈握拳状指、趾甲达到指、趾端,足底足纹较深,男婴睾丸下降,女婴大阴唇覆盖小阴唇乳晕清楚,乳头突起,乳房可扪到结节体温:腋表温度为36.0~37℃之间,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大,易散热。因此体温不稳定,易随环境温度变化体温波动在37.0~37.5℃时,则说明室温太高或保暖过度,应及时采取措施,解开包被,多喂水,并适当室内通风二、新生儿的特点皮肤:新生儿的皮肤特点是皮肤薄而嫩,皮肤皱褶处因奶汁、大小便及出汗等原因易引起糜烂和感染。出生时全身覆有一层胎脂,由皮脂腺分泌物和脱落的表皮形成,有保护皮肤免损伤和防止散热的作用,可逐渐被吸收。在骶尾部及臀部可见到灰蓝色的色素斑,多呈不规则形,是由于皮肤深层堆积了色素细胞所致,至生后5~6年才自行消退。二、新生儿的特点脐带:新生儿出生后,脐带结扎后逐渐干燥,残端一般在7~10天内脱落脐带残余—一般在新生儿出生的3—7天开始脱落,脐部伤口完全愈合,则约需10—14天脱落前—不要污染;洗澡后,用安尔碘擦洗消毒脐窝处,与脐带残余接触的衣物、尿布都必须保持清洁、干燥,发现潮湿要及时更换。要特别注意避免大小便污染;不要随便拉动,等待自然脱落脱落后—创面微红,痂皮自然脱落后,如果脐窝处有少量液状分泌物,可以使用安尔碘擦拭,以免感染二、新生儿的特点呼吸:新生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肌弱,胸腔小,主要靠膈肌呼吸真正的自主呼吸是在出生后才开始的新生儿呼吸主要靠隔肌的升降,呈腹式呼吸。故新生儿呼吸浅表二、新生儿的特点泌尿:新生儿多在出生24小时内排尿,如48小时无尿应查找原因新生儿肾浓缩功能差,相对来说需水量多,因此新生儿宜多喂水如入量不足可有粉红色尿,属生理现象二、新生儿的特点消化:新生儿胃呈水平位,容量较小,食道、贲门括约肌弱,幽门括约肌发育好,因此新生儿易吐奶及溢奶,生后10-12小时排胎粪,约2-3天内排完二、新生儿的特点免疫系统:新生儿机体免疫功能尚未成熟。因此对新生儿的居室及新生儿的用具要清洁,预防感染的发生。新生儿可从母乳中获得IGA抗体。所以,应提倡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时预防感染尤为重要。每日居室要通风2次,每次至少半小时,不要与太多的人接触衣服要干净、柔软。二、新生儿的特点神经系统:新生儿具有先天性的神经反射,如吸吮、觅食、握持、拥抱反射等,在出生3~4月逐渐消退。新生儿手足易颤抖、嘴唇有时打颤,这均属正常现象,会逐渐消失二、新生儿的特点二、新生儿的特点循环系统:血流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内脏多而四肢少,因此新生儿出生后一般四肢末梢循环弱,四肢易发凉和青紫。在出现此种情况时,不用太着急,可给于适当保暖,在温度上升后,不用再过度增加包被新生儿心率平均为120-140次/分三、新生儿几种特殊生理状态1、生理性体重下降:2~4天,不超体重10%,10天左右恢复出生体重2、生理性黄疸:2~3天,4~5天高峰,10-14天消退3、乳腺肿大:3~5天出现,2~3周自然消失4、马牙:医学上称为“上皮细胞珠”,系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潴留肿胀所致,数周或数月自行消退5、假月经:1周内,少量,持续数日,雌性激素影响6、粟粒疹:3周内,在鼻尖、鼻翼、面颊出现白色的皮疹,皮脂腺发育不成熟,自行消退四、新生儿常见症状的护理生理性黄疸:原因:1.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破坏多、胆红素生成多2.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完善,处理胆红素能力差3.肠道吸收胆红素增加四、新生儿常见症状的护理生理性黄疸预防:早开奶、频繁有效的吸吮是重要措施,同时还利于泌乳、利于排泄提倡早开奶,既可刺激肠蠕动,利于胎便排出,又有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减少肠肝循环,有助于胆红素的排除胎便中含有一定量的胆红素,如胎便排出延迟,可增加肠肝循环负荷,加重胆红素吸收生理性黄疸治疗:每天监测黄疸指数,如超过或达到临界值会及时通知黄疸指数较高时可服用一些退黄疸的药(茵栀黄口服液),并酌情转儿科行蓝光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多哺乳,多排泄大小便,利于胆红素排出四、新生儿常见症状的护理四、新生儿常见症状的护理打喷嚏:新生儿偶尔打喷嚏并不是感冒的现象,因为新生儿鼻腔血液的运行较旺盛,鼻腔小且短,若有外界的微小物质如棉絮、绒毛或尘埃等便会刺激鼻黏膜引起打喷嚏,这也可以说是宝宝代替用手自行清理鼻腔的一种方式。注意:突然遇到冷空气也会打喷嚏,除非宝宝已经流鼻水了,否则家长可以不用担心,也不用给宝宝随意服用感冒药新生儿吐奶及溢奶:宝宝出生3个月内,贲门肌肉未发育健全,此时的贲门就像是一个还不能很好控制收缩的瓶口,而且新生儿的胃容量也较小,所以容易引起胃内的奶汁倒流,因此,在出生后几个月内,部分宝宝会有溢奶及吐奶现象,尤其是在喂奶后、哭闹多动的时候因此当妈妈喂完宝宝后,可以用手轻拍他的背部2~3分钟,待宝宝打嗝避免宝宝过度哭闹,避免喂奶后半小时内换尿布,可以减少溢奶的情况四、新生儿常见症状的护理四、新生儿常见症状的护理新生儿红斑的处理:新生儿皮肤娇嫩,护理不当可引起感染当脸部及四肢出现红斑时,应给新生儿减少包被,散热,注意皮肤清洁,洗澡时可用新洁尔灭擦拭,严重时可给予理疗部分较胖新生儿皱褶处易出现脓包,此时要注意消毒,保持干燥,避免继续不良刺激四、新生儿常见症状的护理臀红的处理:在新生儿的肛门附近,臀部、会阴部等处皮肤发红,有散在斑丘疹或疱疹,称为新生儿红臀,又叫尿布红斑多发生在出生后3~7日。这是由于新生儿消化功能差,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大便次数多,每昼夜可达10次以上,若尿布更换不及时,粪便中的脂肪酸,尿中的尿酸等经常刺激臀部皮肤而发生红臀因此,为预防新生儿红臀,应鼓励母乳喂养,以免发生消化不良护理方面要用优质尿布或纯棉布,勤于更换。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可涂护臀霜或鞣酸软膏,严重时可理疗宝宝睡觉为何容易惊跳新生儿常在入睡之后局部的肌肉会有抽动的现象,尤其手指或脚趾会轻轻地颤动,或是受到轻微的刺激如强光、声音或震动等,有时还会伴随啼哭的“惊跳”反应这是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所致此时,只要妈妈用手轻轻按住宝宝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就可以使他安静下来四、新生儿常见症状的护理四、新生儿常见症状的护理新生儿白眼球发红:新生儿血管脆嫩,在出生时,由于受到产道的挤压,致使眼巩膜的小血管破裂出血,所以,新生儿出生后巩膜(白眼球)上即有鲜红色的小片状出血灶,这种出血一般不须任何特殊处理,数日后可自行吸收消失。四、新生儿常见症状的护理乳腺肿大:母亲怀孕时体内雌激素与催乳素等含量逐渐增多,到分娩前达最高峰,这些激素的功能在于促进母体的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胎盘也受到这些激素的影响,因此不论男宝宝或女宝宝的胸部都会稍微突起,有些甚至会分泌少许乳汁,俗称“新生儿乳”。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不需任何的治疗。在胎儿离开母体后,来自母体激素的刺激消失,胸部也会自然平坦注意:父母不用刻意的去挤压宝宝乳头,以免引起感染五、新生儿的护理措施一、维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1)新生儿应放置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朝南区域,室内最好有空调和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一般足月儿在穿衣、盖被的情况下,室温维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新生儿每张床位最好拥有2.5m2空间,床间距为60cm以上。一、维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2)除保持适宜的室温外,新生儿出生后就应注意保暖,应用温暖的消毒巾擦干身上的羊水,并放入暖包。对体温过低者可采用不同的保暖措施,例如用热水袋、添加包被、头戴绒布帽、母体胸前怀抱和母亲“袋鼠”怀抱保暖等,有条件的可置于暖箱中。五、新生儿的护理措施使用暖箱时要注意:①按婴儿出生体重及日龄大小决定暖箱温度。体重愈轻、日龄愈小,箱温愈高。②暖箱应在使用前预热到需要温度,并逐渐调节,不能在短时间内使箱温急剧升降。③作用温度才是真正的环境温度。④箱内相对湿度应维持在50~55%之间。⑤出箱前宜逐步降低箱温,过度到穿衣,并在身旁加暖瓶。新生儿如果能保持体温36.5℃,就可以出箱。五、新生儿的护理措施五、新生儿的护理措施体重(g)箱温(℃)100034--361001--150032--341501--200030--32二、保持呼吸道通畅(1)新生儿娩出后、开始呼吸前,及时清除口腔、鼻腔的粘液及羊水,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或引起窒息。(2)喂奶后将新生儿抱起,轻拍其背部,新生儿取侧卧位或平卧头偏向一侧;如果有呕吐,患儿可给予头高脚低位。(3)经常检查鼻腔是否通畅,及时清除呕吐物、分泌物。避免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或压迫其胸部。(4)保持新生儿于舒适、安全的体位。如仰卧时,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俯卧时,头偏向一侧,专人守护,防止窒息。五、新生儿的护理措施三、预防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完善清洗设施(2)做好脐部护理(3)做好五官的护理(4)做好皮肤护理(5)做好预防接种五、新生儿的护理措施四、合理喂养(1)提倡及早喂养,以防止低血糖和低体温。足月新生儿生后4~6小时内开始喂糖水,不吐即可喂母乳。(2)观察体重的增长情况,要定时、定磅秤、定地点测量体重。(3)新生儿生长发育快,对维生素A、C、D、K1及钙、铁等矿物质需要量相对地较年长儿及成人多,应及时补充以预防营养缺乏症。五、新生儿的护理措施五、确保新生儿安全将新生儿置于安全环境,避免处于危险的环境,如可能触及到的热源、电源及尖锐物品。工作人员及新生儿指甲应短而钝,工作人员手表、手链及其他用物应防止误伤新生儿。五、新生儿的护理措施复习题:1、何为新生儿期2、何为正常足月儿3、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生理状态4、暖箱的温度设定
本文标题: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232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