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三节红粘土第四节盐渍土
第七章特殊土地基第三节红粘土第三节红粘土一、红粘土的形成亚热湿热气候条件下,碳酸盐类岩石及其间所夹其他岩石,经强烈风化后形成的一种高塑性粘性土。我国红粘土和次生红粘土广布于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广东、湖南等地。红粘土一般情况下处于饱和状态,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但土的压缩性低,强度高,工程性能好,是建筑物良好的地基。红粘土通常呈红色,有时呈棕红、黄褐色,液限一般大于50%,常堆积于洼地和山麓坡地。一、红粘土的工程性质1、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含有较多粘粒(Ip=20~50),孔隙比较大(e=1.1~1.7)。常处于饱和状态(Sr85%),天然含水量(30%~60%)与塑限接近,液性指数小(-0.1~0.4),说明红粘土以含结合水为主。因此,尽管红粘土的含水量高,却常处于坚硬或硬塑状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2、红粘土的胀缩性。有些地区的红粘土受水浸湿后体积膨胀,干燥失水后体积收缩。3、红粘土的分布特征。红粘土的厚度与下卧基岩面关系密切,常因岩石表面石芽、溶沟的存在,导致红粘土的厚度变化很大。4、含水量变化特征。含水量有沿土层深度增大的规律,上部土层常呈坚硬或硬塑状态,接近基岩面附近常呈可塑状态,而基岩凹部溶糟内红粘土呈现软塑或流塑状态。5、岩溶、土洞较发育。这是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运动引起的冲蚀和潜蚀作用造成的结果。•二、地基处理和工程措施•确定合适的持力层,尽量利用浅层坚硬、硬塑状态的红粘土作为地基的持力层。•控制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当土层厚度变化大,或土层中存在软弱下卧层、石芽、土洞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换土、填洞、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刚度或采用桩基等。•作为建筑物地基,施工时或建筑物建成以后均应做好防水排水措施,以避免水分渗入地基中。由于红粘土的不均匀性,对于重要建筑物,开挖基槽时,应注意做好施工验槽工作。•避免水分渗入引起滑坡或崩塌事故。防止破坏植被和自然排水系统,土面上的裂隙应填塞,做好建筑场地的地表水、地下水及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排水和防水措施返回第四节盐渍土•地表深度1.0m范围内易溶盐含量大于0.5%的土称为盐渍土。盐渍土中常见的易溶盐有氯盐(、、、)、硫酸盐(、)和碳酸盐(、、)。•形成盐渍土的区域地质条件有充分的盐类来源,能形成矿化度高的地下水,或者区域内地下水位距离地面较近,土体中的上升毛细水发育并不断被蒸发,又或者区域气候条件干燥,蒸发量大于降雨量。NaClKCl2MgCl2CaCl42SONa42SONa4MgSO32CONa3NaHCO3CaCO•我国的盐渍土按其地理分布可划分为滨海盐渍土、内陆盐渍土和冲积平原盐渍土三种类型。其中滨海型盐渍土为滨海的洼地或衰亡的泻湖、溺谷等由于水分的蒸发使盐分浓集而形成,由于滨海地区湿润多雨,所以湿度和降雨对盐渍土的性质影响很大;•冲积平原性盐渍土多分布于低阶阶地、河漫滩及旧河道地带,由毛细水上升和水分蒸发形成,含盐量一般较低;•内陆型盐渍土多为洪积扇和盆地型,从洪积扇到盆地可分为松胀盐土带、结皮盐土带和结壳盐土带,含盐量依次增高,松胀盐土带土质松软,沉落性很大,结皮盐土带地层多为粉砂、砂粘土或粘土等细粒含盐软土,力学性质差、强度低,结壳盐土带为潜水溢出带或衰亡干涸的古湖盆,土层表面常结成很厚的灰白色硬壳,硬壳下常有一层褐黄色或灰白色的盐类结晶,遇水后工程性质会有极大改变。•按盐渍土中易溶盐的化学成分可将盐渍土划分为氯盐型、硫酸盐型和碳酸盐型盐渍土,其中氯盐型吸水性极强,含水量高时松软易翻浆;硫酸盐型易吸水膨胀、失水收缩,性质类似膨胀土;碳酸盐型碱性大、土颗粒结合力小、强度低。盐渍土的液限、塑限随土中含盐量的增大而降低,当土的含水量等于其液限时,土的抗剪强度近乎等于零,因此高含盐量的盐渍土在含水量增大时极易丧失其强度。返回
本文标题:第三节红粘土第四节盐渍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578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