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卵母细胞成熟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生命科学ChineseBulletinofLifeSciences第21卷第2期2009年4月Vol.21,No.2Apr.,2009文章编号:1004-0374(2009)02-0307-05卵母细胞成熟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陈 涛,曹鸿国,张卫琴,赵桂香,薛奕杰,张育军,章孝荣*(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合肥230036)摘要: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已成为现代胚胎生物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体外受精、核移植等生物技术的重要环节。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到众多因素的调控,其调控机制十分复杂。本文主要针对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卵母细胞胞质成熟、核成熟及其主要调控因子等方面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总结。关键词:卵母细胞;成熟;发生机制中图分类号:Q492.5;Q954.43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progressesonthegenesismechanismofmammalianoocytematurationCHENTao,CAOHong-guo,ZHANGWei-qin,ZHAOGui-xiang,XUEYi-jie,ZHANGYu-jun,ZHANGXiao-rong*(CollegeofAnimalScienceandTechnology,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Hefei230036,China)Abstract:Invitromaturation(IVM)ofoocyteshasbecomeoneofimportantaspectsofmodernembryobiotechnology.Itisalsoasignificantcomponentforfertilizationinvitro,nucleartransfer,andotherbiotechnology.Invitromaturationofoocytesiscontrolledbymanyfactorsandtheregulatorymechanismisverycomplex.Thisarticlemainlysummarizesthedevelopmentofmechanismsformatureoocytesintheprocessofoocytecytoplasmmature,nucleusmatureanditsmainregulatorsinareas.Keywords:oocyte;maturation;genesismechanism收稿日期:2008-10-09;修回日期:2008-12-16基金项目:安徽省2008年度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科技专项(08010301066)*通讯作者:Tel:0551-5786309;E-mail:zxr7652@163.com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vitromaturation,IVM)是指从卵巢中获取未成熟卵,经过适宜的体外培养条件,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并具有受精和胚胎发育能力[1]。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质量对卵母细胞的激活、受精及其后继的胚胎发育均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于卵母细胞成熟过程发生机理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对提高卵母细胞成熟质量将发挥关键作用。卵母细胞的成熟包括胞质成熟和胞核成熟,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卵母细胞内经历了一系列形态和生化变化,并逐步发育成熟。1 卵母细胞胞质成熟目前,通常以第一极体排出作为卵母细胞核成熟的标志。在卵母细胞核成熟的过程中卵母细胞质也在经历着成熟的变化[2]。卵母细胞的胞质成熟质量对受精和胚胎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卵母细胞质中线粒体和皮质颗粒的变化是目前卵母细胞质成熟的研究重点和重要反映指标。1.1 线粒体的变化 卵母细胞中含有丰富的线粒体[4],线粒体的活化与重组影响着卵母细胞的胞质成熟[5],线粒体的成熟状况决定着卵母细胞发育成熟质量、受精成功等关键环节[6]。线粒体在大部分未成熟卵子的细胞质中呈现周边分布,线粒体簇较小,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线粒体数量增加,并且从胞质皮质部向胞质内部发生迁移[7]。IVM后,线粒体簇变大,着色变深,发育潜能较高的卵子的线粒体在细胞质中多呈均匀分布,发育潜能较低的卵子中,308生命科学第21卷线粒体仍维持周边分布[8]。线粒体缺乏在胞质中的重新分布是胞质未成熟的标志,与卵子较低的发育潜能密切相关[9]。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线粒体外迁和增殖,为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的物质交换提供能量物质,定量研究发现在发育充分的卵母细胞中线粒体DNA复制在生殖泡期已经完成[10]。另外,Combelles和Albertini[11]研究发现,线粒体的分布是细胞质区室化一个较容易观察的指标,细胞质区室化在卵母细胞细胞核和细胞质同步成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2 皮质颗粒(corticalgranules,CGs)的变化 CGs在细胞质中的分布随卵母细胞的生长发育呈现明显的变化,合成初期散布于细胞质中,之后逐渐向皮质层迁移,排卵前呈单层排列于细胞膜下,卵母细胞活化后皮质颗粒明显减少[12]。在即将排卵的成熟卵母细胞中,皮质颗粒分布于皮质区,邻近质膜处昀多。当CGs位于卵母细胞皮质下则为胞质成熟,位于中部或由中部向边缘迁移则为胞质未成熟[13]。CGs的合成和迁移因物种不同而异,小鼠卵泡生长之初CGs开始合成,而人的则开始于已有数层卵丘细胞包绕的卵母细胞。随着卵母细胞的成熟,CGs逐渐向细胞的皮质区迁移,当卵母细胞成熟时,CGs沿质膜呈线状排列[14]。微丝驱动着CGs的迁移,但当CGs定位于皮质层时不再受微丝的作用[15]。由于皮质颗粒的分布特性,目前,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CGs的分布被作为衡量细胞质成熟的指标[16]。CGs是卵母细胞特有的一个细胞器,它对保证单精受精和胚胎正常发育有着重要作用[17]。侯绍英等[18]研究发现,巯基乙酸能够抑制CGs的迁移,影响小鼠卵母细胞细胞质成熟,从而导致受精时无法实现正常CGs胞吐,造成受精后胚胎发育异常。2 卵母细胞核成熟卵母细胞核成熟早于胞质成熟,研究核成熟对于提高卵母细胞质量意义重大。卵母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细胞核膜破裂,rRNA合成停止,核仁发生致密化,核内物质与胞质混合,形成生发泡破裂(germinalvesiclebreakdown,GVBD)。GVBD发生后,染色体凝聚并排列在赤道板上,排出第一极体,直接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并停滞在MⅡ期[19],显示卵母细胞核已经成熟。目前,生发泡破裂和第一极体排出是卵母细胞核成熟的标志。Watson[20]研究发现体内成熟的卵母细胞发育形成的胚胎比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具有更强的发育能力,主要原因是体外培养的卵母细胞核成熟与胞质成熟不同步,在卵胞质积累发育必要的因子达到完全成熟之前卵母细胞核已经成熟。因此,通过抑制GVBD来阻滞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是促进胞质成熟和核质发育同步化的一条有效途径[21]。腺苷酸环化酶cAMP及其类似物双丁酰基腺苷酸环化酶dbcAMP、磷酸二脂酶的抑制物等,均能抑制GVBD的发生,dbcAMP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研究中常代替cAMP[22]。目前,卵母细胞核成熟的抑制剂主要有异丁基甲基黄嘌呤(isobutylmethylaxantihine,IBMX)、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X)和二丁基环一磷酸腺苷(dibutryrylcyclicAMP,dbcAMP)。除了直接提高cAMP的浓度外,在培养基中联合添加IBMX或次黄嘌呤间接达到提高cAMP浓度的目的[21]。IBMX是一种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它通过减少cAMP的降解提高cAMP浓度,HX则通过防止卵母细胞内cAMP水平降至抑制阈值以下来完成。周红林等[23]用Hx+dbcAMP或IBMX+dbcAMP联合抑制,可使60%以上的绵羊卵母细胞抑制在GV期,并在去除抑制剂后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加快由GVBD到MⅡ的成熟过程[23]。磷酸二酯酶3(phosphodiesterase,PDE3)特异性抑制剂米力农(milrinone)能阻止cAMP的降解,用其处理牛、羊、小鼠、短尾猿及人的卵母细胞,结果均导致胞质cAMP的积聚,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自发恢复受阻,延迟了卵母细胞的核成熟,从而有利于核质成熟的同步化,其机理可能在于cAMP是细胞周期蛋白激酶p34cdc2激酶的翻译后调控因子,抑制了p34cdc2的磷酸化。当卵母细胞内cAMP水平下降时,cAMP依赖蛋白激酶活性下降,细胞内磷酸化与去磷酸化水平发生相应的改变,激活酪氨酸磷酸酶,催化p34cdc2发生去磷酸化,成为有活性的激酶,进而使多种蛋白质发生磷酸化。这些物质分别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控制减数分裂周期,影响微丝的排列与重组、中间丝的组合、核的重排等,进而使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24]。马利兵等[25]在成熟培养液中添加适当剂量的米力农能显著提高体外成熟的山羊卵母细胞的质量及孤雌激活后的卵裂率和囊胚率。Kim等[26]用dbcAMP处理猪未成熟的卵母细胞,经过22h成熟后,成熟率达91.3%,并在IVF后显著减少了多精入卵,囊胚发育率增高。另外,蛋白激酶A能够激活外源性dbcAMP,使大多数卵母细胞处于GV期,促使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步开始,增强线粒体膜潜力和降低胚胎细胞309第2期陈 涛,等:卵母细胞成熟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调亡,提高卵母细胞质量和发育潜力。Jensen等[27]给恒河猴规律性饲喂掺有磷酸二脂酶抑制剂ORG9935的食物,发现ORG9935对恒河猴优势卵泡的成熟具有抑制作用。Shu等[28]在体外培养时用PDE3选择性抑制剂西洛酰胺和佛司可林联合处理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两者对卵母细胞的核成熟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3 G蛋白及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起着重要作用。在研究信号传递时特指与细胞表面受体偶联的异三聚体G蛋白(heterotrimericGTPbindingprotein),存在于卵母细胞膜上,具有GTP酶的活性,即可以把GTP水解成GDP和无机磷酸。G蛋白由α、β、γ三种亚基组成。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信使与G蛋白偶联受体3(Gs-protein-couplingreceptor3,GPR3)结合后导致受体构象改变,受体与Gs在膜上扩散形成受体-Gs复合体后,Gsα亚基构象改变,结合了GTP而活化,α亚基从而与βγ亚基解离,同时暴露出与环化酶结合位点;α亚基与环化酶结合而使后者活化,利用ATP生成cAMP,维持减数分裂阻滞[29]。cAMP产生后,G蛋白受体与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PKA)的调节亚基结合,通过磷酸化GPR3下调其活性,使cAMP钝化或下降,促进卵母细胞成熟。Komatsu等[30]认为卵丘细胞膜上存在一种Gi/o蛋白偶联的溶血磷脂酸受体,溶血磷脂酸与该受体结合后,通过Gi/o蛋白活化磷脂酶C,经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激活蛋白激酶C,并进一步作用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导致卵母细胞内cAMP水平下降,促进卵母细胞成熟。4 细胞因子与卵母细胞成熟卵母细胞成熟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协调作用的过程,研究发现细胞因子在卵母细胞的成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31],其中,卵母细胞成熟促进因子(maturationpromotingfactor,MPF)、细胞静止因子(cytostaticfactor,CSF)和卵母细胞成熟抑制因子(oocytematurationinhibitor,OMI)等是目前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细胞因子。4.1 成熟促进因子 1971年,在非洲爪蟾卵细胞质中发现有一种物质可以诱导卵母细胞成熟,这种活性物质被称为MPF,又称作细胞促分裂因子(mitosis-promotingfactor)或M期促进因子(Mphase-promotingfactor)[32]。MPF的活性对于启动减数分裂,维持减数分裂中期的休止以及促使MI向MII的转变均具有重要作用。MPF由催化亚单位P34cdc2和调节亚单位cyclin组成,由M期Cyclin-Cdk(Cyclin-dep
本文标题:卵母细胞成熟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543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