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考二轮复习: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1945年-21世纪初)
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1945年~21世纪初)通史时空坐标总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时期,也是世界整体性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变化政治: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美苏两极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20世纪60~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时段特征概览经济: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两大发展趋势。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科技文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课标全国卷五年命题统计┃考点范围考查角度题型与分值政治文明(2016·课标全国Ⅰ,35)马歇尔计划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选择题,4分(2016·课标全国Ⅱ,35)冷战格局下美苏争霸的特点选择题,4分(2015·课标全国Ⅰ,35)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选择题,4分(2013·课标全国Ⅰ,32)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选择题,4分经济文明(2016·课标全国Ⅰ,34)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下的国际经济秩序选择题,4分(2016·课标全国Ⅲ,40)对现代西方福利制度的理解认识非选择题,7分(2015·课标全国Ⅰ,3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银行选择题,4分(2014·课标全国Ⅰ,35)欧洲一体化(欧元)选择题,4分(2014·课标全国Ⅱ,35)欧洲一体化(欧盟)选择题,4分(2012·课标全国,35)世界贸易中不同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选择题,4分科技文化(2015·课标全国Ⅰ,41)近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非选择题,6分(2012·课标全国,40)三次科技革命与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变迁(现代信息技术)非选择题,6分内容索引考点一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考点二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考点三二战后世界的科技与文艺模块结合本阶段贯通性热考问题考向预测原创押题·热点追踪考点一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1)二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逐渐恶化。(2)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发生冲突。(3)美苏实力相对均衡。主干知识排查2.表现国家美国苏联政治推行杜鲁门主义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推行马歇尔计划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华沙条约组织3.“冷战”与“热战”(1)1948年的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2)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展到亚洲。(3)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主地位相对衰落。4.影响(1)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2)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一体化(1)背景:在经济恢复过程中,西欧国家之间联系日益密切。(2)过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1958年)→欧洲共同体(1967年)。(3)影响:西欧国家加强政治联合,开始摆脱美国控制。2.日本的崛起(1)原因: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进行民主改革;美国的大力扶植;重视教育。(2)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地位。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后来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冲击了两极格局。4.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三、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局的瓦解(1)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2)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2.和平与动荡并存(1)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冲突。(2)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3.多极化趋势加强(1)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2)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国的实力增强,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1.“冷战”的成因、过程与体现热考重点深化2.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理解(1)出现根源: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2)两层内涵: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因而,对多极化趋势可以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方面去理解。(3)“多极化”在当今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形成真正的世界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还在不断加强。3.两极格局背景下美国不同的对外政策(1)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2)对中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对新中国进行封锁孤立;20世纪70年代,开始调整与中国的关系,并与中国建交。(3)对西欧:政治上扶植反共力量,经济上利用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随着西欧的崛起和联合,美国调整战略,逐渐走向平等的政治同盟关系。(4)对日本:美日关系经历了美国独占日本、扶植日本,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走向平等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4.对国际格局变化的认识(1)国际格局变化的根源是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2)新的国际格局是建立在新的力量均衡的基础上,是各国力量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3)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地位的根本因素是综合国力(科技力量、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等)的强弱。(4)国家力量与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立足点与出发点。短板1将所学与史料关键词相结合的意识不足例1(2016·新课标全国乙卷文综)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解析高考短板突破针对练1(2016·天津文综)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A.威尔逊时期B.罗斯福时期C.杜鲁门时期D.肯尼迪时期解析短板2历史意识滞后例2(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解析针对练22011年2月,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常”。四国“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A.联合国完全被美国操纵B.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C.政治地位影响经济地位D.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解析返回运用图文材料创设情境命题考查美苏“冷战”的形成、表现及特点[命题猜想]美苏两极格局的对抗,是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冷战”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冷战”局面下资本主义国家(英美、欧美、美日等)关系、美苏关系及欧洲德国、亚洲朝鲜与越南等国家的变化等,都是两极格局下“冷战”的影响。解答这类题目注意从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角度分析判断。1.(2016·唐山模拟)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公开演说,认为没有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资本主义国家就要通过武力改变这种状况,现代资本主义是新的世界大战的根源,为此,他号召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提出遏制苏联的理论;3月5日丘吉尔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铁幕”演说。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A.斯大林演说对遏制理论、“铁幕”演说产生了影响B.对世界市场的争夺导致了“冷战”局面的最终形成C.丘吉尔“铁幕”演说向苏联发出了“冷战”的信号D.国家利益才是导致二战后美苏激烈斗争的根本原因2.(2016·石家庄模拟)1947年艾奇逊在白宫秘密会议上惊呼:“在法国,(共产党)有四五名部长,其中一名是国防部长。共产党控制了最大的工会,并在政府各部、工厂、军队中安排大量人员。法国选民将近1/3投共产党的票”,“俄国人随时都可能下手。”这一言论()A.肯定法国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B.说明冷战政策对法国政局的影响C.意在推动政府对欧洲经济援助D.表明共产国际对欧洲影响力增强[备选习题]3.(2016·潍坊模拟)右图是苏联人心目中的马歇尔计划。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摧毁了西欧经济基础B.西欧成为美国的政治附庸C.揭示了马歇尔计划的本质D.反映了当时冷战国际形势从国家利益与实力角度命题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命题猜想]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中国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局面瓦解,冷战局面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处于新旧交替时期,“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世界局势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解题时需注意从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变化的角度分析。5.(2016·郴州质检)“美国的政治精英始终将美国妆扮成世界各国的民主自由楷模”,是“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正如戴维·兰普顿所说:“美国人最支持这样的外交政策,实施这一政策能令人信服地既服务于美国的利益又能服务于美国的理想”。美国政治精英们构筑的理想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A.维护和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B.为世界确定民主与人权标准C.终结全球范围内的极权制度D.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考点二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一、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主干知识排查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农业:以农业为突破口,取消义务交售制,开荒种玉米;工业:权力下放,承认企业和个人利益以工业改革为重点,“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农场的经营自主权重点在重工业,从根本上触动经济体制,打破单一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后转向政治领域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苏联军事实力增强,但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未冲破斯大林体制,最终失败其措施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经济下滑,国内局势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二、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发展处于“黄金时期”。(2)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采取政府干预与市场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2.建立“福利国家”(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保障其经济安全。(3)利弊: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3.第三产业的兴起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第三产业兴起,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4.“新经济”的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正式成立,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建立。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2)关贸总协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它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形成。(3)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4)影响①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领域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③顺应了经济全球化
本文标题:高考二轮复习: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1945年-21世纪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442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