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第十五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城乡规划原理第一节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第二节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第三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第四节停车场布置第五节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第六节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第一节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包括市区和郊区)道路(地面、地下、高架、水道、索道等)系统间的公众出行和客货输送(城市交通)。城市交通分为:城市内部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人们的空间移动能力是一项“基本权力”,他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居住、教育和健康服务等,城市交通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人们才能够更多地参与多样化的活动,人员和货物的自由移动是通过交通系统来实现;城市交通模式决定城市形态和地块开发强度;交通规划与土地使用规划必须整体来考虑。第二节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1、城市交通与城市形成一、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关系先有城市过境交通,再沿交通线形成城市的雏形。随着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内部交通也随之形成与发展。城市由于城市对外交通系统与对外交通系统的发展与完善而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怀化实例图)。第二节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2、城市活动范围一、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关系马车时代:3-5km有轨电车时代:10-15km多种交通时代:>50-70km第二节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1、城市交通分类二、城市交通构成与基本特征客运交通货运交通公共交通个人交通大运量中运量小运量地铁、城市地铁新交通系统、轻轨、公汽出租车私汽、自行车、步行从空间分布、运输方式、组织形式、输送对象等方面。第二节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2、城市交通特点二、城市交通构成与基本特征适用高密度大量人流中长距离。轨道交通适用高密度少量人流中长距离。汽车交通步行交通适用高密度大量人流短距离。公汽交通介于轨道交通与步行之间。第二节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3、城市交通注意问题二、城市交通构成与基本特征充分利用各种交通条件,给需求方提供多种选择机会,避免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竞争局面;建立多种速度构成的交通体系,实现城市功能正常运转;减少内外交通的中转障碍,提高门-门运输的程度,逐步消除城市内外交通的界限;减少交通对城市生活的干扰,创造宜人城市环境,实行分类(交通性、生活性)组织、互不干扰、独立成系统、界面处协调、交通分离(立体和平面)。第二节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1、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既是(特别是对外交通)发展的因素也是制约的因素。城市的交通走廊一般也是城市空间布局发展的走廊。交通是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三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1、城市交通(实质是道路系统)体现城市用地空间联系一、城市交通分布与城市道路系统2、城市道路交通特征•吸引点之间的车辆行人交通错综交织,分为必要性与其他•各类交通的流动线路、发生的强度随时间而变化,而且具有一定规律性;•交通工具(方式)不同对道路系统提出不同要求;•道路的通过能力取决于交通方式的组织。•静态交通是城市道路交通的组成部分。交通吸引点(工业企业、住宅区、公共服务区、车站、码头、仓库等)引起交通的发生、流向、流量,形成全局分布。第三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按照绿色交通优先的原则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二、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城市用地功能组织中,充分考虑城市交通的要求与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体系相结合;城市交通体系也支撑城市空间布局策略;现代城市的道路必须满足交通安全、准时、便捷及城市环境品质提高的要求;城市用地按照功能布局可以使各分区内有各类就业用地、居住用地和相应日常生活公共设施,通勤及日常活动在小范围内解决,内部安全、交通便捷;全市性的交通系统解决各分区之间客、货流通。第三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二、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分级分类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全市性干道区干道街坊道路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快速路(大城市设置)联系功能区、交通枢纽、公共活动中心联系主干道联系街坊解决分区联系和对外交通枢纽联系;如快速路。解决各分区内部联系第三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二、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道路走向有利于城市通风,一般应平行于夏季主导风向(南方、北方、山地等画图示例);车辆噪声防止(过境交通、绿带、建筑设计与后退、山墙对应);沿街建筑和道路宽度之间的比例要协调,并配置恰当的树丛和绿带,自然景色与历史文物结合。5、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要求第三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三、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和横断面的确定1、城市道路的形式与功能道路的形式:方格棋盘式、环形放射式等道路的功能a)主要道路(干道和交通性道):解决城市中各部分之间的交通联系和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b)辅助道路(生活性道):解决城市中各分区的生产和生活组织。道路系统完善交通分流(快慢、客货、内外、非机)和开辟专道(步行、自行车、公交)第三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三、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和横断面的确定2、旧城道路系统的改善对原有道路做必要的分工,重新分配车流和人流,尽可能减少各种车流之间以及车流与行人之间的干扰;利用平行的、路面宽度不足的街道,组织单向行车,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道路的通行能力;为了疏散闹市区和车流量大的街道,或者为了适应市区外围地区建设发展的需要,修建交通组织绕行干道,对减轻旧有道路的交通负担,改善城市道路系统很有成效;封闭一些出口或者限制转向。第三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三、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和横断面的确定3、道路宽度及横断面的确定道路宽度含义路幅宽度道路宽度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道路宽度确定:根据城市性质、规模和道路系统规划的要求,并综合考虑交通量、日照、通风、管线敷设以及建筑布置等因素。第三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三、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和横断面的确定3、道路宽度及横断面的确定道路横断面形式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所有车辆在同一条车行道上双向行驶中间一条分隔带将车行道分为单行行驶的两条车行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仍为混合行驶有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部分,中间为机动车道,两旁为非机动车道。第四节停车场布置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一、停车场规模1、影响因素城市规模中心商业区吸引力的强弱城市的土地利用汽车保有状况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城市停车控制方法分地区、分时段级差收费方法;街道范围外设置少量公共停车场,中心城区停车场规模宜小。第四节停车场布置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一、停车场规模2、用地指标估算指标小汽车:30-50平米大型车辆:70-100平米自行车:1.5-1.8平米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公共停车场:0.8-1.0平米/人,80%-90%为机动车,其余为自行车。第四节停车场布置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二、停车场的分布与位置选择1、停车场的分布城市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不宜入城(安全与卫生),停在城市外围靠近城市对外道路的出入口附近,车位数占5%-10%。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市中心区或分区中心,占50%-70%。自行车公共停车场分散到各种公共设施建筑、对外交通站场、公共交通和轮渡站、公共设施和公共绿地的附近。第四节停车场布置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二、停车场的分布于位置选择2、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建议:市中心地区不应大于200米;一般地区不应大于300米;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宜为50-100米,并不得大于200米原则:不能太大,用户至停车场的可达性好(与公共建筑布置相配合;与对外交通设施接驳;从停车点到目的地步行距离短)第四节停车场布置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二、停车场的分布于位置选择3、停车场的位置选择布置原则:繁华地区:分散性多点(路侧与路外结合);一般地区:集中单点(交通汇集处和换乘点)交通组织:对外交通设施附近;大量人流汇集的公共设施附近a)人流大量集散的地段:配置路外综合性公共停车场和综合性公共交通站场。b)大型文化生活设施前:(量大、集中、单向、车辆类型多)合理组织几条客运能力较大的公共交通疏散线、结合周边街道与其环通。第五节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一、铁路在城市中的布置1、作用:方便也干扰。2、布置:城市市区或接近城市中心:客运站、综合性货运站及货场等;城市外围:为工业区和仓库区服务的工业站和地区站。第五节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一、铁路在城市中的布置1、中间站的位置选择客货合一车展,多采用横列式布置,一般在小城镇客站与货场同侧(小城镇),货场接近工业、仓库区,客站位于居住用地一侧(图15-5-1)。客货异侧(大中城市)(图15-5-2)第五节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一、铁路在城市中的布置2、客运站的位置选择布置在中心边缘和市区边缘客运站与城市道路的关系与城市主要干道连接,直接通达市中心以及其他联运点(车站、码头),要避免与站前广场干扰,可将地铁引入站下。客运站如何体现城市面貌与周围城市公共建筑有机结合,成为一个建筑群体。与自然环境及地域文化结合,结合客运站布置。第五节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一、铁路在城市中的布置3、货运站的位置选择设置原则:根据城市性质、规模、运输量、城市布局等实际情况,分设若干综合性与专业性货运站以及两者结合的货运站,位置要求:满足货物运输的经济、合理性要求(加快装卸速度,缩短运输距离),减少对城市干扰。第五节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二、港口在城市中的布置1、港口活动的四个环节船舶航行、货物装卸、库场储存、后方集疏运。2、港口活动的两大部分陆域:有一定的岸线长度、纵深和高程。水域:要求有一定水深和面积,风平浪静。第五节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三、公路在城市中的布置1、公路线路与城市的连接小城镇发展与公路的关系:公路交通与城市的关系:①以城市为目的地的到达交通,要求线路直通市区;②同城市关系不大的过境交通,不可进入市区;③联系市郊各区的交通一般多采用绕城干道解决。高速公路交通与城市的关系:离开市区,通过专用通道或采用互通立交联系。第五节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三、公路在城市中的布置2、站场的位置选择原则:方便使用、不影响生产和生活、方便联运。位置:中小城市(长途汽车站与铁路车站结合布置);大城市(分设客运站,货运站与技术站也可分开)。四、航空港在城市中的布置原则:快速、方便联系、不影响生产和生活。位置:考虑净空与噪声,距离市区边缘最小5-7km,第六节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一、城市交通运输方式的类型与结构1、城市客运交通方式与结构2、城市货运交通方式与结构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以及公共交通组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以及管道运输组成。第六节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二、城市客货运交通综合组织1、城市客运交通组织2、城市货运交通组织
本文标题:第十五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414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