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 42(甘振宁)15《画风》教学设计
1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15课《画风》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读熟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用“——”画出生字词。自学生字词,读准生字读音、会组词。(3)准备两个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书写在文章题目旁边。4.教师准备:ppt课件,上网搜寻相关资料。二、教学目标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三、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并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写话。四、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善于动脑的能力。五、教材分析《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第15课,课文主要讲了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画画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谁能画风”。赵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了办法,最后还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了风的样子。我们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我们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六、教学方法为了突破本节课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多读,正所谓“书读2百遍,其义自见”,教学中我准备采用齐读,师生合作读,赛读、男女生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经历一个从读懂再到感悟升华的认知过程。在教学中我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去感悟、去朗读、去讨论、去画、去说,从根本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加上适时点拨,相信学生一定能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有了更直观的想象与感悟,我还准备了有关风的视频,让学生通过更加直观的事物体会出抽象事物的存在,更深层的去领会与体味,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七、教学过程(一)猜谜语激趣,引出课题。1.猜谜语:它看不见,摸不着,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猜猜,它是什么?板书:风)2.你知道有哪些风吗?(暴风、狂风、台风、微风、春风等)可加动作。3.直奔主题: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就跟它有关,题目就叫《画风》(板书)4.(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提问题)老师对问题进行梳理。并归纳出两大主要问题。课件出示:(1)谁在画风?(2)他们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3)……(出示课件)教师小结:同学们读的好,我们要想弄明白我们的问题,就必须认真读课文。(二)巧设环节,趣味识字。1.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有不认识的字再圈一圈,互相请教。2.从课文中你认识了哪几位新朋友呢?(1)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名字,并认读生字。(2)认认他们的名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出示生字课件)(3)我们做个游戏:在每张笑脸的后面都有一个生字,谁愿意来猜猜,猜对就得到这张笑脸了,最后获奖的同学就获得优胜奖扛走红旗了。谁姓陈?谁姓赵?谁有姓宋?“艺”怎样组词呢?(出示生字课件)3.分段读课文,随机纠正读音。提醒学生;旗杆.呼呼地转(..是多音字)34.认识了这三位新朋友,记住他们的名字,还热情地打了招呼,你看,他们都开心得笑了。(三)创设情景,体验感悟:1.现在,三位小朋友正在草地上画风呢,想不想去看看?好,我们出发吧!(1)咦!风在哪儿呢?(2)他们又是怎样画风的?快读读课文找找。学生读文中的有关句子,随机看投影。(3)风藏在哪里?请用这句子来说一说:出示:旗子飘起来了。风来了,风把吹得,风藏在里。看,有风时,大风车转、弯弯的小树、雨丝斜的图画,你又发现风在哪里呢?用刚才的句式说一说。(4)最后把我们说的连在一块就是一首小诗了,谁能为我们自己作的小诗起个题目。(课件展示)小结:从画里我们可看出因为有风的原因,风他们虽然没有画,但可以通过相关的事物表现出来。2.这三位朋友中,你最想和谁成为好朋友呢?说说理由。(1)学生读课文,说理由,教师出示相关的段落,引导体会并指导朗读。例:我最想和赵小艺成为好朋友。因为她第一个想出怎样画风的。她还想出了两个办法;一是画飘动的旗子,二是画转动的风车。(2)陈丹怎么会想出画风的办法的?(有不会到会,在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中学会的。)3.分角色朗读:从这里可看出,他们都是什么样的孩子?对,他们都是爱动脑筋,又善于合作,你愿意通过朗读、表演来表达比对他们的喜欢吗?那就让我们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1)四人一小组合作朗读演。(2)指名表演。(四)想象拓展,勇于创新。1.你们读得真好,我仿佛看到了一张张有风的美丽的笑脸,风无处不在,它就藏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你就能找到它的踪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风的足迹吧!准备好了吗?43.老师刚才找到了风,看,风来了,风把裙子吹动了,风藏在飞舞的裙子里。你在哪里找到了风呢?谁来画画自己心里的风呢?找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学生在课本上画。画完并说说自己画的风在哪里?并用刚才的句式说说。4.小结:你看,我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了,互相启发了,也和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样越来越聪明了。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老师做启示如空气、气味、声音等。)(五)作业超市:出示三样作业任学生自己选择: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回家后读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2.画一幅有关声音或是气味的画。3、读一本有关风的书或文章。八、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读”这篇课文的有效手段,抓住重点词表达的意思,进而感悟,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有学生的自主问题引出:“谁画风?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等问题,筛选出重要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找出画风有关的语句。如当学生找到“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时,我马上借机指导朗读:“多么会观察啊!你想这时她的心情是怎样呢?”让学生在感悟、朗读中有了质的提升。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在多样式、反复的阅读活动中,学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认识到风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了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在这一环节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了让学生“读、说、画、演、想”的训练,还注重拓展学生的阅读,让学生对风有更多的了解,以及积累好词佳句。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指导朗读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自身的不足,不断学习进取,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更趋完善。九、教师个人介绍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教材:人教版语文第四册第15课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桂平市西山镇城西小学516唐诗三百首自测题7给下列诗句找对偶句,将答案8填在横线上9他最突出的性格特点就是他的伪善和冷酷。从课文开头我们似乎看到他对侍萍仍有着深深的怀念,可这种怀念既不能完全是虚伪的做作,也不能完全就是发自内心。在这怀念当中,有着周朴园想掩饰前事以保住自己面子的因素在内。在他的身上,人们更多地嗅到了一种封建遗老的气息。他贪婪、残忍、唯利是图,“只要能弄到钱”“什么也做得出来”。他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是极凶狠狡诈的伪君子。他行为放荡,道德沦丧。年轻时玩弄女佣侍萍,并跟她生了两个孩子,为了赶娶有钱有地位的小姐,又把侍萍遗弃了。当“死去”多年的侍萍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可能破坏他努力维持的大家庭的秩序时,他软硬兼施,前后矛盾的言行彻底撕下了穿在身上的伪装,露出伪善、肮脏、丑恶的灵魂。101.大漠孤烟直11_______212.细雨鱼儿出___13____3.14脚著谢公屐____15___16174.浮云游子意__18_____519.香雾云鬟湿__20_____6.21慈母手中线____22___23247.山随平野尽__25_____826.草枯鹰眼疾__27_____9.28绿树村边合___29____301031.两水夹明镜__32_____3334a、清晖玉臂寒35b.游子身上衣36c.江入大荒流37d.长河落日圆38e.微风燕子斜3940f.身登青云梯41g.落日故人情42h.青山郭外斜43i.双桥落彩虹44j.雪尽马蹄轻4546在下列横线上填出有47关色彩的词484911.一枝50杏出墙来1251.野径云俱525313.千里莺啼___54映红551456.日照香炉生___烟5715.风中___58叶树,灯下头人5916.___60云生处有人家
本文标题:42(甘振宁)15《画风》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381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