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南京市自然条件分析一区位分析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沿岸,北连江淮平原,东接长江三角洲,处于长江下游中心,是距中原和华北最近的江南中心城市。南京的地理坐标范围在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之间,南北最大直线距离140余公里,东西最大直线距离80公里。全市总面积约6587.02平方公里。南京位于江苏省西南部,东邻省内的扬州市、常州市、镇江市3市,南、西、北三面分别与安徽省宣城市、马鞍山市和滁州市相邻,市界总长约730公里。南京市在江苏省中的位置二地形地貌南京地貌特征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丘陵占4.3%,岗地占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土地总面积的39.2%。南京地区的土壤在北、中部广大地区为黄棕壤(地带性土壤),南部与安徽省接壤处有小面积的红壤。南京城四周山峦起伏,宁镇山脉和江北的老山横亘市域中部,南部有秦淮流域丘陵岗地南界的横山、东庐山遥相呼应。市区除宁镇山脉最高峰紫金山外,北有幕府山峭壁如屏;西有清凉山(古名石头山)犹如蹲踞之虎,南麓有清凉寺、扫叶楼;城南的雨花台,是一座出产色彩鲜艳的花纹卵石的山冈;西南有牛首山、祖堂山,层峦叠翠,绚丽多姿;栖霞山在城东北,入秋后红枫黄槲,层林尽染;城东北临江兀立的燕子矶,山体虽小,但险峻峭拔,宛如欲飞的燕子。土地利用类型2005年底土地总面积658231.3公顷,其中农用地438039.0公顷,建设用地157262.7公顷,其他土地62929.6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66.5%、23.9%和9.6%。农用地中,耕地245593.1公顷,园地9404.1公顷,林地73927.9公顷,其他农用地109063.1公顷,分别占农用地面积的56.1%、2.1%、16.9%、另有牧草地50.8公顷。耕地以灌溉水田为主,主要分布在六合区、江宁区、溧水县、高淳县和浦口区。园地以果园和茶园为主,主要分布在溧水县和江宁区。林地主要分布在江宁区和浦口区。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64561.4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55147.1公顷,交通水利用地28773.1公顷,其他建设用8781.1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面积的41.0%、35.1%、18.3%、5.6%。其他土地中,水域50572.1公顷,自然保留地12357.5公顷,分别占其他土地面积的80.4%、19.6%。三植物资源南京市地处长江两岸丘陵地区,属于北亚热带,为我国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类最繁多的地区之一。其植被类型以人工植被和次生植被分类则植物种类以前者为主。植物种类呈现出有落叶阔叶林逐步过渡到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的现象。次生植被以落叶阔叶林、常绿枯叶林为主,而人工植被则以农田植被和人工造林为主,其中农田植被面积分布广泛。植物种类表植被类型一级分类种类次生植被落叶阔叶林马尾松、麻栎、栓皮栎、枫香、化香、糯米椴常绿阔叶青刚栎、苦槠、石楠、冬青灌木针叶林草本植物黄背草、枯草为主人工植被外来植物雪松、火炬松、广玉兰农田植被人工造林四矿产资源南京市矿产资源以金属矿和建材资源最为丰富,现已探明矿种有40多种,包括铁、锰、铜、铅、锌、锶、硫铁、白云石、石膏、石灰石、粘土等,其中探明储量的有23种,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20种,正在开采的矿产有10余种。铁矿保有储量5.33亿吨,占全省89%,是我国华东铁矿最集中分布的地区。铜矿保有储量30.68万吨,多为伴生矿,具有综合利用价值。铅锌矿蕴藏量占全省90%以上。锶矿(天青石)储量达59.46万吨,品位和蕴藏居全国之冠。栖霞山一带的铅、锌、银矿及石灰石、硬石膏、大理石、白云石、石英石和英砂等储量丰富,并以优良质量而用于国内重要钢铁、建材企业。六合的凹凸棒石粘土矿属国内首先发现的矿种,用于石油工业;六合近来又发现宝石矿藏。此外,溧水县、青龙山、江浦县的优质矿水具有十分重要的开采价值。南京市主要矿产保有储量、探明储量、历年开采量单位:万吨矿种、矿量(万吨)、年份19581966197819831984铁保有储量100445755740737探明储量100443775772772年开储量10051141157183铜保有储量1002367511.5291.523探明储量1002658291.5821.661年开储量100165151235218铅、锌保有储量1001.6327.81624.56922.051探明储量1001.6328.02725.15322.703年开储量1973年开采量为100995835803锶保有储量1960年保有储量6035822探明储量探明储量均为100100100888年开储量1971年开采量为100700700730石灰石保有储量100141281432429探明储量100147295452444年开储量1962年为10016.18719.16718.83319.5白云石保有储量100898483探明储量100100100100年开储量100230198226南京市矿产资源开采及利用情况如图所示,主要的开采矿物类为铁、铜、铅锌、锶、石灰石、白云石等。随着年份的增加,各类矿物的保有储量、探明储量以及年开储量均成相应上升趋势。五水文资源南京境内湖泊、水库棋布,河流众多,水域面积达14.3%(未含不参与区域调洪的长江南京段干流水域面积)。南京市境内水系分别属于长江、淮河、太湖三大水系,其中:市域内淮河、太湖水系面积很小,长江水系覆盖了南京市的大部分地区。按河道特征,长江水系又可细分为4条子水系,自北向南依次是滁河水系、长江南京段干流水系、秦淮河水系、水阳江水系。根据水利普查的初步成果,全市境内有河流616条,河流总长度3373.4km,河流数量密度为0.98条/10km2,河流长度密度为0.54km/km2。其中大江大河干流有4条,大江大河分洪河道6条,大江大河干流(含石臼湖、固城湖)的1级支流河道72条,流域范围跨邻省、市河道30条。南京市现有湖泊12个,其中中型湖泊1个,小型湖泊2个,城市湖泊9个。南京市主要水系见下图所示。南京市本地区的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仅有21.1亿m³。地表水资源量在年际和季节上分布很不均匀,丰水年可达30.4亿m³,枯水年只有5.4亿m³。由夏、秋季降雨产生的径流量约占全年地表水资源量的70%,冬、春季只占约30%。从南京市过境的水资源量比较丰富,年均可高达9065亿m³,其中从长江、水阳江和滁河过境的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分别为9043亿m³、12亿m³和10亿m³。水资源利用主要依托丰富的过境水量,南京市现状供水保证率较高,可满足一般年份的用水需求。2010年,全市供水量为46.36亿m³,其中:地表水46.25亿m³,占99.8%,地下水仅1139万m³。2010年各项用水量的比例组成见图1-2。工业用水量已超过农业灌溉用水量,位居总用水量中第一,工业用水量中用于火力发电机组直流冷却的水量有14.4亿m³,占全市总用水量的31%。南京市主要水系图2010年南京市用水结构图六气候资源南京属于较典型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虽然离东海只有300公里,气候的海洋性特征却不明显。南京近地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四季变化分明,冬夏温差较大。南京降水丰富,年平均降雨113.5天,年平均降水量1077.71mm毫米。冬季多受西伯利亚高压或蒙古高压控制,盛行东北风,极端最低气温-14℃,。夏季明显分为初夏多雨的梅雨天和盛夏的伏旱天两段。市区平均在6月20日入梅,7月10日出梅,梅雨期间降水特别丰富,常有暴雨,湿度大,气压低,日照少。出梅后进入盛夏,多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晴热高温少雨,盛行偏南风,极端最高气温40.7℃。南京市的春季大致始于3月下旬或4月上旬,到5月下旬或6月上旬结束,平均历时60-70天。春季是从冬半年到夏半年的过渡季节,在大气环流方面,春季仍处于冬季型的大气环流控制下,即受近地面系统的冷空气和高空的西风环流影响为主,但环流强度比冬季已大为减弱。春季的天气特色为:气温逐渐升高;降水比冬季明显增加;天气过程多变。南京市的夏季大致从6月上、中旬到9月中旬,历时100天左右,明显可分为初夏的梅雨天气和盛夏的伏旱天气。初夏的梅雨天气全市每年初夏(6-7月),往往有一段连阴雨天气,即出现频繁的降水过程,雨量也较多。此时正值江南梅子成熟时期,故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天气的特点是:降水量特别丰富,相对湿度大,气压偏低,云量多,日照少,地面风力较弱,时有暴雨发生。盛夏的伏旱天气南京市每年7-8月间,在梅雨期结束后,便进入盛夏天气。若这时南京市处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直接控制下,便出现晴热高温少雨的时期。秋季是从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节,南京市秋季大致从9月中旬到11月中旬,历时60天左右.由于我国冬季风爆发南下时,首先从地面置换夏季风,故迅速而干净。往往通过1-2次较强的冷空气爆发南下,在15-20天的时期内即可完成从夏季风环流转变为冬季风环流。但高空的副热带高压的南撤相对地较缓慢,所以秋季的9-10月间,常常形成低层冷高压的上面叠加着副热带高压,使长江流域出现持久的“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成为天气最好、最舒适而有利于秋收的黄金季节。当然有些年份会出现连续阴雨或台风暴雨的天气,有时还会出现早霜、冰雹等天气完成从夏季风环流转变为冬季风环流。南京市从11月中旬到翌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为冬季。冬季气候的特色是受冷空气控制,寒冷而干燥。南京市冬季的天气过程主要是受寒潮或冷空气的影响过程,平均每隔7-10天就有一次,每次冷空气南下时,南京市大都出现明显的降温、大风和雨雪过程,尔后天气转晴,出现霜冻,并逐渐转暖,形成明显的寒、暖交替现象。冬季的主要天气特点是冷而干。降温和大风是主要的天气现象。南京市(平均数据1981-2010年)气候平均数据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极端高温℃(℉)2127.730.334.237.538.139.740.73933.428.623.140.7极端低温℃(℉)−14.0−13.0-7.1-0.2511.816.816.97.70.2-6.3−13.1-14相对湿度(%)74737271717680807875767374.9平均降水日数(≥0.1mm)8.79.111.8109.710.612.311.88.17.87.46.2113.5日照时数124.7120.3144.7169.2194.2162.8196.7201.6164164.2147.4137.11,926.90南京市每月及季节气温表年平均气温变化图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06年和07年气温最高,年平均气温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从08年至13年,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7℃,气温增加幅度比较明显。根据这样的变化形势预计,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南京市的温度还将会变现为增暖的态势。通过对季节的划分,我们可以看出春季的气温变化起伏比较小,夏季气温略有上升的趋势,秋季气温有着比较明显的上下起伏,冬季气温波动较大,易出现极暖和极寒现象。南京夏季闷热,最高气温能达到40.7℃,相对湿度达到80%,是典型的高温、高湿“火炉”城市。12月、1月最低气温较低,可达-14℃,相对湿度也在70%以上。南京1990~2013各年年均降水量统计分析图1由图1可以看出,除少数年份外,南京1990年到2013年各年年平均降水量的年际波动幅度整体而言变化不是很大,多年年均降水量为1077.71mm,其中主要两个波峰为1991年的降水量1825.8mm及2003年的1658.28mm;年均降水量最小的是1994年的647.88mm,最大值为1991年的1825.88mm;如以五年为一研究对象,1990到1995年,变化幅度较大的是1990到1993年,90年的降水量为950.4mm,然后91年增长为1825.88mm,到93年又降至885.24mm,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其中94年的年均降水量最低;1996年到2000年,降水量变化幅度最小,大致在1100mm幅度上下小波动;2001年到2005年,就属03年降水量最大,出
本文标题:南京自然条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324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