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全国广播电视综合知识
《广播电视综合知识》复习资料第一部分政治理论知识1)什么是哲学?答:哲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即人们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是人类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抽象概括和总结,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思维活动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为第一性,也就是何者为本原;②思维能否认识存在或精神能否反映物质。(可认识则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说到底就是处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4)物质现象包括:客观世界、实际情况、工作环境等等。意识现象包括:主观世界、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等。(5)什么是物质?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是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6)关于物质的科学定义是怎样的?答: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是在性原则;②肯定了物质的可知性;③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7)运动与静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8)物质运动: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既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实践目的服务。(9)“一元论”答:世界统一于物质,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观点。(其根本要求是:坚持实事求是。)(10)什么是意识?答:意识是人所持有的精神活动,它包括感性、理性的认识形式和情感、意识等复杂的心里形式。(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11)意识的起源:①无机物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②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③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12)关于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13)意识的指导作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或灵活性;③意识活动具有调控性和指导性。(14)什么是联系?答:联系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15)联系的客观性原理答: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16)联系的普遍性原理答:①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17)什么是发展?答:发展是指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和变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发展是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8)为什么说新陈代谢是宇宙不可抗拒的规律?答: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最终必将能战胜旧事物;②新事物优于旧事物;③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19)什么是辩证法?答:辩证法是关于事物联系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辩证法的三种形态】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法。(20)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以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2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答:①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待世界;②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待世界;③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而上学否认矛盾的存在。(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2)什么是矛盾?答: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23)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因是事物内部的矛盾,外因是事物外部的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24)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25)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其特点。(2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了普遍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27)什么是质?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28)什么是量?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程度等(29)什么是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定。(30)什么是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向另一种质的突变。(31)什么是量变?是事物量的规定性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3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怎样的?答: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量变的积累,就不可能发生质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可避免地引起质变;2、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33)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你那个事物为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34)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其他的方面。(35)【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肯定与否定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是辨证统一的。辨证的统一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相互联系的环节,也是事物辨证发展的环节。注意:1、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辨证的否定观对我们的要求是(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2、形而上学强调外力的否定,认为肯定与否定严格对立。3、事物发展从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36)什么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注意:真理是一元的。只有相对真理,没有绝对真理。(37)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1、真理是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主观认识,检验真理就是看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检验认识是否是真理,就是要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2、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是唯一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38)事件标准的不确定性表现为它的(相对性)和(条件性)。(39)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40)什么是社会存在?指人们物质生活的过程,它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主要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41)什么是社会意识?指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主要包括社会心理和各种社会意识形态。(4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43)什么是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44)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答:①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③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4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46)社会结构的三个基本层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4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是一切矛盾的物质根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4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49)(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5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51)(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生产方式)内部矛盾中,(生产力)又是主要方面,它决定生产关心,并通过(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所以(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52)什么是国家?是拥有定居的居民、固定的领土、健全的政府组织和完整的主权的人类生活共同体。国家伴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不可调和的产物。(53)什么是国体?即国家性质,表明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54)什么是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55)政体和国体的关系?答: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政体影响国体,政体形式好坏,能加强巩固国体也能削弱或破坏国体。(56)国家职能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57)什么是社会意识?是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它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有关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等观点、理论的总和。(5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59)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什么?答: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定义):推动历史发展的社会绝大多数成员。(60)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答:1、人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无为前提,相互制约,二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2、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3、人的解放首先是经济上的解放,人的发展离不开对财富的占有。4、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不是主导和从属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无为前提的关系。(61)什么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62)商品的两种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63)什么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的有效性和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64)什么是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内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6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之间的关系?答:单位商品的价值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66)劳动二重性即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67)什么具体劳动?是人们根据劳动目的,使用不同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采取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以生产不同实用价值的劳动。(68)什么是抽象劳动?是指抛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既对立又统一。(69)什么是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70)货币的五大职能:①价值尺度;②支付手段;③流通手段;④贮藏手段;⑤世界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71)货币流通的规律,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的因素:①待售商品总量;②商品的价格水平;③货币的流通速度。(7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②商品的价格由价值来决定,实行等价交换、自愿让渡的原则。【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依据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73)劳动生产率同价值量的关系是怎样的?答: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时间内生产使用价值量就越多,单位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也越少。因此,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74)什么是剩余价值?由劳动者生产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75)剩余价值的产生方式?答:1、延长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提高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产生的价值为绝对剩余价值);2、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的价值为相对剩余价值)(77)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包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78)什么是简单再生产?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79)什么是扩大再生产?指生产规模扩大的生产。(80)什么是资本积累?指资本家财富的积累。(对应的是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81)资本有机构成分为:(价值构成)和(技术构成),技术构成是基础,并决定价值构成,两者相互统一。(82)相对人口过剩的原因是什么?答:①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总资本中可变资本部分相对减少,从而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②由于妇女儿童要求工作以及小生产者、中小资本家破产,又使劳动力的供应增加。(83)相对过剩人口主要有三种形式:(流动形式的过剩人口)、(潜在形式的过剩人口)、(停滞形式的过剩人口)。(84)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
本文标题:全国广播电视综合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375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