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類書與叢書第九章類書類書與叢書何謂類書类书的特点和编排方式類書的起源和功用类书产生的因素類書舉要叢書叢書為何叢書的起源和功用叢書舉要“述而不作”的類書一、何謂類書類書是我國古代采輯或雜抄各種古籍的詞、句、段、篇,分門別類地加以整理,編次排列于從屬類目之下(如歷史、地理、典制、民俗、文藝、人物等),以供人們查閱的工具書。特點是“以雜見稱”。所收內容往往是上自天文,下至地理,旁及社會生活、科學技術、文化知識,具有百科全書性質的古典文獻,成為我國古籍輯佚、校勘、考證的重要文獻資料來源。“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易·係辭傳》“事類相從,聚之義也”——皇甫謐《甲乙經·序》《汉语大词典》:“(类书是)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并依内容或字、韵分门别类编排,供寻检、征引的工具书。”《辞海》(1989年版)给类书下的定义是:“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便于寻检,征引的一种工具书。”類書的定義二、类书的特点和编排方式类书特点:收录内容广泛,不限于某一方面。包括天文地理、社会生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举凡人间学问、世上知识,以类相从,无所不收。编排方式:按内容性质分类编排,先分成若干个大部类,再在每个大部类下分若干个小部类,小类下先排书名,再排材料并注明出处,其材料按原书时代的顺序排列。如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方面的一般帝王、后妃、职官、州郡、地理、产业等部。三、类书与百科全书的区别由于类书内容广泛,规模宏大,因而有人把它看作我国的百科全书,但它与现代百科全书相比,两者仍有很大差别:类书按类摘抄,汇集资料,述而不作。采辑前人著作中片段、零篇甚至整本的书籍,加以编排而成;现代百科全书则是知识的总汇,每一条目都是按一定的观点写成的完整文章。类书汇集以往的陈旧的材料;现代百科全书则要求反映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类书分章摘句,汇集成书,分析开来不成片段;现代百科全书中的许多条目都可作为小册子或专书单独出版,并附有参考书目。所以类书与现代百科全书并不相同。1.唐杜宝《大业杂记》又云:“秘书监柳顾言曰:梁主以隐士刘孝标撰《类苑》一百二十卷,自言天下之事毕尽此书,无一物遗漏。梁武心不伏,即敕华林园学士七百余人,人撰一卷,其事类数倍多于《类苑》。”(转引自《隋书经籍志考证》卷三十)这个故事充分说明当时编类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燿博。朝野均以博闻强识为上,而记忆有限,则不得不以类辑群书以济其穷。2.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汉魏以下文士撰述,必本旧言,始则资于训诂,繼則引錄成言,終則綜輯故事”六朝的駢文辭賦在用事和辭藻方面的講究也是類書產生的必然原因。(《文献学概要》杜泽逊撰p221)类书原来的编纂目的,为封建帝王、贵族子弟临事检索、熟悉典故而准备,也有专供文人学习诗文写作、参加科举考试之用。五、類書的功用類書是應社會利用文獻、檢索方便的需要而產生的。便利人們檢索徵引是類書的基本功能,也是它的根本價值所在。——《古今圖書集成研究》(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类书流传到现在,具有以下功能:1、查找史料2、查找辞藻3、校勘、考订古书4、辑佚类书成书朝代及归类统计六、類書舉要文獻學界較為公認的一種意見認為,《皇覽》是我國第一部類書,《三國志·魏志·文帝紀》載:“初,帝好文學,以著述為務,自勒成垂百篇,又使諸儒撰集經傳,隨類相從,凡千余篇,號曰《皇覽》。”此書由魏文帝曹丕组织儒生编撰而成,总负责人是桓范、王象、缪袭等。《皇覽》一書流傳到唐代就失傳了,但其在古籍中開創了類書這一種文獻體制,而且給後來王朝在開國初集中人力大規模地編纂類書樹立了一個範例。现存类书,最著名的有“唐代四大类书”:《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事类集》;“宋代三大类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是类书中集大成的巨著。《佩文韵府》《北堂書鈔》《北堂书钞》成书于公元610年前后,是虞世南在隋朝作秘书郎时编成的。北堂是隋秘书省的后堂。虞世南把群书中“事而为文者”,摘录其原句,分隶80部,801个子目内,共成173卷(见两唐书《经籍志》、《艺文志》著录,《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160卷)。《北堂书钞》成书较早,所引原书的材料更可靠一些,考据学家还常常引它为据。此书今已残缺,看不到它完整的面貌了。《北堂书钞》是我国古代现存较早而又比较完整的一部类书。现在的通行本计160卷,分帝王、后妃、政术、刑法、封爵、设官、礼仪、艺文、音乐、武功等19部,851类。《北堂书钞》书影《北堂书钞》的版本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所录《北堂书钞》,为内府所藏明常熟陈禹谟校刊本。清嘉庆间孙兴衍得元末明初,称为影宋钞本,约严可均、王引之等校订,但有数十卷未校完。同治四年周星诒购为镇库之宝。后南海孔广陶借陶宗仪的钞本,又约林国赓、孔昭熙、傅以礼等续校成书,镂版梓行,陈禹谟妄改之处,多加以更正,使本书大体复其旧观。我国类书流传到现在,在私人所撰类书中,比较完整的,当以虞世南《北堂书钞》为最古。2、《艺文类聚》——欧阳询唐朝欧阳询等奉敕编撰,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类书。《艺文类聚》《艺文类聚》共100卷。分43部,727类(子目),近100万字,以天部、地部、岁时部为始,包括人事(如帝王部、职官部、刑法部等)、方物(火部、鸟部、兽部等)。每部先引经、史等部书关于天地等基本概念的记载,然后再加以进步的训释;末后附赋、诗、铭、颂等文,便于读者寻检资料、检索前代文献。《艺文类聚》是唐高祖于武德3年(公元620年)命欧阳询等十余人编写,在公元624年完成的一部按类别编排的类书。它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官修类书。《艺文类聚》不论在编撰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很有特色。它采辑了汉代到隋代经、史、子、集各种文献中的材料,引用图书1400多种。它扩大类书采辑资料的范围,为后世保存了大量的自汉至隋丰富的文献资料,适应了一般读书人对类书的要求,对我们今天校理古籍,进行学术研究,有着重要参考价值。《艺文类聚》有利于校勘古籍远在宋代,周必大、彭叔夏校《文苑英华》,就已利用本书。至清代,校勘、辑佚学者治理先秦、两汉迄南北朝的古籍,就更广泛地运用这部类书而能深切理解其价值。和其他类书相比,此书在辑存文献的方法上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把“事”与“文”两条龙并成了一条龙,变更了类书的常规体制,也即事与文兼。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大量保存了自汉至隋的词章名篇之功。《艺文类聚》的版本A.中华书局影印宋绍兴刻本B.1965年中华书局排印汪绍楹校勘本C.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汪本,附《书名篇名索引》、《人名索引》,极便使用。3、《初学记》——徐坚,唐玄宗时官修类书唐·徐坚撰。三十卷。分二十三部。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初诸家作品。体例略仿《艺文类聚》,保存了很多古代典籍的零篇单句。但去取较严,资料不及《艺文类聚》丰富。唐初承六朝余绪,骈文很流行,文章讲究词藻典故,此书的编撰原为玄宗诸子作文时学习之用,故名《初学记》。《初学记》《初学记》,是唐玄宗为了他的儿子作文时使于检查事类而命徐坚等编纂的。全书30卷,其得名如此。分23部,313个子目。其体例是先为叙事、次为事对,末为诗文。叙事部分可查找分部,事对与叙事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是知识性的文辞介绍;而诗、文、表等则是根据叙事采录的。《初学记》编撰者系徐坚等人。《初学记》是一部以知识为重点的类书,兼顾词藻典故和文章名篇。《初学记》每一子目内均分“叙事”、“事对”、“诗文”三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叙事”部分是经过精心编撰的,和其他类书的“类事”不同。《初学记》的“叙事”部分,虽然也征集类书,然而经过一番组造,把类事连贯起来,成为一篇文章,对子目标题来说,等于作了一番原原本本的说明,更为近似现代百科全书的作法。《初学记》保存了不少古籍资料,其中包括隋以前的诗文和初唐诗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它:“叙事虽杂取群书,而次第者相连属”,“在唐人类书中,博不及《艺文类聚》,而精则胜之”。体例和内容全书共分23部,313个子目。体例先为“叙事”,次为“事对”,最后是“诗文”,与一般类书略有不同。“叙事”汇集各种资料说明子目标题,提供有关的知识;“事对”列出对偶式的典故,下注出处,供作诗为文时采择;“诗文”精选关于本题的诗文佳作,供作楷模和借鉴。《初学记》的版本A.宋绍兴十七年东阳崇川余四十三郎刊本,作《新雕初学记》三十卷,日本宫内省书陵部藏。B.明嘉靖十年安国桂坡馆刻本。C.明嘉靖十三年晋府虚益堂刻本。D.清乾隆内府刊《古香斋袖珍十种》本。E.1962年中华书局排印司义祖点校本,用古香斋本为底本,校以桂坡馆本以及严可均、陆心源校,制成《校勘表》附各卷后。许逸民有《初学记索引》与此书配套。唐代重要类书,亦称白氏六帖事类集,全书共三十卷。白居易在自撰《醉吟先生传》一文中,自己将这部书称为事类集,并且说别人将这部书称为白氏六帖。此书收录唐代文献,其中最可贵的,是律、令、格、式的若干条文,律有擅兴律、贼盗律等,令有乐令、选举令、考课令、封爵令、杂令等,格有仓部格、金部格、户部格、祠部格等,式有兵部式、祠部式、吏部式、考功式、户部式、主客式、水部式等。唐律尚存,而令、格、式则原书已佚,此书所引虽是片断,仍可据以考知性质内容,且可以此为线索勾稽其他令、格、式。《白氏六帖事类集》——白居易宋代类书编算主要集中在北宋。《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四大官修类书的编纂,稳固了封建统治基础,使统治者赢得了“稽古右文”的美名。其次类书编纂中较为注重史实的汇缉,这与宋代史籍日增及编撰相关。《太平广记》《太平广记》是宋代李昉、扈蒙﹑李穆等奉宋太宗之命编纂。开始於太平兴国二年(977)﹐次年完成,所以定名为《太平广记》。全书500卷﹐目录10卷。全书按题材分为92类﹐又分150馀细目。取材于汉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故事,这些书半数以上已散佚,就是留有的亦有残缺和错讹,赖有《太平广记》给我们保存了大量的小说史料。是以小说为主的类书,有“小说家之渊海”的称号。《太平广记》最值得重视的是杂传记9卷。最早保存在《太平广记》中的唐元稹《莺莺传》,是西厢记的创作依据。最早存于《太平广记》的唐李朝威的传奇小说《柳毅传》,在元代被尚仲贤改成《洞庭湖柳毅传书》杂剧(《元曲本》选),收入昆虫类的《南柯太守传》等也都是现存最早的本子。宋元话本、明清拟话本及宋元明清小说以《太平广记》中的故事为蓝本的也屡见不鲜。(详参《文献学概要》杜泽逊撰p299)这部书的第一大用途是提供小说史料,第二大用途是用于小说辑佚。鲁迅《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都大量取材于《太平广记》。《太平广记》的版本A.明嘉靖四十五年谈恺刻本。B.明许自昌刻本。C.明活字印本(北京大学、黄永年先生各藏一部)D.《四库全书》本。E.民国进步书局石印《笔记小说大观》本。F.1961年中华书局排印汪绍楹整理本,以谈刻为底本,校以明沈氏野竹斋抄本、清陈鳝校宋本,参校明许自昌本、清黄晟刻本。《太平御览》《太平御览》是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二年,公元九七七年)命李昉等仿《修文殿御览》编成。《太平御览》共一千卷,成书于公元977-983年,在它的55部内,便分了近5000个子目,比《艺文类聚》广博。开首的天部,从元气。太初、日、月、星、云到风、雨、雷、电等共有35个子目;地部则从土、壤、山、石、丘、陵、林麓、江、河、湖、海到薮、泽、渠、读等共有155个子目,里面还包括432座名山,117道大水。至于人事万物,则有帝王、皇亲、封建(指封建贵族)、职官、服用、饮食以及鸟兽、虫鱼、竹木、药材等部,每个子目之下,都有或多或少的引文,并注出处。《太平御览》是我国著名的一部大类书。以它的门类繁多,征引赅博,被人广泛地推崇和利用、《太平御览》征引的图书,既有引自原书,也有抄自其它类书的,但这些古书十之七、八今已失传,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书名的由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宋李昉等奉敕撰。以太平兴国二年受诏,至八年书成。初名《太平编类》,后改名为《太平御览》。宋敏求《春
本文标题:第九章 类书与丛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546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