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篇一:《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读后感《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读后感最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感触颇深。我是刚毕业的师范生,虽说在校期间讲过课,实习过,但仍对课堂教学了解不够深,也不了解课堂上应怎样熟练应用教学策略。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才发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种创新,都是一种智慧。语文课堂相对于数学课堂而言更灵活,这是学生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们不能否定任何一个学生,因为他们每个都是优秀的,独特的。这本书主要分为这几个部分: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阅读教学策略,作文教学策略,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综合性学习指导策略,课外活动指导策略,教学模式运用策略。在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方面,我了解了识字教学包括情景识字,探究性识字,趣味识字,指导性识字等识字方法;写字教学策略包括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教给学生基本的汉字知识,指导学生用“田”字格等。在这方面,教师不可粗心大意。通过本书的学习,教会了我在学生识字过程中,要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记忆生字的方法,并学会应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他们懂得怎样可以又快又好的学好生字,而不是一味地死记。在书写上,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样就可以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在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方面,我学到了在练习这方面时,一定要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喜欢交际,还要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并且要多提供实践机会,不仅是在课堂上,课下也要和学生多交流。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做好示范指导,让学生学会交际。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阅读教学策略方面,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情感活动中去,发挥自己的想象,活跃自己的思维,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教师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不能以书本上的答案为标准,要尊重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形成,还要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相互渗透。所以在学习中,不能将所学学科机械地分割开来。教师要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和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教学中还应注重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还应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要鼓励学生有选择的阅读材料,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学校已摒弃了传统的只有黑板的教学方式,多媒体的应用已经普及。所以教师应一改往日的旧教学法,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同学们可以感受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新课堂,使得枯燥的学习变得趣味化,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并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本书的阅读,我不仅要做到熟练自如地掌握这些教学技巧,还要学会引导和激励的方法,用心去评价每一位学生,然后引导、激励他们走向成功。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就要有这种观念。教师一句巧妙的话语,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帮助。如果一位教师有“唯我独尊”的想法,对学生进行一种不恰当的评价甚至责罚,那么,这个学生就会永远失去一次成功的机会。所以教师要心平气和的和学生交流,避免打骂学生,体罚学生和变相体罚学生。如果相信人人都能成才,就要改变评价观念。在我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一定要做到积极评价每一位学生,引导激励他们,使他们拥有成功的机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努力钻研,虚心请教,多读书,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坚持不懈,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创新型教师。篇二:《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读后感读《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感这个寒假,我拜读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一书。这本书通过案例诠释了学科的教学理念,诠释了学科教学实践中展示出的教学智慧,诠释了学科已经融会的有效教学技能。书中采用案例描述的方法,使我更容易理解学科新的理念,同时它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我受益匪浅。其中,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关于识字教学。下面我就两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一、务必重视识字教学汉字源源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人生聪明识字始,汉字教学与人的发展关系之重大,由此可见一斑。识字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基础,就语文教学而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成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有研究者曾对中等水平小学的3个毕业班进行了一次汉字常用字测试,其结果是:学生平均错误率为%,最好者错误率为%,最差者错误率为%;平均识字量为1876个,最好者2278个,最差者1065个。关于错别字问题,调查数据显示,35%的大学生经常写错字,70%的学生对外界错字不敏感。由此表明,识字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书中一连串的数据敲响了识字教学的警钟,更让作为一名低年级教师的我,感到识字教学的任重而道远。二、努力实践“以学生为本”的识字教学(一)“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导航从儿童生理发展的角度看,低年级是儿童识记汉字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要求他们“认识”汉字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这一阶段的儿童由于手部肌肉和神经发育不够完善,写起字来比较费劲儿。所谓“多认少写”,就是将识字分成两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要求认识,第二阶段要求会写,认识的字的数量可以超过会写的字数量。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于学过的知识,人脑首先会将其存入短时记忆,这时候的记忆是不稳定的,很容易发生遗忘。如果仅仅将识字教学理解为某一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学过之后就不闻不问了,这样的识字教学是没有保障的。只有在每节课中都渗透识字教学,才能保证识字教学的效果。这就告诉了我们,有效的识字教学务必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有效的教学策略引领1、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儿童在入学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言语能力。他们通过口头语言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口语语汇和简单的生活用语,为汉字的学习和阅读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教学第一册中的《识字(一)口耳目》一课,共有12个生字。这些字都是一些简单的象形字,在生活用字中经常见到,教学时,打破以往一个字一个字教学的惯例,而是利用课件把12个字全展示出来。然后提问: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想一想这里面有你认识的朋友吗?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很快就说出了自己认识的一些字。这样的教学设计,没有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而是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了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识字教学初始阶段的对象是6~7岁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儿童共同的心理特征是:活泼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具体形象的东西,记忆力较强,但学得快,忘得也快。再比如:呈现一个汉字,儿童对其形状的辨认经历的认知过程是:(1)先整体后局部,即识字总是先感知字的整体,然后辨认个别笔画;(2)先轮廓后内涵,即低年级儿童往往对字形的轮廓容易掌握,对内部细节难以牢记;(3)先上部后下部;(4)先左后右;(5)先熟悉后生疏。了解儿童的这些认知特点,我们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就要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来考虑,为儿童探求新知识提供可能。内容上要从易到难、由简到繁、有浅到深;教学形式上要生动活泼,教学难点要分散,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使儿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和记忆,从而促使识字教学效率的提高。鉴于孩子的遗忘规律,巩固识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因此,我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也十分重视生字的复现。第二天是学生遗忘得最快的阶段,我会在此阶段要求学生进行复现,用专门的时间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本学期第一单元检测反馈情况看,生字掌握情况较以往就好!2、识字教学要符合字理汉字集音形义于一体,从结构上可分为独体字(象形、指事)与合体字(会意、形声)两种。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造字规律和理椐进行汉字教学。这是我国传统的识字方法。从东汉徐慎的《说文解字》到清代王筠的《文学蒙求》等诸多识字教本,都是依据字理来解析和识记汉字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指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也是根据字理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在进行识字教学过程中恰当利用汉字的字理特点,讲请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不但可以使学生容易记住“形”,而且还能因“形”加深对“义”的理解。书中举了“器”字教学例子,例子中的老师忽略了“器”字构字原理编顺口溜,结果是越想强调越是错。因此,我在教“冒”字时,注意渗透字理知识。在书写“冒”字时,学生容易把右上部分写成“曰”字。鉴于此,在教学时,我告诉学生“冒”本义同“帽”。缺口框就是帽子的象形,所以写中间两个短横像帽里的头发,帽子总是戴在眼睛上面,下面“目”是眼睛,缺口框里的两横封死的话就像把帽子上下封死了,这样就戴不进去了。所以“冒”字右上的中间两短横左右两边不封,以此表示帽子戴在头顶上。帽子总是戴在最高点,很显眼,所以后来引申出升高、突出等意思,如冒烟、冒火。根据孩子的反馈情况看,掌握情况良好。因此,识字教学中,针对能简单分析行义的字,要渗透汉字的字理知识,科学讲解字的行义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识记。如:(1)象形字。中国汉字源于象形字,然后发展到会意字,最后升华为形声字。教材的识字内容也是遵循了汉字自身的发展规律编排的。如“日、月、火、木、禾、竹”等就是最简单的象形字。这些字都具有实物的形象而且笔画简单,有的与图形非常相近,如“木”“禾”等字。教学时,利用这类字的特点,先让学生读字看图,展开想象,字形就很容易掌握了。在教学中还要注意采取举一反三的方法,重点指导一个字,归纳学法,再组织自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2)会意字。在学生掌握了一些象形字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用演示法、图示法,会意字也很容易掌握。譬如,学习“灭”字,我们可以把一支蜡烛或一张纸放在烧杯里,点燃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火),接着用一块玻璃盖上,火就会灭了,然后出示“灭”字进行学习,它的音形义应刃而解。(3)形声字的教学。形声字兼有表音和表意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最多,接触最多的就是形声字。形声字的教学重点在于“形”。教学时,可以通过加减偏旁和换字偏旁的形式,以了解字义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学会一个字的同时,学会一串新字。如:“青、请、清、晴、精、睛、静”“包、泡、炮、抱”。成串的比较会让学生在字义、字形和字音方面产生联系,快速的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忽略汉字文化性的识字教学,不仅不利于识字教学效率的提高,还会损伤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只有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生字,提高学生识记效果,让他们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篇三:小学语文教学感悟小学语文教学感悟张玉平20XX/3/29做了多年的语文教师,什么是语文呢?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它的基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如果语文课失去了工具性,那无所谓什么人文性、实践性了,因此工具性是语文的生命。形成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课的专责,形成和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才是语文课育人的最大价值所在。那怎样才能体现语文味呢?一要注重语文的多元影响和学生的独特感受。在课堂上我们要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教师要做为一个鼓励者、欣赏者,但并不是所有学生的回答都给予肯定和表扬,我们更要适当的引导。二是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并不是完全通过书本来实现的,更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而这实践靠得是“练”,因此语文课离不开“训练”,教师的“训”与学生“练”,的结合,就形成了语文教学过程。而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科学地“训”,学生如何自主有效地“练”。三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452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