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
如何辨别“下定义”与“作诠释”作者: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赵秀成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八种: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画图表、打比方、举例子。其中,学生在阅读中不太容易区分的是下定义和作诠释。先来看看教科书上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解说:“通过下定义,指出事物的性质特点,使它与别的事物区别开来。下定义,一定要准确,要讲究科学性。”“由于下定义要求很严格,所以有时用诠释的方法来阐明事物的某些特点。作诠释比下定义自由灵活,它不要求完整地揭示事物的全部本质特征。”(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四册第179~180页)认真琢磨上面的文字,不难看出:“下定义”是一种比较严格的解释,它要求“完整地揭示事物的全部本质特征”,而“作诠释”则是用来“阐明事物的某些特点”。再来看下面的例子:(1)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2)一种叫自养。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它们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需要。(3)统筹方法是一种合理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们中间哪个用到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呢?答案是第(3)句。第(1)句,没有揭示赵州桥的本质特征。第(2)句虽然涉及到了“自养”的本质特征,但表述上采用从不同角度分别说明的方式(“绿色植物”指明范围,“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指出获取食物的方式),应该看作是作诠释。而第(3)句从本质上解释了“统筹方法”,因而是下定义。通过下表,可以对这两种说明方法进行辨别:当然,仅根据上表中的某个项目来辨别,做出的判断可能不够准确。比如例(1),从格式看像下定义,但从着眼点来看就不是下定义,因为它只是说明了赵州桥的影响而没有揭示赵州桥的本质特征。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如果能对上表中的比较项目进行综合考虑,辨别时将会更准确。此外,还有一个比较巧妙的辨别方法——替换法。例如:(4)沙漠(地震?)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5)平行线(对角线?)是同一平面内任意延长而始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哪一个是下定义呢?答案是第(5)句。例(4)采用了“×××是……”的格式,看上去很像下定义。这时,除了采用以上所讲的辨别方法外,还可以采用“替换法”,比如把“沙漠”换成“地震”,仍然成立。因此,这句话只是形象地阐明了沙漠与人类的关系,并没有从本质特征上对沙漠加以解释。例(5)是下定义。句中的“平行线”就不能换成“对角线”,因为后面的文字是针对平行线的本质特点所作的解释,如果“平行线”替换成“对角线”,概念和解释就不相符了。可见,使用下定义的时候,被定义的对象(如平行线)和所作的阐述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唯一的。
本文标题: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295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