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组织行为学全面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题复习指导1.群体:是由两个人或两人以上互动的个体组成,个体之间具有稳定关系与共同目标、彼此意识到同属于一群的集体。2.人际关系:是个体之间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以情感为纽带的相互联系。3.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4.组织行为: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个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所有行为。5.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他人、人际关系、社会事件等的知觉。6、组织层次:是指从最基层员工到最高经理所具有的等级数目。7.同质群体:同质群体是指成员在各个方面比较类似的群体,尽管彼此容易相容,但假如缺乏完成任务相应的技能与经验,绩效也可能不高。8.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9.工作满意:工作满意是一组员工对本职工作各个方面的积极或消极的感情。10、人际吸引:人际吸引是个体对他人的积极评价和感受。如果被某人所吸引,人们会想与他相识并喜欢同他在一起。11.人格:是个体独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与他人的差异。12组织发展:是指全面应用行为科学的知识与技术,有计划地变革与开发组织的战略、结构、技术、人员和文化等以提高组织有效性的过程。13自我实现:它是指人总是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达到所追求的宏大目标,取得一定的胜任感和成就感。14保健因素:是指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这些因素处理不当,或者说这类需要得不到基本的满足,会导致员工的不满,甚至严重挫伤其积极性。15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护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16强化: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环境的作用下,会采取一定的行为。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行为的频率就会增加;当这种行为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这种状况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强化”。17群体规范: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18弱势群体:社会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分配不公平及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19|、领导者:领导者是组织的一员,与其他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利益和要求,处于平等的地位;同时领导者又是组织的代表和带头人,与其他组织成员有着领导和被领导的分工方式,在领导活动中起着确立行动目标,进行决策和监督指导决策实施的重要作用。20权力:是个体影响其他个体(或群体)行为的能力。21组织中的政治行为:那些不是由组织正式角色所要求的,但又影响或试图影响组织中利益分配的活动。也就是指组织中的个体或群体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资源,争夺权利的活动。22领导效能:就是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过程中的行为能力、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即实现领导目标的领导能力和所获得的领导效率与领导效益的系统综合。23弹劾制:指的是西方国家议会对政府的高官犯罪或有严重的失职行为进行控告和制裁的制度。24组织变革:组织变革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最初仅是一般意义上对组织某些部分或某些方面进行变革和修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组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现在已发展对全部组织进行有计划,系统的,长远的变革和开发,并形成一整套开发和变革的战略,措施和方法,成为组织行为学的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25组织设计:就是对组织活动和组织结构的设计过程,是把任务、责任、权利和利益进行有效组合和协调的活动。26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在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27组织发展:组织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去提高一个组织的战斗力,效率和士气的一种方法,组织成员们直接参与这一系列的活动,去寻找各种各样的方法,把组织的事情办的更好。28危机管理:危机管理又名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其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29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30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31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也就是一个群体对于它的组成成员的内在吸引了。32群体:只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更多的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依赖的个体组成的人群集合体。33个性: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经常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简答题复习1.简述强化程序对绩效和行为的影响。强化程序分为连续性强化和间断性(部分)强化。部分强化包括四种固定间隔、固定比率、可变间隔、以及可变比率。下面以报酬形式作为强化物来看强化程序对绩效和行为的影响:固定间隔的强化程序,根据固定时间付酬,如月薪、年薪,导致平均绩效,行为迅速消退;固定比率的强化程序,根据具体反应数量付酬,如计件工资,导致很高稳定绩效,行为中速消退;可变间隔的强化程序,多种时间段后付酬,如不定期发奖,导致中高稳定绩效,行为缓慢消退;可变比率的强化程序,仅给某些反应付酬,如奖励时不严格依据销售量,导致很高绩效,行为极慢消退。2.简述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步骤。人们认为创造性问题解决包括以下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创造主体已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围绕这个问题,收集资料信息,并试图使之概括化和系统化,形成自已的知识,了解问题的性质,澄清疑难的关键等。2.酝酿阶段。最大的特点是潜意识的参与。3.明朗阶段。问题的解决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创造主体突然间被特定情景下的某一个特定启发唤醒,创造性的新意识猛然地被发现,以前的困扰顿时一一化解,问题顺利解决。4.验证阶段。这是个体对整个创造过程的反思,经验解决方法是否正确的验证期。3.简述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领导与管理是有区别的。一般而论,领导是管理的四大主要活动之一。领导与管理在类似活动上的侧重点各不相同。管理意味着操纵事情、维持秩序、控制偏差;领导则意味着前进、指挥、带领跟随者探索新领域。管理者通过计划与预算处理复杂问题,他们设置目标,确定完成目标的方法,分配资源以实现目标。相反,领导者首先规划组织的远景以引导下属的行为,然后开发创新战略去实现远景。4.简述矩阵结构。矩阵结构是一种根据职能和项目(或产品)两个变量设计的结构形式。矩阵结构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在不同项目或产品间灵活配备资源;主要缺点是因为双重职权的存在,如果协作不好会出现混乱。(请按照教材第43页图2-9矩阵结构示意图来制图)参见:5.群体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那几个阶段?群体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一系统相互联系的阶段:1.形成阶段。主要特征是群体成员开始彼此熟悉并建立行为准则。2.震荡阶段。关键特征是群体内部冲突不断。3.规范阶段。群体开始有凝聚力,成员开始对群体有较强的认同感。4.执行阶段。群体开始把主要精力用于完成任务。最后,中止阶段。群体解散或自动消失。6.简述组织环境的特征并举例说明与其相适应的企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描述一个组织所面对的外部环境的特征:复杂性和稳定性。前者指影响组织运行的外部因素的多少;后者指影响组织运行的外部因素在某一时期内的变化情况。根据复杂性和稳定性与否,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的组织环境,并且相对应且适应于其中不同的企业(或行业)。(1)简单且不稳定环境类型:服装业、玩具制造业。(2)简单且稳定环境类型:食品加工业、采矿业。(3)复杂且稳定环境类型:化工业、保险业。(4)复杂且不稳定的环境类型:信息业、民航业。7、简述组织社会化的过程。组织社会化是组织期待把角色传递给每一位员工的过程。1.预期社会化人们预期组织的某一具体角色是什么样子2.遭遇人们进入到组织开始承担某一个角色3.同化员工从新来者转变成为组织的参与者4.离职退休或者辞职8、挫折产生的原因:(1)客观环境方面的原因。(2)主观条件方面的原因。减轻挫折感有四种:(1)树立正确的挫折观(2)改变环境或目标(3)开展心理咨询(4)运用精神发泄法。9、激励的理论包括四种:(1)内容型激励理论(2)过程型激励理论(3)行为改造理论(4)综合激励模式。10、提高激励的有效性:1、按需激励原则2、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原则11、奖励相结合原则4、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5、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6、严格管理与思想工作相结合原则。12、人际关系的功能:1、产生合力2、形成互补3、激励功能4、联络感情5、交流信息13、弱势群体的成因:1由于新的技术革命的作用,一些传统的职业正在被淘汰。14、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整个社会要从一个以农村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一个以城市为主的社会。3、社会性弱势群体中,大多是我国原有计划经济时期的基本阶段或阶层。4、在我国现阶段,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急速转型,社会各阶段的分化在一定时期具有扩大的趋势。15、领导工作作用体现三方面:1能更有效更协调地实现组织目标。2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3有利于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16、菲德勒模式这个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成为领导者,不仅在于他们的个性,而且还在于各种不同的情境因素和领导者同群体成员之间的交互作用。菲德勒模型的意义:第一,这个模型特别强调效果,强调为了领导工作有效需要采取什么样的领导行为,而不是从领导的素质出发强调应当具有什么样的领导能力,这为不研究领导行为指出了新的方向。第二,这个模型将领导和情境的影响,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关系的影响联系起来,表明并不存在着一种绝对最好的领导形态,组织的领导者必须具有适应能力,自行适应变化的情况。第三,这个模型还告诉人们必须按照不同的情况来选择领导人。第四,菲德勒还提出有必要对环境进行改造以符合领导者的风格。17、职工参与决策的作用:1参与能发扬集体智慧,使决策更正确2参与是调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3参与便于决策的执行。18、民主参与存在四个问题:第一在这种形式中领导者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他已不是决策的制定者,而仅是决策讨论的组织者,他可以通过提供资料来影响集体,但不能代替集体决策。第二这种形式讨论的内容最好是有关共同利益的事。第三,组织者要善于引导,使讨论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而不作不切要点的辩论,避免追求个人目标而非组织目标。第四,这种方式主要应用在高层次。19、合理化的领导班子应具有的特征:1梯形的年龄结构2互补的知识结构3配套的专业结构4叠加的智能结构5协调的气质结构。20、提高领导工作效率必须注意六点:1领导必须干领导的事2任何工作都要问三个“能不能”3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4提高会议效率5善于运筹时间6要精兵简政。21、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标准:第一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第二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第三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第四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22、组织结构的合理化标准体现在四个方面:1组织目标设置的合理性与适应性2组织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合理性3组织权责体系的合理界定与授权行为的合理性4组织结构的功能优化。23组织气氛的和谐性包括:1组织成员的认同性2组织成员的协同性3组织成员与参与意识的强弱4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24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主要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1.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答: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也就是说,组织行为学既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又研究人的行为活动的规律性。组织行为学之所以把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规律性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因为人的行为与心理是密不可分的。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诱因,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只有把两者统一起来加以理解,才能真正把握住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的本质。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组织行为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规律性,但不是研究一切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规律性,它只研究一定组织范围内的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规律性。这种组织
本文标题:组织行为学全面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274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