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三节硫的转化(第二课时)
2.二氧化硫(SO2)化学性质①酸性氧化物的通性SO2+2NaOH=Na2SO3+H2OSO2+H2OH2SO3(SO2是H2SO3的酸酐)SO2+CaO=CaSO3知道:亚硫酸H2SO3是弱酸,易分解.有较强的还原性。酸性强弱为:HCl>H2SO3>H2CO3玻璃片H2SSO2析出硫0-2S→S←S+4SO2+2H2S=3S↓+2H2O+4-20氧化剂还原剂②氧化性2SO2+O22SO3(可逆反应)催化剂③还原性SO2+2H2S=3S+2H2OSO2+2FeCl3+2H2O=H2SO4+2HCl+2FeCl2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表现还原性。工业上就是利用上述性质将硫先转化为SO2,再转化为SO3,最后制取硫酸+40+4+6知道:有SO2形成的H2SO3、Na2SO3也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例:Na2SO3+Cl2+H2O=Na2SO4+2HClSO2使品红溶液退色加热后又恢复原色。原理:SO2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的无色不稳定物质,受热恢复原来颜色。④漂白性:思考:将SO2与Cl2一起同入品红中是否褪色?为什么?答:不褪色。SO2+Cl2+2H2O=H2SO4+2HCl:应用:实验室常用此性质检验二氧化硫!SO2和CO2在化学性质上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如何区分这两种气体?活学活用:可将两种气体分别通过品红溶液或KMnO4溶液,使之褪色者为SO2,反之为CO2例如:SO2+Ca(OH)2=CaSO3↓+H2OSO2+CaSO3+H2O=Ca(HSO3)2易溶于水方法:方法:3、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浓硫酸能吸收空气和结晶水合物中的水分子。(初中)2、脱水性。浓硫酸能将有机物中的H和O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使之发生炭化。(初中)3、强氧化性。Cu+2H2SO4(浓)==CuSO4+SO2↑+2H2O再如:C+2H2SO4(浓)==CO2↑+2SO2↑+2H2O常温下,浓硫酸可使铁、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氧化物的保护膜而钝化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现象:有气体产生,产生气体使品红褪色:反应后试管中液体溶于水溶液呈蓝色思考:1、为何对SO2进行尾气吸收?吸收试剂用什么?已知:木炭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为验证该反应的所有产物,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1.试回答各装置中的现象以及各装置中试剂的作用。2.能不能将E装置放在A和B之间,为什么?3.能否去掉D装置?ABCDE三、酸雨及其防治(阅读课本90知识回答下属知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在氧气和水蒸气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酸雾。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在氧气和水蒸气的共同作用下随雨水降落就成为酸雨。结论:氮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主要原因酸雾:酸雨:下酸雨后森林!1.SO2形成酸雨的产生原理原理一:2SO2+O22SO3SO3+H2O=H2SO42H2SO3+O2=2H2SO4SO2+H2OH2SO3原理二:粉尘等催化回忆:氮氧化物形成酸雨的原理?汽车尾气等产生NO、NO2等氮氧化物。形成酸雨的原理可简单表述为:2NO+O2=NO23NO2+H2O=2HNO3+NO2.酸雨的防治例题:为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硫,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使用。请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不使硫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O2+CaO===CaSO3高温O2+2CaSO3===2CaSO4高温硫酸生产反应式四、硫酸的工业制法——接触法制硫酸1、主要原料:硫铁矿(又称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空气、98.3٪浓硫酸。2、生产原理4FeS2+11O22Fe2O3+8SO2高温SO3+H2OH2SO4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6+4SO2+O2SO3催化剂3、生产设备:硫酸工业生产流程动画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净化冷却练习:1.现有雨水样品1份,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该雨水样品的pH,所得数据如下表:测试时间/h01234雨水的pH4.734.624.564.554.55•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雨水样品的pH变化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用氯气消毒后的自来水混合,pH将变_____,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SO3+Cl2+H2O=2HCl+H2SO42H2SO3+O2=2H2SO4小
本文标题:第三节硫的转化(第二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578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