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养猫学第一章 概述、分类、形态及生理特性
下篇:养猫学猫可算是一种完美的动物,大自然把它安排得十全十美:猫长得好看(华丽的被毛,优美而健壮的身体)、恪尽职守、独立生活、不依赖主人、贡献的多、索取的少。与狗一样也是家庭的宠物和好伴侣。若将它与狗来比,它是静的和女性的,狗正与它相反。不能当为财产,而视为旅居家中的客人。第一章概述、分类、形态及生理特性第一节概述一、历史:由野猫在人类的长期喂养、驯化后演变而来。猫不入六畜之数,大概因为古人要所豢养的禽兽的肉可以供祭祀及燕享的用处,并且可以成群繁殖起来的才算家畜。小古猫(6千万年前)→类猫动物(2千5百万年前)→野猫(100万年前)→家猫(6千多年前)进入人类生活,是人类的新朋友。现代小野猫有3种:森林野猫、非洲野猫、亚洲沙漠猫。其中:非洲野猫→欧洲家猫;亚洲沙漠猫→亚洲家猫。古埃及最早(6000多年前)训化猫来保护谷物,防止鼠害,并将猫视为圣物,是月亮女神的化身。我国养猫较晚。始于西周(前1046-前771),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驯猫捕鼠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476),至唐宋(618-907)时已被民间普遍饲养。清咸丰三年黄汉编著的《猫苑》一书,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猫的著作,分“种类”、“形相”、“毛色”、“灵异”、“名物”、“故事”、“品藻”等;〈相猫经〉的相猫十二要亦编录入其中。在古人眼里,猫是一种神秘而有威力的动物。它的眼睛能因时变化,走路疾速而无声,升屋上树非常自在等等,都可以教人去想它是非凡的。事实上,猫在农业文化的社会的地位正如狗在游牧文化的社会里一样。古人先会养狗是当然的。汉以前人家居然知道养猫,可是没听过到市里去买猫。当时养的大都是半野的狸,猎人获到,取数十钱的代价,卖给人家。农业文化的社会尊重猫,因为它能毁灭那残害禾稼的田鼠和仓廪里家室里的家鼠。以猫为神,最早的是埃及。古埃及人知道猫在第十一朝时代(2200B.C.),据说是从纽比亚(Nubia)传进去的。自那时代以后,埃及才有猫首人身的神像。猫神名伊路鲁士(AElurus)。人当猫为神圣,甚至做成猫的木乃伊;杀猫者受死刑。他以为猫是月女神,因为它的眼睛可以像月一样有圆缺。古代罗马人以猫为自由的象征。罗马自由女神的形像是一手持杯,一手持折断的王节,脚下睡着一只猫。除去古埃及以外,以猫为神圣的恐怕要数到古罗马了。二、现状:目前养猫在全世界非常盛行,与狗一样成为家庭的宠物。在一些发达国家里,很多中老年人爱养猫,全世界猫的数量约有5亿只。250种遗传病。每个国家都有管理养猫者俱乐部和团体的机构。CFA(TheCatFanciers’AssociationInc.)成立于1906年,世界各地拥有655个分会。网址为:(FIFe:)(世界养犬联合会(FCI)成立于1911年,现有80个成员国。著名的狗展有:克拉福特展(英)、威斯敏特展(美)、国际犬展。)TheobjectivesofTheCatFanciers'Association,Inc.are:Thepromotionofthewelfareofcatsandtheimprovementoftheirbreed;Theregistrationofpedigreesofcatsandkittens;Thepromulgationofrulesforthemanagementofcatshows;Thelicensingofcatshowsheldundertherulesofthisorganization;and,Thepromotionofinterestofbreedersandexhibitorsofcats.BirdFluPanicThreatensCatsinGermanyandAustria.ThegreatestrisktocatsinEuropemaybethepanicthathaseruptedfollowingannouncementsthatseveraldomesticcatshavetestedpositiveinAustriaforthedreadedavianinfluenzavirusstrainH5N1andthatthefirstcaseofadomesticcatwhodiedofbirdfluwasconfirmedinGermany.美国:最大的聚居地,有猫7000多万只,年猫食饵超过40多亿美元;相应的各种服务行业应运而生。1895年第一次猫展;美国爱迪逊广场每年举行国际猫展一次。美国成立有养猫者协会(FA)。英国:爱猫者理事会(TheGoverningCounciloftheCatFancy,GCCF)。法国:800万只,欧洲第一;年均每只猫开销为600法郎;相应的各种服务行业应运而生。澳大利亚:平均每位居民养一只猫。印尼:亚洲数量最多,3000万只。中国:数量不少,但未统计。以前养猫多以捕鼠兼玩赏为主,比较名贵的品种少。近年来主要城市居民以饲养玩赏型猫为主。有些地方出现养猫场、猫市,猫价倍增。中国爱猫者(ChinaCatFanciers,CCF)是CFA在中国的分会,2002年6月成立。中国分会,CCF的宗旨是1.改善并提高所有猫只的生活福利2.推广符合CFA认可标准的纯种猫3.提倡爱猫人士之间的友谊、体育精神及猫咪繁育者之间的交流4.组织各类猫展和讲座,提高人们对猫只的认可知识5.协助其它爱护动物组织及人士三、作用:1、驱逐鼠害:行动极其诡秘和敏捷。天生的本领:可节约粮食。英国一位粮仓管理员喂养的朱基:活了23岁,捉了2.2万只老鼠。2、观赏及伴侣动物:3、经济价值:皮用、肉用、药用等。4、实验动物:神经系统发达,其感觉反应比兔、鼠灵敏。孩子们喜欢和猫接触,从中获得乐趣和温情,也可以培养责任心,友善待人,使生活充满爱。老年人的极好宠物和伴侣从一般的习惯说,猫不是正常的食品。有些地方还以为猫是杀不得的,因为一只猫管七条命,如人杀死一只猫,他得偿还七世的生命。中国人除去药用以外,吃猫也是由于特别的嗜好,如广州人春天所嗜的龙虎羹,便是蛇与猫的时食。人与猫相处,觉得猫有许多生理上及心理上的特性。如独生猫,每为人所喜爱。中国各处有相同的口诀,说,“一龙,二虎,三太保,四老鼠。”意思是独生的猫如龙,孪生的猫似虎。一胎三只以上就不大好了。闽南人的口诀是,“一龙,二虎,三偷食,四背祖。”所以生三只,四只,不是懒怯,就是不认主人。但这都是人们对于猫的见解,究竟如何,也不能断定。第二节猫的分类1、猫的动物学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猫属。豹属:狮/虎/豹等大型食肉猛兽纯种和杂种。2、按生境分:家猫与野猫3、按地域分:欧洲家猫和亚洲家猫4、按毛的长短分:长毛猫和短毛猫5、按用途分:捕鼠猫;玩赏猫;皮用猫;肉用猫;表演猫;科研猫等。还有按体形、颜色等进行分类的。第三节猫的形态及生理特性外形:头、颈、躯干、四肢、尾俊秀艳丽!生理特性一、被毛系统:(一)、用途:1、防止体内水分散失;2、调节体温;3、保护机体不受有害微生物的侵袭;4、抵御理化因素的损伤;5、丰富的感受器,感受冷、热、触、压、痛觉等。(二)、特点:1、皮脂腺分泌物呈油状,使被毛光亮、滑顺;2、汗腺不发达,通过皮肤辐射散热或呼吸散热;3、毛色多达88种,分为八个色系:单色系、斑纹色系、点缀色系、混合毛色系、浸渍毛色系、烟色系、复色毛色系、斑点色系。伪装得十分巧妙二、运动系统:骨骼230-247块;人:206块。肌肉共500多块,同人类相近,但收缩能力很强,尤其是后肢和颈部肌肉。猫具有良好的骨骼系统和强健的肌肉,因此运动快速,轻松自如,“蹿房越脊,奔跑跳跃,灵活敏捷。脚掌柔软,走路鸦QUE无声。趾端有锐利的钩瓜适于捕鼠。猫能将背变成弯曲成特殊的弓型:U型猫的骨骼比人的柔软,其原因在于两点重要的差异:脊柱的椎骨连接比较松散,而且数量较多。其次,猫没有锁骨。一只攀高的猫具有优异的平衡感,因此能安然无恙地走过最窄的墙头或屋脊等地方猫的行走快走奔跑:31英里爬高三、消化系统: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容量约350CC)、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唾液腺(5对:耳下腺、颌下腺、舌下腺、臼腺、眶下腺)、胃、肝脏、胰腺、肠腺等。猫是高度发达的食肉动物,具有肉食动物的特性:牙齿尖锐,消化腺发达,肠管较短,肠壁宽厚。幼猫齿数为26,成猫为30(3131/3121);舌似锉刀(不感觉甜味)四、呼吸系统: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胸腹式呼吸,每分种呼吸次数为15~32次。五、神经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交感与副交感)(高空跳下)内分泌腺——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脑垂体、性腺等。(如失调,人出现呆小症、侏儒症、糖尿病、性早熟等。)六、泌尿生殖系统:泌尿——肾脏(肾被膜上特有丰富的被膜静脉是猫肾特有的特征)、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生殖:雄性——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无精囊腺)、尿道、阴囊、阴茎;雌性——卵巢、输卵管、子宫(受精处)和阴道。(腹部有5对乳头,2对位于胸部,3对位于腹部。)七、循环系统八、感官:(完善)眼:相对身体尺寸而言,有比任何哺乳动物都大的眼睛。眼——色盲,白天能准确看到物体,夜间能发光,猫的瞳孔一日三变。耳——听力比犬强。在头不动的情况下,其耳朵可做180度的活动。能辩别:1)声音传来的方向;2)声音传来的场所;3)声音传来的距离。鼻——嗅觉比人强。猫鼻子可感知温、湿度。味觉:对甜味不敏感。皮肤感觉器及胡须:黑暗里的雷达天线,可感触觉、风向、大气压、味道及物体空间大小。(不能剪掉。)
本文标题:养猫学第一章 概述、分类、形态及生理特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568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