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陕南自然灾害多发区移民安置点选择问题探析
龙源期刊网陕南自然灾害多发区移民安置点选择问题探析作者:冯明放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1年第10期【摘要】本文概述了陕南自然灾害特点,分析了陕南移民安置点选址的影响因素,探讨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选址的主要原则:安全生态原则、就近选址安置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相对集中原则、自觉自愿原则。【关键词】移民搬迁;安置点;选址;陕南陕南移民搬迁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的问题和方面很多。而移民安置点的选择则是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址是否科学对于未来移民的生产生活影响深远,因此必须认真对待。移民搬迁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迁往何处?这就必然涉及到移民安置点的选择即选址问题。本文结合陕南实际作一些探讨。一、陕南自然灾害特点1、灾害多发且分布广陕西属自然灾害多发区,其中地质灾难易发区面积占全省面积的49%,有23个地质灾难易发区,9300多个地质灾难易发点,其中包括55个威胁到1000人以上的地质灾难点,陕南尤为严重,安康市的地质灾难易发区占到该市面积的60%以上。解放60多年来,陕南的汉中、安康、商洛地区几乎每隔三四年就发生一次较大规模的地质或洪涝灾害,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经常造成人员伤亡,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2、灾害种类多样除洪涝灾害之外,陕南地质灾害种类较多。地质灾害可从不同角度分类,就成因而言,主要有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则有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形地质灾害。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又称环境地质灾害。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专家们对陕南的总体定位是:地质环境极其脆弱,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隐患数量多、分布广、密度大,危害严重。[1]3、灾害呈频发趋势龙源期刊网长安大学地质工程研究所所长赵法锁教授认为,从根本来讲,陕南频发地质灾害是由于其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决定的,陕南山区多以板岩、片岩、页岩、千枚岩等岩性松散的岩石为主,再加上此处地质构造作用比较强烈,地形陡峻、相对高差比较大,具备了地质灾害形成的岩性、结构和势能条件,因此在诱发因子(强降雨)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地质灾害。[2]值得注意的是,陕南西部宁强、略阳等县也处在地震带上,因此也受到地震灾害的困扰。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之后,导致陕南山体松动、岩石破碎,发生地质灾害的频次明显增加,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威胁。地质灾害频发导致一般年份平均死亡人数在30人左右。2010年,陕南地区遭遇“7.18”特大暴雨泥石流灾害,导致安康市汉滨区大竹园镇七堰村12人死亡、17人失踪。2011年7月5日,陕西略阳县暴雨造成滑坡,5000方左右的滑塌体瞬时倾下,造成18人死亡。[3]二、陕南移民安置点选址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理因素、安全因素、水源因素、交通因素、土地因素等。在我国建筑学中,人们特别强调“相形取胜”。所谓相形取胜就是指对山川地貌、地质结构、地理形势、水土质量、气象状况等进行勘察,然后再选址。[4]建筑学还强调,建筑物要背山、面水、向阳,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而这些要求无非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安全,避免自然因素的侵害,也是人类建筑选址经验教训的总结。选址也讲究背山,就是因为山可以阻挡不良季风,提供安全保障,但前提是此山无灾害隐患。水源对于人类具有特殊意义。凡有人居住之处,大都是临近水源之所,但安置点选址如果离水太近,则有水灾之患,所以要近得适当。居住向阳不仅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也更有利于人类本身。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土地所有权存在的社会中,土地问题变得愈加复杂。这个问题在安置点选址过程中也是一个棘手问题,同时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现代社会交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安置点选址也要考虑交通方便的因素。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包括产业发展、住房价格、物价水平、生活条件、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移民搬迁的成败在于是否留得住群众,说到底就是群众来了吃什么、靠什么发展,如何解决好群众的生活来源问题,让群众生活得更好、更安心,真正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如果不能够很好解决移民家庭长期的、可持续的生计出路和收入,可能导致次生贫困人群、大批脱离土地的失业人员。因此安置点选址必须考虑此地将来发展什么,怎样使移民能够“稳得住,能致富”,这是至关重要的。住房价格这里特指移民点新建房的价格,一定要考虑到移民的承受能力,否则,移民也只能“望房兴叹”。安置点也要有良好的生活条件,使人们生活包括购物更加方便,同时物价水平、市场化程度也是影响移民安置的重要因素,对于无土地安置且没有菜地的移民而言,如果安置地市场化程度较高,物价水平也高,进而导致生活成本高,他们也是难以稳得住的。此外社会保障水平也是构成安置地吸引力即“移民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他们移民的意愿也会产生影响。龙源期刊网、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主要有周围文化环境、就学条件、娱乐设施等。移民不仅仅有物质生活的需求,也有其精神需求,因此安置点要满足人们多种多样的生活需求,包括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美好的公共空间。作为一个社区,还应有必要的公共设施和人们社交的场所,包括图书室、篮球场、文化站和一些必要的体育设施。鉴于现代教育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移民安置点的学生就学的方便程度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同样不容忽视。4、其他因素这里主要指宗教信仰、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社会治安等。陕南地区宗教遗迹较多,人们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这也是移民安置点选择应该考虑的,主要是避免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群可能产生的冲突。相对而言,陕南也是陕西一个多民族聚居区,除汉族外,有回族、苗族、满族、蒙族、壮族、朝鲜族、羌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因此安置点选择也需要考虑到民族的因素。陕南清末移民较多,且来自不同地域,语言多有差异,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这在安置点选择时也应予以考虑。三、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选址的主要原则陕西省政府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对移民搬迁的选址提出了基本要求,省国土厅也对安置区域进行了分类。根据上述精神,并结合陕南移民搬迁的实际,笔者认为,移民搬迁安置点选址在实施过程中,总体上应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具体可考虑按照如下原则进行:1、安全生态原则安全既是搬迁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最基本的原则,同时还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是因为以往的不安全,才提出了搬迁的要求。生态,在这里主要指广义的生态,甚至也包括了产业生态、社会生态。不仅生产过程要符合生态学规律,也要运用生态学原则建设新农村、新城镇,实现发展农村与改善农业环境相辅相成。使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相宜配置、产业部门与生物群落、无机环境之间相宜配置、产业部门之间相宜配置。生态原则就是要求对移民安置点的选址,要放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加以把握并进行取舍,并且要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2、就近选址安置原则这是多年来移民安置经验的总结,相对来讲也是移民成本最小、最经济的一个选择。它可以缩短移民的适应期,不至于对移民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但就近选址安置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应从根本上规避原有地质灾害对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并综合考虑选址对地区长远发展的影响,否则,就近选址安置就变得毫无意义。龙源期刊网、可持续发展原则移民安置点选址应综合考虑该地区长远发展的要求,需要从区域或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趋势判断出发,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本依据,从产业结构调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对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护等方面从长计议。世界银行移民政策实施的经验表明:移民安置应该成为生产体系和人类新拓地的重建机会,成为一种新的开发与发展的机遇,并且应表现在人们生活标准的提高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上。这实际上就是在强调可持续发展。在移民安置点的规划和建设中,不再是简单的、被动的灾民的异地安置,而是有计划地开发与发展移民安置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也即在新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4、相对集中原则移民安置点选址应相对集中,尽可能确定在交通便捷,靠近水源和城郊的地方。安置点靠近城镇,能实现基础设施共享,可以少花钱,多办事;靠近水源和公路,可以方便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有利于安置点的长远发展。同时,安置点选址要与县域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相协调,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后续发展问题。相对集中,还有利于实现人口和产业的聚集效应,并且能够依托周围已建成的学校、卫生室等公共设施,就近解决移民就学、就医等问题。5、自觉自愿原则移民搬迁以及安置点的选址是涉及到移民子孙后代的千年大计,其意义和影响极其深远,因此,必须尊重移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不能采用简单的行政命令的方式。这就要求移民搬迁工作人员一定要向群众把相关的政策解释清楚,取得广大移民的理解和支持,并且变成其自觉自愿的行动,主动配合政府做好移民搬迁工作。如果群众不理解,不支持,这项工作就会变得非常被动。在移民安置点选择上,我们既要征求专家的意见,也应广泛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尔后再作决策。【参考文献】[1]孙果梅等.陕西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5(5).[2]郭一江,韩宏.告别灾害陕南大移民[N].文汇报,2011-02-25.[3]梁爱平,李一博.陕西略阳山体滑坡死亡人数上升至18人[EB/OL].[2011-07-06]http://[4]王维敏.自然灾害与建筑选址—访北京建工学院教授韩增禄[N].中华建筑报,2010-11-16.龙源期刊网【作者简介】冯明放(1958-)男,陕西咸阳人,陕西理工学院教授,经济贸易系主任,硕士,主要从事经济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人口经济与产业经济学.
本文标题:陕南自然灾害多发区移民安置点选择问题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353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