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散文结构思路-(2019高考复习之散文阅读)
结构思路3大题型2019高考复习之散文阅读1.对应考点对应《考试说明》中“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2.考试频率在高考散文阅读中出现频率较高。3.考查能力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题型一、行文思路分析题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一)常见设问方式1、间接式提问(2015·湖南高考)综观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2013·广东高考)“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2012·安徽高考)文章前一部分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2、直接式提问(2012·重庆高考)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2012·大纲卷)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3、其他常见设问方式:(1)本文主要写了几幅画面?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直接式提问)(2)文章的情感线索是怎样的?请分条列出文章情感发展变化的情况。(间接式提问)1.划分层次法——弄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先根据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总结出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同一个意思,划分出层次。适合解答直接式问法的行文思路题。2.寻找线索法——弄清线索归属类型,思路一目了然散文常见线索类型:①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②以人物为线索;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④以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⑤以时间推移为线索;⑥以空间变化为线索;⑦以作者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二)行文思路分析方法3.分析材料关系法弄清了材料之间的关系,也就弄清了行文思路。材料关系具体特点相承关系承接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哲理散文的层层相递递进相并关系并列文章材料之间是平行的,它们之间或并列或对照对照相属关系总分先总说再分说,或者相反文章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整体结构上×××。(三)行文思路题的答题模板[例一](2015·湖南高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童年随之而去(节选)(内容略,见《三维设计》P213)综观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解题指导]本题以人物心理变化的形式考查文本的行文思路。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然后找出本文的线索。本文既有事物线索又有情感线索,事物线索就是“盌”,情感线索就是“我的心理变化”。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根据这一特点能够分析出“我”在每件事情中的心理状态:刚离开睡狮庵,是终于回家了的兴奋;发现忘带盌,固执而任性地要拿回盌,不因即将开船和众人等待而妥协;等盌时,因耽误众人时间和劳烦船夫而心生懊悔;再次拿到盌时,对船夫心怀感激,并对自己的行为有了自省;盌飞掉时,则是对盌的惋惜、对母亲和船夫的自责;而母亲一番劝告,引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考。最后分条作答。[参考答案]①兴奋地回家,登船时发觉忘带心爱的盌,固执而任性的“我”执意要取回,不肯妥协。②等盌时,心生懊悔,得盌后,心怀感激,“我”有了自省。③失盌后,“我”觉得难以面对母亲与船夫,既惋惜又自责;母亲的劝慰与教诲,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高考常就散文线索自身方面设题,考查的重点往往是线索的作用。题型二、线索作用分析题(一)常见设问方式1、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2015·江苏高考)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2012·湖北高考)3、其他常见设问方式:(1)文章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2)指出文章的线索并简要分析其作用。(二)线索作用题解题方法第一步:找出线索1.熟知线索类型线索的常见类型:事物、人物、中心事件、情感变化、时间变化、空间变化、作者见闻等2.“四看”定线索(1)看标题确定线索,因为有些标题就揭示了线索;(2)看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确定线索,这些词语很可能就是“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3)看“物”确定线索,一“物”在文中反复出现,很可能是线索;(4)看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确定线索,因为蕴藏其中的“情”往往就是散文的线索。第二步:指出线索作用1.结构方面的作用(1)组织材料,贯穿全文;(2)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3)使行文富于变化。(4)象征、呼应)(物象线索)2.内容方面的作用(1)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2)揭示主题;(3)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3.情感方面的作用使情感浓厚、不断深化的作用(一般为情感线索)。(二)线索作用题解题方法[例二](2015·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比邻而居王安忆(内容略,见《三维设计》P214)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解题指导]首先要找出线索。本文主要写了闻到的比邻而居的各家的气味及由此而引发的思考,“气味”通篇出现,所以“气味”为本文的线索。其次要指出线索的作用。(结构作用)围绕线索,将全文内容串联起来,(内容作用)描写了比邻而居的各家或实打实、或浮华等不同的生活状态、生活风格,表现了作者对各种生活状态的理解和包容的思想。[参考答案](1)线索:气味。(2)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结构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内容作用)。题型三、句段作用分析题这种题型,看似考查局部,实则是以句段为切入点,考查对全文结构思路的把握。因此,在把握住所给句段的要点后,就看它与全文在内容、主题、情感和构思方面的内在联系,如结构间的总分、铺垫、并列、对比、反衬关系。只有把这个联系找出来,才能答好答全这类题。(一)常见设问方式1.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016·天津高考)2.文章第②段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015·湖北高考)3.文章末段写西红柿为什么说“味道格外甜美”和“迄今吃过的味道最美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2015·重庆高考)4.其他常见设问方式:(1)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目的、用意、妙处等)?(2)说说画线处的句子在文中的好处。(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句)?(4)某段(句)删去行不行?为什么?句段作用归纳(一)开头句段作用开篇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呼应题目,总起全文,点明题旨。关照下文引起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或设置悬念,暗示下文;或运用特殊语言,以照应结尾。奠定基调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情感,那么即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景物开篇,烘托渲染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首句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可能有烘托(多为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作用。(二)中间句段作用1.中间句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只有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作用;——照应开头的作用;——呼应结尾的作用;——转换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折点;——引领或引起下文的作用。(近几年高考题中间段从结构上考查多属此类)2.中间句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或论述的与情感有关的事情,那么,它的作用一般是:内容上——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照应前文;结构上——也是承上启下。(三)结尾句段作用1.首尾呼应(照应),结构严谨;揭示并深化主旨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2.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3.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四)与句段作用相近的题型。文中引述性、插入性材料的作用题,其答法分五点:①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②某一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③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④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⑤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例三](2016·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在母语的屋檐下彭程(内容略,见《三维设计》P216)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分析句段的作用。此类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第11段,属于“中间句段作用”(内容上)。从第13段来看,作者将迷路又找到路的过程比喻为游子回归母语环境的感受,强调的是一种“返归家园”的安全感。“望见了村头一户人家的屋檐”在结构上照应了题目,引出下文的议论。[参考答案]①内容上,用孩子迷路比喻游子离开母语,强调母语给人带来的庇护感和安全感。②结构上,呼应题目“屋檐”,引出下面的议论。达标练习一、题型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专题专项检测》P263)烛台:古老的守夜者李汉荣1.(句段作用分析题)试分析文章结尾第⑫⑬两段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⑫⑬段是结尾段,结构上可用与作用相关的术语,如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等作答;内容上写了母亲和中国文化;注意省略号的作用,表示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想象空间;这两段,独句成段,具有强调的意味。参考答案:①收束全文,照应前文内容,结构浑然一体;②两个独句段,强调烛台是母亲的写照,也承载着古中国的记忆;③省略号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余韵悠长。一、题型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专题专项检测》P263)烛台:古老的守夜者李汉荣2.(线索作用分析题)你认为作者写“烛台”这一物象有什么用意?解析:“烛台”在全文起线索的作用,“烛台”本身是“夜的守护者”,是牺牲自我、照亮他人、传递温暖的奉献者形象;母亲和先辈们都在“烛台”下、烛光中劳作、奉献,它是母亲、先辈们的集体记忆,传递“爱”的伟大;“烛台”又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守护者,美妙的诗句、伟大的历史是在烛光中、烛台下产生的,还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最后还要观照主题或作者的情感。参考答案:①借烛台的守夜者形象,赞美奉献自我、传递暖意、守候光明的品质;②借烛台这一母亲的象征,讴歌相伴长夜、辛勤劳作的母亲形象;③借烛台抒发对其所承载的逝去历史的眷恋和对古典文化的喜爱之情,并表达了守望传统和古典之美的愿望。(意思对即可)二、高考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专题专项检测》P263)生死之间雷抒雁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叙述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人称各尽其妙,形成了相互辉映之效。B.本文以抒情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记叙等多种表达方式,细腻地刻画了作者失去母亲后备受煎熬、悲伤无法排遣的内心世界。C.妻子和儿子很快就从痛苦中跳出来,并且劝慰“我”,可见他们对“母亲”的情感不深厚,无法切身感受为人子者的丧亲之痛。D.本文在生存与死亡、疼痛与忘却、焦虑与平静的两极振荡之中,抒发了作者对亲情、死亡等命题深刻而又独特的探讨和领悟。纯属臆测,无中生有。C二、高考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专题专项检测》P263)生死之间雷抒雁4.(行文思路分析题)请根据原文内容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解析:此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清晰地梳理文章各段落之间的关系,划分文章层次。可将本文划分为三个层次:①~④段,母亲已经逝去,作者却不能忘怀;⑤~⑦段,追忆怀念母亲;⑧~⑨段,找到疗救方法。参考答案:①先写人会逝去,但记忆不会消失,引出母亲的去世在作者心中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②通
本文标题:散文结构思路-(2019高考复习之散文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414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