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八章 农业用地详细规划
第八章农业用地详细规划2010,12农业用地详细规划耕地规划园地规划林地规划牧草地规划水产用地规划不同地区耕地规划内容农业地区道路工程规划灌排工程规划农业防护工程规划土壤改良规划如何确定耕地保有量与布局全面落实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有量指标坚持优先安排耕地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保护耕地的原则正确处理耕地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农业结构调整由市场调节和国家政策引导如何确定园地、林地、牧草地、水产养殖地的规模与布局稳定增加各类农用地面积农业结构调整尽可能利用荒山、荒坡、荒滩、荒水,原则上不占用优质耕地控制园地发展规模,着重调整品种结构,加强中低产园地改造,提高品质和效益保护和经营好现有林地,禁止过度采伐和毁林开垦保护现有水面,禁止新的围湖造田和在行洪区垦荒耕作田块长度耕作田块宽度耕作田块规模耕作田块形状耕作田块方向耕作田块高程机械化耕作田块的规划长度应大于400m,接近1000m,但对机械化程度不高的地区,如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应充分考虑人力、畜力作业需要,田块长度以200~300m为宜,最大不宜超过400m耕地规划耕作田块长度耕作田块宽度耕作田块规模耕作田块形状耕作田块方向耕作田块高程综合来看:田块长度一般为500~800m,具体数值可依具体情况,机耕区可长些,非机耕区可短些,平原区可稍长些,丘陵地区可短些,无灌溉条件的可长些,有灌溉条件的可短些耕作田块长度耕作田块宽度耕作田块规模耕作田块形状耕作田块方向耕作田块高程田块宽度以作业小区宽度的整数倍为宜。满足机械化作业要求的田块宽度在200~300m之间时较为合适;盐碱化与地下水位较高地区,田块宽度应相应减小;在风害严重区,防护林要求,林带沿着田块长边,宽度不应超过树高的25倍耕作田块长度耕作田块宽度耕作田块规模耕作田块形状耕作田块方向耕作田块高程田块规模与农业种植习惯、耕作方式、地形地势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等密切相关。田块规模一般确定在10hm2左右耕作田块长度耕作田块宽度耕作田块规模耕作田块形状耕作田块方向耕作田块高程耕作田块形状应尽量接近矩形或者正方形,其次是直角梯形、接近直角的四边形在地形限制下,如河流等导致弯曲田块,应让自然边界作为短边,同时保持长边的平行耕作田块长度耕作田块宽度耕作田块规模耕作田块形状耕作田块方向耕作田块高程田块方向即耕作方向,一般以长边方向为准南北向布置田块可以显著提高作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坡度大于1%地方实行横坡种植,风害严重区田块方向与主害方向垂直或接近90度交角对于防止风害最显著耕作田块长度耕作田块宽度耕作田块规模耕作田块形状耕作田块方向耕作田块高程地形起伏较小、土层深厚旱涝保收田面设计高程应重点依据填挖土方量要求来确定;地形起伏大、土层浅薄的坡耕地田面高程设计,应根据地形特点,尽量满足灌排设施布置要求;地势较低的低洼地,田面设计高程应考虑到水位要求,应高于常年涝水位0.2m以上;地下水位较高的农田,田面设计高程高于常年地下水位0.8m以上不同地区耕地规划主要内容平原地区水稻格田规划盐碱化严重地区丘陵山区梯田规划平原地区水稻格田规划我国南方地区水稻格田规划:确保格田内部高差3cm以内,格田之间以田埂为界,埂宽一般10~20cm,埂高以40cm为宜,一般格田长度保持在60~120cm,宽度保持在20~40cm较为恰当机械化和地形起伏较大地区再因地制宜布置盐碱化严重地区重点考虑除盐治土的要求沟洫畦田与台田规划:周围挖沟填田,前者填田面少后者垫土较高;前者重点考虑排水系统布置要求,后者极力抬高田面,一般田面平整高程应高于常年涝水位0.2m左右丘陵山区梯田规划坡式梯田与水平梯田宽阔缓坡地区一般以道路或者灌排渠系为骨架布设,道路与等高线平行或者正交,耕作区规划成方形、矩形、梯形;山丘陡坡区:以同坡向的坡面为单元或以侵蚀沟缘线来划分耕作区;当坡度大于8度时,道路应绕山坡呈“S”形农村地区道路工程规划根据道路规划特点与田间作业需要对各级道路布置形式进行的规划。搞好道路规划,有助于合理组织田间劳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分为干道、支道、田间道和生产路干道——乡镇之间联系支道——村庄之间田间道路——村庄与田块之间生产路——田块、田间道路干道、支道规划国有公路可作为农村干道、支道使用农村干道、支道相当于国家四级公路国家土地整理项目不考虑干道、支道规划,但是,大范围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应统一规划干道、支道规划道路选线选线一般步骤:依据交通量和货运方向,确定线路的起点、终点、中间控制点的具体位置。A=2N/(d×p)A-昼夜平均交通量,辆/昼夜N-货运强度,净吨数d—汽车运输期,昼夜P-每辆汽车的载重量,吨靠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沿村庄边缘绕过。线路应选在地势平坦开阔、土质坚硬的地方,避免通过易被洪水淹没的地方,在丘陵地区要沿分水岭布置干道、支道规划平原微丘地区选线弯道半径不小于20m不要片面求直占用大量农田,也不要片面强调不占某块农田应充分利用渠堤、沟岸,减少占地通过低洼及排水不良地段时要保证填方量最小,但需要有离地下水位1m以上的距离干道、支道规划重丘陵山区选线山区道路要有足够的稳定性,道路的纵断面、横断面、平面配合要适当,弯道半径不小于20m。纵坡应小于8%,个别大坡地段以不超过11%为宜,但海拔2000m以上或长期有冰雪的地方,其纵坡应限制在6%以内,以保证汽车的安全行使干道、支道规划重丘陵山区选线1、沿河线:有适宜的较宽台地;没有严重地质不良现象,工程量要尽量小;两岸台地交错出现时,河面不太宽,可建桥跨河2、越岭线:选择一个接近线路总方向的垭口通过;选择一个地质条件比较好、地势合适的山腹打隧道穿过田间道和生产路具有货运量大、运输距离短、季节性强、费工多等特点规划要有利于田间生产和劳动管理,既要考虑人畜作业的要求,又要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应与田、林、沟、渠结合布局最大纵坡宜取6%~8%,最小纵坡在多雨区取0.4%~0.5%,一般取0.3%~0.4%田间道一般设置路宽3~4m分为主要田间道和横向田间道(下地拖拉机道)有渠系的地区,结合渠系布置.横向田间道布置形式如下:1、布置在斗沟靠农田一侧:可利用挖排水斗沟的土方填筑路基,拖拉机可直接下地2、布置在斗渠和斗沟之间:便于渠沟的维修管理,但拓展有困难,拖拉机需跨越排水斗沟入田,需修建桥梁。降水多的地区基建投资太大3、布置在靠近斗渠的一侧:需要修建涵管、植树或开挖路沟等布置在斗沟靠农田一侧:可利用挖排水斗沟的土方填筑路基,拖拉机可直接下地布置在斗渠和斗沟之间:便于渠沟的维修管理,但拓展有困难,拖拉机需跨越排水斗沟入田,需修建桥梁。降水多的地区基建投资太大布置在靠近斗渠的一侧:需要修建涵管、植树或开挖路沟等生产路1、旱地生产路规划:田块之间布置;与林带结合布置2、灌溉区生产路规划:生产路设置在农沟外侧与田块直接相连;在农渠与农沟之间3、梯田的田间道与生产路:采取通梁连峁、沿沟走边的方法布设灌排工程规划骨干渠沟的规划田间灌排渠沟规划其它工程规划骨干渠沟的规划使排水和灌排渠沟获得最大的自流排水与灌溉面积灌溉与排水系统分开布设,但统一考虑渠沟的布置要尽量减少工程量、水量损失,保证工程安全田块、道路、林带综合考虑,合理组合田间灌排渠沟规划平原地区田间灌排渠沟布置农沟和农渠规划布置形式耕作田块内部田间临时渠系的配置形式丘陵山区田间灌排渠沟规划农沟和农渠规划布置形式灌排相邻布置:适合单一坡向且灌排方向一致的地区灌排相间布置:适用于地形有一定起伏的地区,一般采用农渠向两侧灌水、排水沟承泄两侧排水的形式,农渠布设一般在高处灌排合渠布置:灌溉渠道与排水沟系共用一条渠道的形式,在沿江、滨湖地区常用耕作田块内部田间临时渠系的配置形式纵向布置毛渠流经输水沟进入灌水沟、畦田毛渠通常与等高线垂直布置横向布置灌溉水直接从毛渠送道灌水沟、畦田适合地形平坦、坡度较小地区毛渠沿着较小地面坡度布置农田防护工程规划生物防护:通过合理规划,利用植物发达根系的固沙、固土作用以及高大繁茂的秆茎枝叶所起的防护效果,为需要保护的农田生态系统提供一道生物防护屏障。营造防护林和种植草皮工程防护:根据地形、地质、土壤等特点和建设需要,安排合理的工程建设,如治坡工程、治沟工程等,以改变项目区的局部地形于局部构造,从而达到影响水流方向、保持水土、阻挡风沙、防止盐碱等农田防护工程规划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工程与生物措施结合与其他规划相协调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护坡林以及护坡工程西北干旱:防风固沙林东南沿海:农田防护林抵御台风害长江沿岸:水土保持林、护岸护滩林农田防护工程规划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工程与生物措施结合与其他规划相协调整体与局部关系、大、中小项目结合:大到三北防护林系统,小到各个地区、各个田块的护田林带,上下游、河两岸、坡两端等农田防护工程规划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工程与生物措施结合与其他规划相协调生物工程:见效慢、投资少工程措施:耗时短、见效快,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不良因素对环境的影响,一次性投资也较大农田防护林规划布置在农田四周,以降低风速、阻滞风沙、涵养水源以及改善农田生态小气候等为目的的林网或者林带。林带结构、林带方向、林带间距、林带宽度、树种的选择与搭配水土保持林规划减低地表径流的速度(森林的水流调节作用),吸收地表径流,使渗透水变为地下水(森林的吸水作用),以及利用林木根系固结土壤(森林的保土作用)分水岭防护林护坡防护林固沟防冲林土壤改良规划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区整理后土地生产力的大小我国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量的2/3以上土壤改良是土地整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土壤改良的主要措施水利改良措施客土改良措施耕作改良措施施肥改良措施用地与养地措施水利改良主要指采取洗盐、排盐、降低地下水位等措施,包括排水、灌溉冲洗、引淤、防渗等,建立有利于区域的水盐平衡,调节地面、地下水位,是治理盐碱地、沼泽涝渍地的关键措施。盐碱地——土壤中含有过多的盐碱成分并对农作物生长有害的土地盐碱地的形成——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蒸发大于降水,当地下水位高于临界深度,地下水通过毛细管上升至地面,水分蒸发,盐分留在地面,产生盐碱化人为不合理的灌溉、蓄水和渠系渗漏,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到临界深度以上,是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盐碱地的治理是旱、涝、盐、碱、瘦(部分地区还有风沙)的综合治理治理的关键——调控水盐运动和培肥土壤,建立有利于区域水盐平衡和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沼泽地——地表常年过湿或有浅层水体停滞或流动、土层严重潜育化或有泥炭形成与积累、使作物不能达到泥炭下面矿质土层的地带涝渍——指地表水分过多或有季节性积水、土壤过湿的土地涝渍型土地治理——采取结合排灌系统规划,开明沟、暗沟、暗管及鼠洞等,排除土内外过多水分,改善土壤环境条件盐碱地治理措施表工程措施功能适宜地区与运用条件明、暗沟(管)系统排水排水、盐,调控地下水位,防止返盐所有盐碱地,应解决区域排水出路合理灌溉洗盐、压盐、抗旱,保证作物需水轻盐碱地或无盐害耕地防盐引水洗盐淋洗土壤中盐分降水量较大或有充足淡水资源的重盐碱地竖井排碱、咸淡混浇降低地下水位,排走咸水浅层咸水区,需消耗能源抽井水灌溉,以灌代排腾空地下库容,利于雨季降水入渗有地下淡水资源,水位埋藏较浅地区深沟浅井,自留排碱排走浅层咸水,降低地下水位西北山前自流斜地下水溢出带灌排两用井旱地抽水,雨季回灌井内,治理旱、涝、盐碱有地下调节库容、地表土质黏重、垂直入渗条件差引洪灌淤压盐、洗盐、改土增肥黄河或泥沙含量多的河流两岸渠道防渗提高渠系水的利用系数,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渠系渗漏损失大、水资源紧缺、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土壤改良的主要措施水利改良措施客土改良措施耕作改良措施施肥改良措施用地与养地措施土质过沙过黏,土壤性状不良,必须采取掺泥掺沙、引洪淤泥或洪潮沙、翻泥拌沙或翻沙拌泥、施黏土肥或沙土肥等措施为客土改良对客土改良应结合土地平整工程规划进行土壤改良的主要措
本文标题:第八章 农业用地详细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515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