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吕叔湘论述文木兰秋菊(QQ:38462051)于2014年6月6日整理吕叔湘,江苏省丹阳县人,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数十年来一直从事语文研究和语文教学工作。写了不少专著,代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文集》、《语法修辞讲话》.思考问题熟读课文,并概括全文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阐释语汇的变化第一部分:阐释语言变化的概貌。第三部分:阐释语法和语音的变化从文章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本文主要论述的问题是什么?分析第一部分本文主要论述“语言的演变”。第一节的哪一句话提出了文章的基本观点?开头第一句话:“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换一种说法:语言是变化、发展的。比如宋朝的朱熹,他曾经给《论语》做过注解,可是假如当孔子正在跟颜回、子路他们谈话的时候,朱熹闯了进去,管保他们在讲什么,他是一句也听不懂的。文章在开头写这段话,目的是什么?写这一段话是为了证明“语言的变化的”。朱熹听颜回讲话,是真实的事情吗?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假设举例既明确又有趣味。不是真实的第一部分用《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例子具体说明古代和现代汉语的差别,其中“意义有所不同”“用法有些两样”的就有三种情形。哪三种情形?请你先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再用四个字来概括。思考问题一句话四个字不能单用受到限制已经不用1、意义没有改变,只能作为复音词或者成语的一个成分。2、意义没有改变,使用受到限制。3、古时的意义现在已经不用。以人们熟悉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有事运用典型举例的论证方法加以证明,这样举例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有较强的说服力。第一部分在分析论证中运用了分类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古今语汇意义和用法演变的三种情况,明白透彻。•1、根据划出的词看,哪些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但不能单用?意义相同,不能单用的有:古:形貌衣镜妻自信外↓↓↓↓↓↓↓↓↓•今:体形容貌衣服镜子妻子自己相信外面•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古代汉语中许多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成了复音词里的一个词素,有的只是成语的一个成分。如“形影不离”、“糖衣炮弹”、“破镜重圆”、“自以为是”、“信以为真”等,这是古今汉语的一大差别。•2、以“之”字为例子,结合课文说明“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到很大限制”。“之”在古代汉语里使用极其频繁,其它用法暂且不说,单就表示从属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用法,就有附在名词后边的。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有时附在形容词后边的,如“高爽之地”。可是“之”表示从属关系时,今天就不能说“李明之学问很好”,“美丽之校园,令人陶醉”等,因为这种说法半文半白,不规范,要把这两句话中的“之”改为“的”,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要求。在某些特殊固定短语里,“之”仍旧保留着。如“之上、之下、之中、之内、之外、之前、之后、三分之一、原因之一、条件之一、一技之长、光荣之家、少年之家”)3、所用的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在使用。•如“修”:古时可作:•①“修建”“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②“学习”“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原毁》③“修订”“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庭。”《答司马谏议书》上述“修”的三种用法,至今仍然保留在现代汉语里,而且使用广泛。如:修理、修路、修改、自修等,可是,现代汉语表示“长”却不能单用“修”。以上说的是字义的变化,其实有些是词义的变化,有些是复合词里词素的变化。古今汉语语法比较大致也有三种情况:(1)、文言句式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的。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忌不自信”。(2)、文言句式跟现代汉语句式大体相似,但现代汉语句式有了改进的。如:“其贤者使(之)使贤王。”(《晏子使楚》)兼语“之”文言可省去,现代汉语除了“他请吃饭”之外,一般不省兼语,这是现代汉语比文言明确的地方。(3)、文言句式仍旧保留着,但用法上受了很大的限制。如:“之所以”、“给……”、“为……而”、“唯……是”、“有……所”等只是作为固定短语形式沿用在书面语言里。语言的变化涉及到那几个方面?其中变化最快、最显著的是那个方面?仔细阅读第二部分,了解古今语汇的发展变化。语音、语法、语汇语汇第二部分中,作者抓住了哪方面的变化作为重点来阐释语言演变的情况的?语汇⑶外来词渗透:外来的事物带来了外来语1、语汇的消长⑴旧词消失: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引起旧词消亡⑵新词出现:新概念、新事物的出现引起新词的出现⑴旧词消失: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引起旧词消亡⑵新词出现:新概念、新事物的出现引起新词的出现⑶外来词渗透:外来的事物带来了外来语⑴旧词消失: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引起旧词消亡⑵新词出现:新概念、新事物的出现引起新词的出现⑶外来词渗透:外来的事物带来了外来语⑴旧词消失: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引起旧词消亡⑵新词出现:新概念、新事物的出现引起新词的出现⑶外来词渗透:外来的事物带来了外来语⑴旧词消失: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引起旧词消亡语汇的变化⑴词义的扩大“江”“河”⑵词义的缩小“几”“床”⑶词义的转移“涕”“信”⑷词义的弱化“很”“普遍”2、古今词义的变化语汇的变化⑴词语替换a.单音词变多音词b.一个单音词换了另一个单音词3、事物名称的改变⑵忌讳引起词语的变化语汇的变化⑴词语替换a.单音词变多音词、b.一个单音词换了另一个单音词⑵忌讳引起词语的变化2、古今词义的变化3、事物名称的改变⑴词义的扩大“江”“河”⑵词义的缩小“几”“床”⑶词义的转移“涕”“信”⑷词义的弱化“很”“普遍”⑵新词出现:新概念、新事物的出现引起新词的出现⑶外来词渗透:外来的事物带来了外来语⑴旧词消失: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引起旧词消亡1、语汇的消长语汇的变化第二部分中,作者由概括到具体、由大类到小类进行分类阐释,不仅揭示了语言变化的社会原因、内部原因,以及语汇所发生的演变情况,而且有区别地阐释了语汇变化的具体特征,这样就使论述观点明确,结构清楚。•这一部分中,作者为了论述观点,主要运用了典型举例的论证方法。•如,举《诗经·鲁颂》的《駉》一诗中“提到吗的名称就有16种”,就典型地证明了“有些字眼儿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的语言现象。第三部分,阐释语法和语音的变化•因为“古今语法的变化不如词汇的变化那么大”,所以,在语法方面,作者只是简要地举例介绍了古代和现代特有的语序,以证明观点。古今语言在语法上是否也有差别?思考在语法方面,古今语言也有不少的差别。•请把第一部分第三自然段里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君美甚。忌不自信。客从外来。与坐谈。不若君之美。我跟城北徐公比哪个漂亮?我跟徐公比哪个漂亮?你漂亮得很。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一起坐下来交谈。不及你漂亮。•原句:译文:因为语音的变化大,但因为“现代人可以用现代字音来读古代的书”,所以字音的“古今差别是很大的”这一事实就被“掩盖”了。作者较为详细地以典型举例的方式从古代诗歌的押韵、平仄,又以例举举例的方式,从形声字的声旁的古今差异的角度,证明了“汉子的读音,无论声母、韵母、声调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了”的观点。第三部分,阐释语法和语音的变化第三部分说明语音变化时举了哪些例子?1、语言的押韵白居易的诗句2、语言的平仄李白的诗句3、造字法(形声字)生活中常见的字的读音在论述类文本中,本文属于学术普及类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侧重于通过分析事实来阐释观点、说明道理。这一点和说明文的表达很类似。因语言的演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现象,所以,作者综合运用了分类、举例、比较和引用等多种方法,力求把这个复杂的问题阐释清楚。1、分类作者先把语言的演变分为语汇、语法和语音的演变三大类,再把这些大类分成小类。例如,对语汇演变情况的分类阐释,从大类到小类分了三个层次,不仅揭示了语汇变化的社会原因和内部原因,显示了语汇变化的梗概,还细致地展示了语汇变化的具体特征。2、举例作者运用了三种类型:假设举例。如:假设孔子讲学,朱熹就完全听不懂,证明语言的演变具有时代特征。典型举例。如:举《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综合证明古今汉语差别大。例举举例。如:例举一系列的声旁已经异读的形声法证明语音的古今差异。3、比较作者正是通过古与今的比较,来阐释语音的演变的。4、引用作者大量引用资料说明语言演变的情况。如:引用了《世说新语》来证明“信”与“书”古今异义等,体现了论述文说理应有据的特点、现代汉语中不用或少用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物品为正义事业献身专指黄金指全中国表爵位、表尊称等等泛指金、银、铜等金属中原一带词义的变化词义弱化词义转移词义缩小词义扩大公牺牲金中国词例古代含义现代含义根据文中所了解的词义变化的现象,自己举例填表。汉语的魅力无穷。汉语是世界上最深奥的语言。只要你愿意去深入研究,仔细体味,你会发觉,汉语的趣味简直妙不可言!如果你愿意用你玩游戏的时间去玩味汉语,我想,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她的!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本文标题:语言的演变【授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480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