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A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1.组织行为学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A.个人、集体、国家B.个体、群体、组织C.群体、组织、环境D.个体、组织、环境2.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A.信念B.态度C.价值观D.思维3.活泼好动,动作敏捷,兴趣广泛,外向,喜欢交际,情感丰富,但转移快的气质特征,属于()。A.抑郁质B.胆汁质C.粘液质D.多血质4.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A.提供给员工更高的工作报酬B.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控制C.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D.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5.属于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的是()。A.强化理论B.双因素理论C.公平理论D.期望概率模式理论6.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协调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就会出现如下关系()。A.高凝聚力低生产率B.高凝聚力高生产率C.低凝聚力高生产率D.低凝聚力低生产率7.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A.组织B.群体C.个体D.班组8.组织设计的着眼点和基本问题是确定人员在组织中的位置,即机构设置和()配置。A.人员B.职位C.职务D.工作9.()是指决定个体行为的方向、幅度和持续期的心理过程。A.行为B.目标C.需要D.激励10.()组织结构设置了两套系统,一套是按照命令统一原则设立的直线指挥系统,另一套是按专业化原则设立的职能管理系统:A.矩阵制B.事业部制C.直线职能型D.多维立体制11.态度一旦形成将持续一段时间而不轻易改变,在这方面起着突出作用的是()。A.认知B.情感C.意向D.行为12.组织设计主要指组织()的设计,是把组织内的任务、权力和责任进行有效组合协调的活动。A.过程B.结构C.战略D.工作13.当某人体内缺乏足够的维生素、蛋白质等物质时,他会感到饥饿,这是指人的()。A.激励B.目标C.需要D.行为14.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A.非正式群体B.小群体C.正式群体D.参照群体15.人际关系学派提出应把工人看成是()。A.经济人B.自动人C.社会人D.文化人16.根据归因理论,通常被看作内因的原因是()。A.努力程度B.任务难度C.运气D.机遇17.在组织形式选择中,经营多样化,产品品种多,产量大,各种产品有独立稳定市场的大公司,以及适宜独立自主经营的部门等,一般适宜选择()。A.职能型组织结构B.矩阵型组织结构C.网络型组织结构D.事业部型组织结构18.大量事实表明,群体能够给予其成员巨大压力,使他们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采取与群体多数成员的言行保持一致的行为,这种行为是()。A.大众行为B.社会行为C.从众行为D.自然行为19.领导者的地位与权力主要来源于领导者的()。A.影响力B.号召力C.指挥力D.领导者20.弗雷德·菲德勒开发的用于测量某个领导者是任务取向型还是关系取向型的工具是()。A.甘特图B.联系栓图C.LPC问卷D.管理方格图二、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1.个性倾向性特征包括:()。A.兴趣B.气质C.能力D.理想E.价值观2.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可以表述成以下几个因素的函数()。A.领导者B.被领导者C.领导作风D.领导环境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能力指的是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B.心理能力即从事那些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C.高智商与工作绩效之间可以说是无关的D.心理能力的构成包括7个维度4.以下做法中,属于自然消退强化方法的有()。A.员工出现失误时,给以记过处分B.对爱打小报告者采取冷漠态度,使之因自讨没趣而放弃这种不良行为C.员工表现出色时,给他发奖金D.对请客送礼者,关门拒之E.对喜欢奉承拍马屁者,冷脸相待5.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起影响作用的是()。A.职位权力B.任务结构C.上下级的关系D.个性结构E.环境结构6.从微观和宏观、理论和应用这两方面,可以把组织行为学划分成如下的组成部分()。A.组织行为B.组织理论C.组织发展D.人事管理E.组织变革7.对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起影响作用的因素是()。A.父母B.学校C.社会生产方式D.本人所处的经济地位E.广播电视8.影响从众行为的个人因素有()。A.智力水平B.情绪的稳定性C.自信心D.价值观E.人际关系9.群体决策的技术主要有()。A.头脑风暴法B.名义群体法C.德尔菲法D.电子会议法10.下面关于动机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动机可以引起不同的行为B.同一行为必然出自同一动机C.好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合理甚至错误的行为D.错误的动机也可能引起一些外表积极的行为E.动机总是一种主观的状态三、判断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1.组织行为学只研究正式组织中人的行为,不研究非正式组织中人的行为。()2.性格有好坏之分,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一定要考虑到性格的因素。()3.群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4.组织是群体的总称,它不是管理的一种职能。()5.“领导”与“管理”是两个相同的概念。()6.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规模。()7.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气质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能力则是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8.工作设计是指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而采取满足工作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设计()9.个体行为激励的研究是整个组织行为学的核心部分。()10.一个组织的凝聚力越强,则越能提高生产率。()四、简答题(2题,共25分)1.简述态度有哪些部分构成。(10分)2.简述诱导、凝聚力和生产效率的关系,并画图。(15分)五、案例分析题(2题,共25分)案例一感谢不需要理由(10分)得到来自雇主的表扬和认可会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这也许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但遗憾的是,当需要对员工说“谢谢”时,很多公司却做不到这一点。根据盖洛普公司全球时间部负责人科特.科夫曼的观念,71%的美国工人“不敬业”,本质上意味着他们对组织关心甚少。“我们正在使用的人力资本只有潜在总量的1/4。我们该警醒了。”随着美国经济从产业资本向知识资本的转型,员工认可方案变得越来越流行,这种方案是激励员工并让他们感觉到自身交织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在科夫曼看来,员工认可方案在很多情况下被搞砸了,变成了“弊大于利”。50岁的塔克曾是加利福利亚一家网络公司的员工。这家公司高调地制定了一项奖励方案来激励员工。工作做得好会有什么奖励呢?会得到一个上面写有“做得很棒”的徽章,每年还可以获得一件作为年度认可标记的T恤。一旦某个员工得到10个徽章,就可以交换一种更大更好的东西——镇纸。塔克说她宁可要加薪。“公司现在的这种做法知识在装腔作势。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其他深层次的意义。”她说,更糟糕的是,徽章的发放非常随意,并且与绩效无关。那么T恤呢?塔克说该公司具有严格的着装规定,以至于即使员工想要穿这种T恤都不行。毋庸置疑,这个员工认可方案只是一个空架子,并不具有激励作用。即便是那些给员工提供高价值奖励的认可方案,也会适得其反,尤其当并非真诚地提供奖赏时。埃里克是一家卡车运输公司的员工,他回忆起本公司一名副总裁实现一个大财务目标时的情景。这位副总裁就在埃里克隔壁的办公室办公,他得到一辆凯迪拉克作为自己的办公用车,同时还获赠一块价值10000美元的劳力士手表。这两件礼物都很贵重,但是工时颁发这两件礼物的方式却让这位副总裁感到一丝酸涩。他走进办公室,发现劳力士表被装在一个廉价的纸盒里,静静地放在他的办公桌上,还附有一段简短的留言,告诉他说他将会收到一张纳税申报表。以便他缴纳这块手表的税款。埃里克这样描述这位副总裁:“他走进我的办公室,说你能相信这件事吗?”两个月后,那位副总裁就卖掉了那块表。“那表对他完全没有意义。”这样的经历得到了很多员工的共鸣。他们认为,真诚地拍拍后背比从管理层那里收到没有意义或不能传递尊敬与真诚的礼物更有价值。但是,真诚得拍拍后备也难实现。盖洛普的一项调查发现,61%的员工声称自己在过去一年中都没有从管理层那里得到一句真诚的“谢谢你”。这样的发现令人不解,因为言语奖励不需要公司付出什么,并且也能迅速而方便地实现。当然,言语奖励有时候也需要与员工重视的物质利益相配合——毕竟,还是要用金钱说话。除此以外,当表扬员工工作做得好时,管理层需确保这种赞扬是针对具体成绩的。通过这种方式,员工不仅能感觉到组织对他们的重视,而且也将知道什么行为会获得奖励。回答以下问题:1.如果表扬员工工作做得好是一种显而易见、相当容易实现的激励工作,你认为公司和管理者为什么不经常使用这种方式呢?2.作为一名管理者,当你发现员工表现很好时,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激励他们?3.给员工太多语言表扬有不利的一面吗?具体会有什么缺点?作为管理者,你将如何减少这种不利影响?4.作为一名管理者,你如何确保员工认可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案例二“羊群行为”和房价泡沫(以及泡沫的破裂)(15分)有时候我们很容易以各种方式忘记人和动物并没有什么大不同。经济学家凯恩斯在他的评论中提到这一点:“可能,我们大部分的决策是希望产生一点积极作用,但决策所产生的完整影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因而这些决策职能被视为动物精神的结果——也就是一种无意识的、自发的行为冲动,而不是冷静思考,也不是通过定量方式综合权衡利弊之后制定的决策。”这种“动物精神”如果放到群体层面是尤其危险的。一只动物如果决定冲下悬崖,那结果对于它来说可能是悲剧的,而放在群体层面上,这这决策可能会导致一群动物都冲下悬崖。你也许会感到惊讶,则会对组织行为有什么意义?考虑一下最近的房价泡沫及其破裂。随着房价达到历史高点,人们好像只根据所观察到的其他人行为来进行决策,而不考虑风险。房主和投资者蜂拥着买房,因为所有人都在这么干。银行都忙着提供不用着急偿还的贷款,同样是因为所有银行都在这么干。“每个银行都不想落后,每个人都降低了自己的承保标准,不管谁都是这样”,地区银行的高管人员麦克.门克说到,“我们是银行家,我们必须随大流。”耶鲁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把这称作“羊群行为”(也就是随大流行为),并且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引用,证明了人们在决定自己应该怎么做时常常依赖群体的行为。近期的一项行为金融学研究证实,投资决策过程中确实存在这种羊群行为。该研究同样还表明,当分析师自己缺乏足够准确或可信的信息时,他们往往会跟随其他分析师的脚步。回答以下问题:1.有些行为表明,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加,羊群行为也会增加,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2.一位研究者认为,之所以出现“扎堆行为”,是因为它能够带来好处。你认为这种行为有什么好处?3.希勒认为,羊群行为不仅可以解释房价泡沫的刹那生,还可以解释房价泡沫的破裂。他认为,“当看到其他人将房价炒到一个低得离谱的水平时,理性的人也会变得及其悲观。”你同意他的观念吗?4.组织如何解决羊群行为所导致的问题?
本文标题:组织行为学试卷A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368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