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峨眉山风景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修编目的:为适应峨眉山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后,对其保护、展示、利用和管理新的更高要求,促进峨眉山风景区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佛教圣地,对峨眉山总体规划进行修订编制。第二条规划依据1、《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2、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3、国家《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文物保护法》、《消防法》、《土地法》、《水法》等国家法规。4、《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九七九年,《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九九三年。5、《峨眉山——乐山大佛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文本》。第三条指导思想:以世界遗产保护公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针,以保护不可再生的世界遗产为核心,更深层次地展示峨眉山自然和佛教文化景观,树立风景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形象,加强保护,强化管理,发展旅游,促进风景区持续健康地发展,确立其全国知名风景名胜区、四川省风景环境中心地位。第四条规划原则:总原则:“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1、严格执行世界遗产保护公约,保护峨眉山景观和环境不受任何破坏,使峨眉山完整地保存下去。2、进一步发掘新的景观和现有景观的潜力,深层次地展示峨眉山特色,使游人有新鲜感。3、综合利用峨眉山资源优势,科学把握各类用地的利用方向,合理确定景观贫乏区的开发强度,谨慎确定有关开发性项目。4、处理好景区建设与农民生产生活的矛盾,将农民生活出路问题纳入总体规划统一考虑,保持风景区社会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5、加强管理规划,探索高效、统一的具有地方执法和行政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第五条规划期限:近期规划为2003年——2010年;远期规划为2011年——2020年。第六条修编规划的重点l、通过对峨眉山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景观资源充分挖掘重新认识、评价,结合《世界遗产保护公约》的要求,论证确定风景区性质、职能、容量和规模,重点确定风景区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2、通过确定风景区不同区域的用地性质、发展方向,达到明确重点保护内容、景观展示方式和开发利用强度的目的,确保风景区保护、展示、利用的良性循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通过省域横向比较,挖掘峨眉山的文化优势,确定独具特色的近期建设项目,突出峨眉山文化和自然特点,增强游客的新鲜感。4、通过分析峨眉山风景区与城市的关系,考虑城市总规与风景区总规的协调一致,解决“山、城”之间过渡,促使风景区与城市过渡地带环境风貌得到有效改善。第七条本次总规修编的规划文件和图纸经批准后,在风景区内具有同等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第二章风景区范围与性质第八条范围1、风景区范围:东至黄湾乡唐河坝,地理座标东经103°27′35″,北纬29°33′4″;西至峨眉与洪雅交界处,地理坐标东经103°15′22″,北纬29°30′53″;北至黄湾乡尖峰顶,地理坐标东经103°18′29″,北纬29°36′59″;南至万公山,地理坐标东经103°19′12″,北纬29°28′43″。风景区总面积15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金顶、洗象池、万年寺、清音阁、神水阁、报国寺和四季坪七个景区)面积93平方公里。2、外围保护地带范围:东至成昆铁路峨眉河桥,地理坐标东经103°31′14″,北纬29°36′45″;西至棉石岗,地理坐标东经103°15′00″,北纬29°28′10″;北至峨眉河朱坎桥,地理坐标东经103°29′51″,北纬29°38′04″;南至龙池镇三峰山,地理坐标东经103°18′45″,北纬29°24′39″。外围保护地带为风景区外侧1~8公里范围,总面积262平方公里。第九条性质:峨眉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它是以“雄、秀、神、奇”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动植物王国和佛教圣地而闻名,具有优化川西生态环境,以及观光、朝圣、科考、科研、健身等功能的天下名山和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结论第十条景观特色1、自然景观特色:峨眉山历经多次地质巨变,形成至今崔嵬雄峙、逶迤如黛的“蜀中仙山”。全山高差巨大,对比强烈,给人予气势雄伟的美学感受;山形走向富于变化,峡谷溪泉交汇其中,给人以变幻莫测的心理体验;全山植被密布,动物繁多,给人以涤荡心灵的人性回归。古今名人对此均有赞誉:“峨眉天下秀”,故今人多以“雄秀”二字概括峨眉山的景观特色,自然景观是峨眉山景观的主体。2、人文景观特色:峨眉山在过去2000多年的历史中,历经道、佛、儒多种文化形式的碰撞交流与融合,并传习至今,形成了以佛教文化为核心的“佛教圣地”。其佛教文化景观是峨眉山景观的精华。第十一条景观空间序列1、轴线景观空间序列:天下名山至报国寺(起景)——伏虎寺至中峰寺(过渡)——清音阁至仙峰寺(次高潮)——洗象池至接引殿(续景)——金顶(高潮)——千佛顶至万佛顶(尾声)。2、竖向景观空间序列:平原区(起景)——低山区(过渡)——中山区(次高潮)——高山区(高潮)。第十二条景点评价峨眉山有景点139个,其中特级43个,占31%;一级48个,占34.5%;二级48个,占34.5%。第十三条景观特性1、峨眉山景观具有多样性:峨眉山景观类型丰富,景观构成多样,全山拥有二大类六中类二十九小类景观,其景观的多样性世所罕见。2、峨眉山景观具有统一性:峨眉山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全山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融合,人文景观为自然景观增色,自然景观为人文景观添彩,其景观体现的人和自然和谐统一,极具现代意义。3、.峨眉山景观具有唯一性:峨眉山山峰突兀,雄峙于峨眉平原西部,山体雄伟、高差巨大,形成强烈对比;全山植被和气候带谱分布明显,地势变化差异极大,从而形成多种独有自然景观。佛教文化历史跨度长、内涵丰富、分布广泛、保存完善,形成的长60公里佛教文化轴也全国少见。4、峨眉山景观具有代表性:峨眉山的许多景观,如四大奇观、佛教文化景观、生物景观等在全国开发最早,知名度最高,已成为该类景观的样本,如佛光、圣灯、一线天、珙桐、杜鹃花等,在国内均具有广泛的代表性。5、峨眉山景观具有遗产性:峨眉山历经几亿年的地质沧桑和2000余年的人类开发,历史上所形成地质、植被、文化等景观价值和科学价值极高,世界遗产价值景源占全山景源的30%以上,在全国名山中少有。第十四条景观评价结论峨眉山具有雄秀神奇的自然景观和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两类景观具有多样性、统一性、唯一性、代表性和遗产性五大特性,突出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其景观具有“雄、秀、神、奇、幻、绝、古”等多种特征,可概括为“雄、秀、神、奇”四个字。是世界少有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中国山岳地质景观和佛教文化景观的杰出代表。第四章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第十五条规划目标1、总体发展目标:依法管理,保护和利用协调,环境、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国际知名风景胜地。2、近期发展目标:加强资源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景区脏乱现象,恢复和增强景区秀色,加强文物和自然景观的保护、发掘,培育风景旅游业作为风景区支柱产业。3、远期发展目标:以世界遗产资源的保护为核心制定风景区管理办法,作为协调风景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发展的依据。依法建立完善的风景保护体系;形成生态、观光、宗教、文化、探险和度假多类型深层次的风景展示体系;建立满足现代游人需求的服务体系;建立景区社会经济、人口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平衡体系。第十六条环境容量1、风景区日环境容量:近期:1.8万人次/年;远期:2.3万人次/年。2、风景区年环境容量:近期:650万人次/年;远期:800万人次/年。第十七条发展规模1、年游人规模:近期:120万人次/年;远期:160万人次/年。2、常住人口规模:现状人口:16300人;近期:17316人;远期:16297人。3、旅游床位规模:现状11000床;近期控制为10000床,山上游览区内床位下迁至山下服务区;远期控制为15000床。4、建设用地规模:近期:51.95万平方米;远期:48.89万平方米。第五章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第十八条功能分区1、风景游览区:风景区核心区,该区以景观保存、生态观光、佛教文化等风景保护和展示为主要利用方式,允许游人进入游赏,应严格控制与风景区无关设施建设,对现存的此类设施逐步拆迁。该区面积包括金顶、洗象池、万年寺、清音阁、四季坪、神水阁、报国寺七个景区。面积9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0%。2、生态保护区:风景区围护区,以植被保存、动物保护等生态环境的保存为主要目的,该区应保持自然状况,不允许游人进入游赏,控制人为设施建设,区内农村居民应控制规模。面积4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31%。3、服务接待区:风景区开发建设区,以提供接待、服务、度假、商业、市政等综合性服务功能为主要目的。该区各处均以生态或温泉资源为依托,要求在充分利用该种资源的前提下,允许一定的开发强度和居住规模,但应避免城市化。该区包括龙洞、黄湾、报国小区三个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7%。4、特殊功能区:西南交通大学校园等两处不允许游人进入,面积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3%。第十九条规划结构:采用“轴线环状圈层式”结构模式,形成“一轴二环四区”结构。以天下名山——清音阁——仙峰寺——洗象池——万佛顶传统佛教文化游线为轴;结合杨岗——雷洞坪游线形成北游环线,结合天下名山——四季坪——万佛顶游线形成南游环线;以风景游览区为核心区,生态保护区为围护区,服务接待区为开发建设区,外围保护地带为风景环境过渡区,构成风景区同心圆圈层结构。第二十条规划布局1、出入口:规划天下名山牌坊为主入口,张沟桥和龙洞为次入口。2、接待服务设施:布置于接待服务区、站、点。其中商业、金融等服务设施不宜布置在接待站、点级。3、度假设施:集中布置于报国小区、龙洞、黄湾三个接待服务区。4、娱乐设施:集中布置于接待服务区,接待站、服务点级不宜设置。5、管理设施:规划设置具备政府职能的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景区内分设金顶、九老洞、万年寺、神水阁、零公里、报国寺、四季坪七个管理处。6、导游设施:规划设置游人中心——导游点二级,形成一中心五点结构。7、交通设施:(1)对外交通:规划报国小区设对外交通客运中心。(2)对内交通:规划采用公路、索道、单轨观光车道、步道、栈道等五种方式联合组织交通。形成双环式交通网络。8、职工生活设施:规划设置职工生活基地、职工生活区、职工临时宿舍三级,依托旅游镇、接待区、接待站布置。9、居民生活设施:规划按居民乡(黄湾乡)、居民村(行政村)、居民点(居民组或职工生活区)三级设置,形成一乡十三村布局。10、基础工程设施(1)电力工程:景区内以35kV高压供电,设双水井、万年场二座35kV变电站。电源来自峨眉城西和洪雅高庙。(2)给水工程:布置城市管网、景区水厂、供水站和独立供水点四级,实行分片分区供水。(3)排水工程:布置城市污水管网、污水处理站、成套污水处理设备(或沼气净化池)三级,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系。(4)邮电、电信工程:邮政设邮电分局、邮电支局、邮电代办点三级;电信设交换中心、端局、内部交换机三级有线网,结合无线通讯和移动基站,依托接待区、站布置。(5)环卫设施:依具体情况设置水质监测点、垃圾收集点和公厕等设施。第二十一条景区规划1、金顶景区:面积16平方公里,海拔高程1900~3099米;以高山自然奇观和佛教文化景观为主景,以“雄秀”为特色;主要景点有万佛顶、金顶祥光、金刚嘴、摄身岩等;规划突出佛教文化和高山景观特点,深化和加强高山观光、佛教文化和冬季赏雪等特色景观展示。通过拆迁金顶703电视差转台和气象站等碍景建筑物,对金顶寺庙的整修和恢复,新增金顶普贤佛像,使金顶成为峨眉山佛教文化的高潮展示点,同时完善万佛阁,恢复千佛寺。2、洗象池景区:面积18.5平方公里,海拔高程1400—2600米;以中、高山过渡植被景观和佛教文化景观为主景,以“险秀”为特色;主要景点有洗象池、雷洞坪、仙峰寺、九老洞、高山冰雪娱乐场、杜鹃花廊、珙桐绿廊等。3、万年寺景区:面积11.8平方公里,海拔高程830~1900米;以佛教文
本文标题:峨眉山风景区总体规划文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436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