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03 第三章 工程中的价值、利益与公正
引导案例:南水北调工程——跨流域调水中的利益协调第三章工程中的价值、利益与公正3.1工程的价值及其特点3.2工程所服务的对象与可及性3.3工程实践中的攸关方与社会成本承担本章概要3.4公正原则在工程的实现南水北调工程——跨流域调水中的利益协调引导案例3.1工程的价值及其特点3.1.1工程的价值导向性工程活动具有明显的目标价值导向:为什么人服务?为什么目的服务?是否符合工程伦理的基本原则?经济效益如何?社会效益如何?环境效益如何?3.1工程的价值及其特点3.1.2工程价值的多元性工程的科学价值(作为科学实验基础设施的工程)工程的政治价值(摩西低桥、投票机、建筑尺寸、军事工程的政治价值)工程的社会价值(媒介技术、普遍接入、创造性破坏)工程的文化价值(数字新媒体、标志性工程)工程的生态价值(环境工程)案例摩西低桥摩西低桥指的是在纽约旺托州立公园路上的两百多座天桥。1927年,罗伯特-摩西主持规划建设了旺托州立公园路这条纽约第一个通向长岛的公路。两年之后这条长达5英里的公路通车,同时宣布琼斯海滩开放。1932年,这条公路延长到纽约高速公路网络中的梅里克公路。1938年,它延长到纽约北边高速公路网。尽管摩西不断宣称琼斯海滩是一座公众海滩,然而他规划通向琼斯海滩的旺托州立公园路却相当奇怪地设计了两百多座独特的天桥。这些被称为摩西低桥的天桥高度只有9英尺高,与地面非常贴近,以至于12英尺高的公共汽车无法从它下面通过。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纽约,黑人和低收入群体往往没有小汽车,他们只能望“桥”兴叹;上层和中产阶级拥有自己的小汽车,能够穿过天桥尽情享受海滩。天桥的高度反映了摩西的社会阶级偏见和种族偏见,天桥的高度成为城市建筑中不平等的政治陈述—两百多座天桥成为固化的有形基础设施,它们是纽约不平等政治的一道社会风景。工程作为变革自然的造物实践,是一个综合集成了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社会、伦理、生态等各方面要素的整体,所以一般来说,一项工程总是包含着多种价值。实际上,我们更加关注的是一项工程的各方面价值的正负性质。我们一般希望各方面的价值都是正向的,且正向价值越大越好。这就需要在这些不同价值之间作出权衡取舍和协调优化。3.1工程的价值及其特点3.1.3工程价值的综合性工程所带来的利益和好处如何分配属于社会伦理问题,尤其是公平公正问题。总结国外工程伦理研究成果,有关公平公正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工程共同体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工程活动过程中的公平问题讨论工程的利益分配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宏观层面是工程活动在行业、地区、企业、项目之间的分布情况,而微观层面则是指在企业内工程项目的活动情况。3.2工程所服务的对象与可及性市场经济中,企业的产品开发和组织生产是瞄准目标市场、瞄准目标人群(即目标顾客群)的。一般地,企业会依可支配收入水平、性别、年龄、地域分布、种族等特征对人群做出区分,从中识别出目标人群,即有可能购买本企业产品的人群。对总体目标顾客群体,还应该进行细分,进一步确定出首要关注对象、次要目标和辐射人群。3.2.1目标人群:预期的受益者这种依收入、购买能力等经济特征以及性别、种族、年龄、地域等特征的不同而对人群区分对待,是否涉嫌歧视呢?如何确定什么人可以首先享受到工程结果,或者如何确定人们享受的顺序,实际上是工程资源的分配问题。有学者在研究数字鸿沟时指出,“鸿沟”是指某些群体在信息可及方面遭到不合伦理和得不到辩护的排斥,在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分布上严重不均。鉴于这种思想,我们可以把不能获得工程结果的现象称作“排除”,以有别于“区别对待”意义更强的“歧视”。但这种现象无疑不符合当前我们所倡导的共享发展理念。3.2.1目标人群:预期的受益者工程产品(或服务)是联系工程(产品)与社会(消费者)的重要纽带,其价格是供需双方都非常关注的参数,它直接反映着工程主体(即企业)与工程用户(即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但价格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的经济因素,它还包含着强烈的社会伦理意蕴。企业瞄准目标人群开展工程活动,实际上也就把目标人群之外的人群排除在工程恩泽之外,而工程产品的价格则具体扮演了排除“门槛”的作用。3.2.2可及与普惠:以产品价格为例不断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努力降低产品价格,是社会对工程师的一项期望有一类关涉公平公正的工程问题,它们未必是由企业、工程师、业主的主观故意造成的,但是问题的影响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人数众多,性质也很严重。且由于这类问题还没完全被纳入项目发起方的视野,容易造成解决问题的责任落空,所以这类问题更需要关注和研究。3.3工程实践中的攸关方与社会成本承担因建设项目选址而引发的社会群体事件:国外一般把这类事件称为“邻避行为”。这类冲突起源于“邻避设施”的兴建。“邻避设施”指能使大多数人获益,但对邻近居民的生活环境与生命财产以及资产价值带来负面影响的“危险设施”。3.3.1邻避效应2009年政府公布广州番禺区生活垃圾焚烧厂的选址地点定在番禺区大石街会江村附近,遭到周边市民的强烈反对而搁浅;2011年北京海淀西二旗餐厨垃圾相对集中资源化处理站项目公示后,附近两三百居民举着反对垃圾处理场条幅聚会抗议。“邻避行为”突出反映了工程项目建设的利益——损害承担不公正问题:设计时主观预期的公共效益为广大人群享受,建成后也会达到这样的目的,但项目周围居民蒙受危害或担心受到危害,即大众与周围居民之间出现利益——损失分配上的不平衡。在国外,邻避冲突主要围绕兴建公共基础设施,而在我国还有工业建设项目。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居民权利意识、风险意识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邻避冲突的发生数量预计将呈上升趋势。3.3.1邻避效应传统的工程观主要考虑企业本身以及对工程项目的投入——产出有直接密切作用关系的群体,除此之外的其他人则不予考虑或很少考虑。随着工程活动的作用尤其是副作用效应的不断累积和增强,工程活动的社会成本开始受到关注和重视。工程的社会成本主要表现在:(1)对环境、资源影响所形成的社会成本(2)对社会影响所形成的社会成本(3)对经济影响所形成的社会成本3.3.2工程活动的社会成本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环境问题、污染问题等,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人们意识上没有社会成本的观念而导致的行为上对社会的不理性。在这方面我国还有较多的问题。对科技负面作用的问题早有论述和研究,但从公平角度对工程的收益和损害进行分析,还不多见。这种视角能够明确科技的利益和副作用具体落到什么人头上,从而能够识别出改变分配不公以及科技造成的环境资源和社会问题状况的动力。3.3.2工程活动的社会成本近些年来,与经济学提出“社会成本”概念、开始研究包括工程活动在内的经济行为的外部性一样,企业管理领域也扩展了关注的领域: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由过去只强调对股东(stockholder)负责,逐渐扩展到把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也纳入管理关注的视野。1963年,美国斯坦福学院的学者第一次对“利益相关者”下了定义。存在这样一些利益群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狭义的定义)。后来,弗里曼、米切尔、斯塔里克、克拉克森等人对利益相关者做出了进一步的定义补充和解释。3.3.3(利益)攸关方国内有学者对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为:指那些在企业之中进行了一定专用性投资,并承担了一定风险的个体和群体,其活动能够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企业实现目标过程的影响。上述概念的界定提示:工程发起方要拓展关注的范围,将受工程影响尤其负面影响的相关者纳入关注的视野,注意分配公正问题。但对利益相关者本身特别是其受企业影响的情况关注还是不够。工程伦理的关注点恰恰在于目标人群之外的第三方可能受到工程及其结果影响尤其负面影响的情况。这里,“利益相关者”的更确切的含义是“承受者”,这里更强调“无辜者”“局外人”“第三方”被动地蒙受损害、承担风险。3.3.3(利益)攸关方公平正义(简称公正)是人类社会长久以来的不懈追求,伦理学家赋予其极高的地位。有人指出,公正是关于社会关系的恰当性(或合理性)的最高概念,它也是一种德性。《美国哲学百科全书》称之为“社会道德责任的典范”亚里士多德说:“公正不是德性的一部分,而是整个德性。”罗尔斯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德性,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德性一样。”3.4公正原则在工程的实现所谓公正或公平,又称为正义,原意指“应得的赏罚”(desert)。“应得”抽象地说是一种对等和同等地对待。但公正不等于平等,实际上,它还规定了不平等的程度。公正最基本的概念就是每个人都应获得其应得的权益,对平等的事物平等对待,不平等的事物区别对待。美国伦理学家理查德·T.德·乔治提出了四种类型的公正:(1)补偿公正,是对一个人曾经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进行补偿;(2)惩罚公正,是对违法者或做坏事的人进行惩罚;(3)分配公正,指公正地分配福利和负担;(4)程序公正,规定了判决的过程、行为或达成的协议的公正性。3.4.1基本公正原则一般情况下,人们把公正狭义地理解为分配公正,关注社会利益和社会负担的合理分配问题。工程领域里基本的分配公正主要是指:工程活动不应该危及个体与特定人群的基本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不同的利益集团和个体应该合理地分担工程活动所涉及的成本、风险与效益;对于因工程活动而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个人与人群,社会应给予适当的帮助和补偿。3.4.1基本公正原则现实生活中,公正与效率经常发生冲突。公正强调人们应当得到的权益效率关注现实活动目标的实现工程活动中的道德抉择,必须解决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这个问题。基本的公正既是效率合法性的前提,也是长期效率的保障。公正是相对于具体的社会情境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的公正。公正的实现不应妨碍效率的合理提升。还应指出,在任何对效率的合理追求的活动中,都必须体现对创新者或有突出贡献者的激励,这不仅是对效率的促进,也是应该实现的公正。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公正问题总是以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人为出发点提出的,这也是他们的一项权利。3.4.1基本公正原则基本分配公正的实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基本实现途径:在不同利益与价值追求的个人与团体间的对话的基础上,达成有普遍约束力的分配与补偿原则。为了在工程实践中实现基本公正,在工程项目过程中需要建立和完善一下几方面机制:3.4.2利益补偿:原则与机制第一,进行项目的社会评价。(在这方面,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贷款项目管理经验值得借鉴)项目的社会评价是指由于项目建设、实施与运营,对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利用、自然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社会效益与影响进行分析,它与项目的经济评价、环境评价一样可以用一系列指标来衡量,除了可持续性指标外,主要涉及的是社会公平指标,具体包括利益相关者收入提高程度及差异程度、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公众参与度、就业率、社会保障率、民族、性别公平程度、贫困人口数等。3.4.2利益补偿:原则与机制第二,针对事前无法准确预测项目的全部后果,以及前期未加考量的公正问题,应引入后评估机制。项目后评估(postprojectevaluation):指在项目已经完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和总结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需要强调的是,后评估还应注意在项目决策时未曾预料的、没有纳入考虑范围的影响后果(即外部性、溢出效应)。从实现项目结果的公正分配的角度来看,这方面的研究和评价,正是项目后评估的一个主要用意之所在。3.4.2利益补偿:原则与机制第三,针对仅瞄准目标人群的局限,扩大关注的视域,开展利益相关者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项目单位的要求与项目的主要目标,确定项目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所在以及与项目的关系;分析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利益相关者参与项目实施的各种可能方式,等。利益相关者在项目选择、设计、实施、监测和评估中的积极和充分参与,有利于促进公平受益和包容性发展。3.4.2利益补偿:原则与机制3.4.3利益协调机制:公众参与在我国,传统的工程管理体制多是自上而下的科层制结构,在决策过程中,重行政和精英主导,缺乏公众参与;在工程
本文标题:03 第三章 工程中的价值、利益与公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283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