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苏教高﹝2016)9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苏发〔2010〕11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累多、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2—二、基本原则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诊改工作涵盖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工作融为一体,部门及全体师生员工均为诊改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2)可控性原则:遵行SMART原则(具体、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3)科学性原则:诊改工作针对不同层面(主体)确定科学合理的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4)客观性原则:诊改工作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5)持续性原则:建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与诊改运行机制有效且可持续。三、思路与目标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目标管理、知识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理论,以考核性诊改为抓手,以标准与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校本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形成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多元化质量保证机制,确立“以生为本、人人成才”的质量理念,培育以自律为主要特征的学院质量文化。以学院“十三五”规划制定的一系列目标为依据,确立质量目标和标准,建立“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管理与运行流程,形成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3—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内部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四、构建体系(一)健全组织,形成组织体系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能分工(1)建立党委领导,院长指挥,质量保证委员会全面协调的质量保证领导组织,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质量保证体系设计与考核诊断,二级教学单位是质量生成核心,行政职能部门保证质量提升(图1)。(2)建立学院-二级单位-专业(课程)三级质量保证组织学院质量保证委员会——主任由院长担任,负责制定学院及专业层面的质量保证政策,考核学院各部门工作的绩效和质量;下设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执行质量监控、考核性诊改制度建立与运行等工作。二级学院(部)质量保证工作组——组长由行政负责人兼任,负责二级学院(部)的质量管控,统筹图1学院质量保证组织示意图—4—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保证专业建设的实施质量,撰写二级学院诊改报告。专业(课程)质量保证小组——组长由专业(课程)负责人兼任,负责专业、课程质量的自我诊改,编制专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进行学生学业情况调查分析,保证课程实施质量,撰写专业(课程)质量诊改报告等工作。2.厘清各部门归属,编制工作标准,形成系统工作包依据学院战略,对应纵向5系统功能,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厘清职能模块,确定各部门在纵向5系统中的归属(图2)。图2学院职能部门在纵向5系统中的定位根据部门在纵向5系统中的归属,对照现有职责,明确部门职责与权限(表1)。表1职能部门职责厘清一览表部门名称:在系统内的职责在系统外的职责在明确的职责与权限基础上,各部门按照SMART原则将职责具体化为工作。依据具体化的工作优化部门岗位任务—5—(表2),制定岗位各项工作标准,形成系统工作包(图3)。表2职能部门岗位工作一览表部门名称:部门职责具体化的工作工作归属岗位岗位所在科室表3职能部门之科室岗位工作标准一览表部门名称:科室名称:科室岗位具体化的工作工作标准(二)完善规划,形成目标体系1.基于SWOT分析编制学院规划,形成完整的目标链(1)对学院现状进行SWOT分析,编制学院总规划和专项规划,开展发展能力诊断,完善学院规划体系。根据规划建设目标,编制建设目标体系,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的目标链(图3)。图3学院“十三五”1+8+7规划目标链示意图—6—各二级学院在对所辖专业进行SWOT分析基础上,依据学院专项规划目标,编制二级学院专业建设子规划,并依此编制各专业建设方案,明确年度建设目标、任务、措施、预期效果,形成学院规划与二级学院规划目标执行链(图4)。图4学院-二级学院规划目标链与执行链示意图(2)按照规划建设任务年度实施进程表,将年度规划任务落实到年度工作计划中,实施层层分解落实,同时制定相应任务完成的考核标准,并将任务完成情况与部门绩效考核相结合,确保规划建设任务的完成(图5)。图5规划目标任务年度落实执行流程图2.建立规划落实与反馈机制,不断修正目标,确保完成质量—7—将规划任务落实完成与信息平台结合,实现过程数据的实时采集,进行基于数据分析的规划目标执行、分析、反馈与改进,形成规划执行信息链。根据生成的信息流,编制二级学院-分项规划-总规划系列的规划执行年度报告。依据报告结论不断修正目标链,步步逼近规划目标,确保实现规划目标,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图6)。图6基于信息流的三级规划系列年度执行报告示意图(三)建立标准,形成标准体系1.建立职责-岗位-工作标准关联的系统工作包在各部门厘清职责,优化岗位,建立岗位工作标准的基础上,按照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纵向5系统功能,梳理各系统中的职责-工作-标准,形成职责-岗位-工作标准关联的系统工作包(图7)。—8—图7职责-岗位-工作标准关联的纵向5系统工作包2.建立和完善专业、课程标准建立基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质量目标体系,制定完善由计划标准、资源标准、行动标准、结果标准组成,逻辑相关的(图8)专业、课程质量标准体系,明确质量控制重点。图8专业-课程标准系列示意图3.建立教师发展标准建立由成长期、成熟期与教师专业发展三阶段、九要素组成的阶梯式教师发展标准(图9)。制定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等聘用考核标准,并与岗位聘任和考核融为一体。—9—图9三阶段九要素组成的阶梯式教师发展标准示意图4.建立学生发展标准建立完善由学业发展、职业发展、个人发展、团队发展四个领域,综合考虑学生学习生涯、职业生涯、个性化发展、团队合作精神等要素的学生发展标准(图10)。图10学生发展标准构架图(四)修改制度,形成内控体系1.梳理组织机构管控事项,完善学院管理制度并形成内控机制依据优化的纵向5系统组织机构职责,厘清各部门管控事项,修改相关制度,设计部门管控事项工作流程,完善学院制—10—度体系。梳理学校层面的人事、财务、课程教学、学生事务、后勤保障、研究发展、产学合作、信息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监督控制等事项,进行流程设计,将设计的程序与制度匹配(图11),形成内控机制。图11管理制度与流程相匹配的学院内控机制示意图2.建立考核性诊改和质量报告制度,实现质量保证螺旋递进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学院部门-教研室(科室)三层级的考核性诊改,以及质量分析、报告、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反馈实施、运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反馈质量诊断结果与改进建议。制定学院质量分析与报告制度,明确质量报告的种类、发布频次、周期、内容、要求等;编制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向全院、全社会发布,接受全院师生、全社会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图12)。—11—图12考核性诊改与质量报告制度示意图(五)建设平台,形成智能校园1.开发过程性采集平台,完善网络物理校园(1)建设对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校本数据平台,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教学运行、控制反馈、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完善校本数据平台功能(图13),实现不同角色的应用(图14),最终转向校园物联网。图13校本数据平台构架示意图—12—图14不同角色使用数据平台示意图(2)建立面向管理、应用等的信息化系统,逐步将学院各项工作与信息平台结合,实现工作过程状态数据的实时采集(图15)。图15校本数据平台功能系统示意图(3)建设智能化移动与在线学习平台,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紧扣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三环节,创新课程教学形态;建立学生日常考勤、学生每课检测(每月汇总)、教师每月评学、学生期终评教、反馈与及时诊改等课程教学质量在线跟踪系统(图16)。—13—图16课程教学质量在线跟踪系统流程图2.挖掘平台数据,实现基于数据信息的运行管控(1)制定平台信息采集责任、审核管控、数据分析的制度。完善校本数据平台在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的状态分析、监控、预警、激励功能。(2)将状态数据作为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绩效判断的主要来源和分析依据,不仅满足教学行为、教学质量和常态监控数据的动态管理,还能满足问题与薄弱环节诊断,预测偏差,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偏离设定的质量目标,逐步形成校园服务互联网。五、诊改运行(一)学校层面,按纵向5个系统开展考核性诊改1.实施目标管理与部门绩效考核,保证各项工作运行质量建立“目标-标准-运行-诊断-改进”质量螺旋递进的常态化自我诊改机制(图17),将学院年度工作任务落实、各类项目建设、过程管理成效作为目标管理与部门绩效考核性诊断的重要依据。—14—图17目标-标准-诊改-绩效考核性诊断流程图2.依托数据平台,建立基于数据分析的诊改与报告机制以年度工作计划落实为抓手,明确各项工作执行主体,确定工作任务完成标准,建立影响质量因素的坐标系。依据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数据,对照设定的工作标准与坐标系,按照学校-二级学院(部门)-教研室(科室)三层级,自立目标-自定标准-自主实施-自我诊改四步骤(图18),对各类各项工作现状进行自主诊断改进。在部门月度工作报表、职能部门诊改报告中,反映基于影响质量因素坐标系的诊断与改进情况,为以后各阶段目标及标准的调整修改提供依据,具体操作见学院考核性诊改相关文件。—15—图18三层级四步骤自主诊改示意图(二)专业层面,按建设方案开展考核性诊改1.进行专业质量分析,实施专业动态优化调整制定学院专业设置与调整管理办法,明确程序和调整条件。各专业进行每年1次的市场需求调研、就业市场分析、毕业生跟踪调研、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学生能力测评情况分析、学生学业情况分析,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和基于数据信息的专业质量分析年度报告,作为专业设置调整、结构优化和人才培养目标修正的依据(图19)。图19专业质量分析动态优化调整示意图—16—2.开展基于数据的状态分析,实施专业考核性诊改(1)运用信息管理平台,实时采集专业运行状态数据,在对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监测专业建设、课程教学质量状态,及时反馈与改进,撰写学院专业质量年度报告。(2)运用信息管理平台,实施3年1次,吸收行企、政府、用人单位专家,学生与家长代表参与的专业考核性诊改。(3)运用信息管理平台,与国内外专业认证机构对专业进行认证或评估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性诊改,并积极参与国内外专业认证与评估。(三)课程层面,按学生学习达标开展过程监控和考核性诊改。1.以学习标准作为课堂教学检
本文标题: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276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