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说课稿全集(1)
1第七章力7.1力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力”这个字,学生已经非常熟悉,它用在不同的地方含义是不同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要使学生明确物理学中所讲的力的含义。本节内容是力学知识的入门基础课,学生对力的概念的正确理解和力的作用效果的掌握对学生后续课程的理解吸收有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知道力的单位。c、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能确定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过程与方法a通过探究活动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b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a、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b、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2)教学难点a.力的概念。b、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是在学习了“运动的描述”,知道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后,来学习这一节内容的。学生初学物理学中的“力”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不能准确、完整地根据演示实验及探究活动分析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2)不能准确无误地理解力的三要素是怎么样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3)不能正确理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三、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1)实物演示法(2)多媒体演示实验法(3)探究法(4)引导法(5)讲解(6)举例法(7)启发式教学法2、说学法:(1)探究法:(2)分析法:(3)小组讨论法:(4)观察法: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拔河、吊环比赛、推土机推土、火箭发射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2)新课教学一、力的概念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演示一些力的现象:手托课本、手拉弹簧、用落下的书砸气球、磁铁吸引铁钉等。归纳总结: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地方: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打击、吸引、举、排斥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思考:手拍桌面时,手给桌面一个力,对这个力而言,哪个施力?哪个受力?思考:手托一本物理课本与托两本物理课本,哪个力大?要知道具体数值是否需要一个标准?从而引入力的符号和单位。二、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活动:用手将弹簧拉长、用手压皮球、用手使刻度尺变弯曲。观察物体受力后有什么变化?2归纳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手按桌面,桌面是否发生形变呢?有什么办法观察到微小的形变呢?活动:用磁铁靠近细线下悬吊的铁钉,原来静止铁钉会怎样?演示:按图1分别演示,观察小钢珠在桌面上的运动情况。注意观察没有磁铁和有磁铁的作用下,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有没有改变归纳总结: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我们已经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试着举例说明。找一名学生按图2进行实验:分别在A、B、C处用力开门,感受开门的难易程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了什么?思考:一个力有三个要素,所以提到一个力,不仅要关心它的大小,还要关心它的方向和作用点,能否用一个图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类比用光线表示光的方法,它是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那么,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就可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师生总结: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就可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个图就叫力的示意图。其中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教师示范一些作力的示意图的试题。规范画图方法和步骤。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知道磁铁吸引铁,说明磁铁给铁一个吸引力。那么磁铁吸引铁的时候,铁吸引磁铁吗?能否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结论。演示实验:(1)(用投影仪演示)把两块蹄形磁铁固定在小车上,让它们的同名磁极相对,将两个小车在水平桌面上靠拢。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以下三种情况下的现象。①按住磁铁A,释放磁铁B;②按住磁铁B,释放磁铁A;③同时释放两个磁铁。(2)让两个弹簧对拉,有什么现象发生。这表明一个弹簧对另一个弹簧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弹簧的力。归纳总结: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最后,进行课堂内容小结,并布置课后练习。七、板书设计:37.2弹力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弹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效果分析四个方面谈一谈关于本节课的设计。一.【教材分析】《弹力》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内容。弹力是学生在学习了力的概念后,进一步学习的另一种性质的力,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之一。弹力的学习至关重要,它是学习摩擦力的基础更是力学部分的基础,无论是从知识本身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知识外延来看,本节知识都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节课通过实例,从生活中常见的形变现象出发,认识到弹力存在;在实验探究力与形变的关系之后,又回到了弹力应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弹力对生活的影响。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形变与弹力的定义,弹力大小和形变大小的关系。②能判断一些简单的弹力的方向。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形变和弹力的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实验,学会从实验现象中分析简单的科学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2、教学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大小及方向的判断教学难点:弹力方向的判断3、学情分析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但思想上、心理上还不太成熟,思维的敏捷度还不够高,并且大部分停留在初中的形象思维。对于本节的形变和弹力来说,学生已学习力的基本概念、并且在生活中接触过一些关于弹力的生活实例,如弓箭、气球、跳板等等,为学习弹力打下了基础。也就是说他们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不够深入;知道支持力、压力,但是不知道是如何产生的,这就需要引导他们一步步的深入,挖掘出问题的本质。4、教法与学法教法:本节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实验、讲解、讨论、探究等多种方法辅助教学。学法:学生在所创设的物理环境中,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活动主动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弹簧或橡皮筋刻度尺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设计问题,情景引入首先,我通过一个小车弹簧实验,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产生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小车和弹簧之间存在着一个力,然后设疑:这个力是什么力,是怎么产生的?既开阔学生思路,又启发学生思维,从而顺理成章的导入了新课。(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引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第二环节——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形变:通过直接提出的方式,提出形变的定义,让学生形成形变物体所具有的一般特征。举例说明,学生再举例。让学生归纳形变的种类,并介绍什么是弹性形变,以及弹性限度,使学生获得直观认识。提出问题: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吗?接着给学生介绍微小形变的基本概念并视频演示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瓶子形变和桌面的形变。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将微小的形变放大。让学生明白:所有的物体都有形变,有的形变我们不能直接看出,要仪器才可以显4示。(设计意图:通过微小形变的演示,让学生了解物理实验中的放大法,培养学生科学的素养,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提升。)2、弹力概念:在学生对形变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结合刚才的实验,分析两个实例,一是:弹簧拉车,二是:受压直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发生形变的弹簧能给物体以力的作用,发掘出这个力就是弹力,从而得出弹力的定义。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先引导学生阅读弹力定义,从定义中找出弹力产生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再举出几个具体实例,向学生们展示桌面上的书和吊于电线下的灯这两个模型让学生分析,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绳的拉力也是弹力。3、弹力的方向常见的弹力:支持力,压力,拉力实例分析:书本放在桌面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它发生怎样的形变?(2)支持力是怎么产生的?方向与形变方向的关系?学生独立完成:(3)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它发生的形变?(4)压力是怎么产生的?方向如何?结论: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学生讨论:(1)拉力是一种什么力?(2)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怎么产生的?(3)拉力方向向哪?结论:拉力是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得到弹力方向的方法,尝试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几个实例,分析并画出弹力的方向,进一步提问:怎样分析判定弹力的个数?做到不多画一个弹力,也不少画一个弹力?因为弹力是接触力,根据前面的经验学生可很快得到结论:可以绕研究对象一圈,看看它与哪几个物体相接触。4.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拆除法假设法趁热打铁再做练习,加以巩固。55、弹力大小的探究演示实验:同一弹簧悬挂不同质量的重物.观察猜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同学们猜想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形变量之间可能存在怎样的关系?学生分组实验探究:1.如何确定弹簧的拉力的大小?2.弹簧的伸长量如何来测,需要记录什么?3.设计出你的实验表格。(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弹簧弹力的规律,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兴趣。)学生小组展示,教师点评,得出结论:胡克定律F=kx进一步说明: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国际单位是N/m强调:x是指弹簧的伸长量.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过程(设计意图:规范学生实验步骤,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第三个环节——课时小结,巩固练习(设计意图:通过课时小结,检验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识,通过巩固练习,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对弹力大小和方向的认识,以便检验课堂的效果。)板书设计:一.形变1.概念: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2.弹性形变:撤去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3.弹性限度二.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他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称为弹力1.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弹性形变2.弹力的方向:压力、支持力方向3.弹力的大小:胡克定律F=kxk:弹簧的劲度系数国际单位是N/mx:弹簧的伸长量.四、【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的过程设计我预计可达到以下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生活实际内容引入,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引起学生有意注意,设计合理的探究内容,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变规律的传授过程为规律的探究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实现本节课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的教学目标。当然本节课的设计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67.3重力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重力》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重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的知识对学习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又是学习压强、功的基础。“重力”是“力学”中的基础,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本节课由“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由来”四部分内容构成,
本文标题: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说课稿全集(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424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