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风来了》教学设计课题:《风来了》(二年级上册)课业类别:造型•表现教材分析:《风来了》一课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材首先呈现了不同表现形式和内容的图片,让学对“风”这个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事物有一个直观感受:如作品《阵风》中,几位藏族妇女在风中艰难地行走的姿态,以及她们的腰带、发辫、衣摆和饰物被风吹得飘了起来的形象,真实地表现了人对大风的感受。教材呈现这些图片目的,是让学生从可视的形象中去体味风的方向、大小、疾缓等,从而达到帮助儿童从中获得方法和经验的体认。这样的编排,体现了《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为了便于学生进入学习活动,教材安排有一个“小训练”,即陈列吊灯、衣架上晾的裤装、柳条等图样,并提出问题:你能想像出大风吹过来时,它们会有什么变化吗?说一说,试着画一画。这个“小训练”对于触动学生的感知,增强体验、感悟能力,发展想像力和表现力都可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体现了教材的层次性,同时它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逐渐能客观、实事求是地认识周围事物,并能凭记忆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课堂上,他们思路更广,思维更活跃,同时也欢迎更新颖,更有趣味的美术活动形式;他们敢动手,爱提问,好奇心强,乐于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喜欢用自己独特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为了满足儿童的这些认知、身心特点,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增强学生的感受,在启发学生思考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这样对学生观察、想象力和绘画表现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2⑴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不同形态的风的特点,学习风的各种表现方法和表现形式。⑵在绘画表现活动中提高学生观察、记忆大自然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的想象力和绘画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情境体验,记忆交流,观察讨论,尝试训练,展示评析的活动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受到美得的熏陶,达到由表象的认识到深入感悟。情感与态度:通过本课的学习,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为学生整体和谐发展和完美个性作铺垫。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运用线条或周围景物的变化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与认识,画出生动、富有创造力的想象画。教学难点:运用线条大胆的表现出对风的感受与认识,作画时大胆、生动、富有创造力。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内容上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学习方式上着重体现自主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引领学生把个体活动,融入到小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展示中提高观察、记忆、想象力和绘画表现的能力。为此本课教学基本环节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即:猜谜导入——记忆交流——观察讨论——尝试训练——展示评析。猜谜导入环节中,通过学生猜谜底是“风”的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猜谜语的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足就被“骗”进了课题。记忆交流环节中,通过学生倾听各种风声,来触动学生的回忆,然后互相交流自然界有哪些风和回忆在刮风时,曾见过的情景以及感觉。观察分析环节中,首先让学生自学教材(主要是观察教材上的图片),然后让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风来了时物体的变化:一是人物的变化(头发、衣服、围巾的形态变化和人物动态的变化);二是周围景物的变化:花草树木随风倾斜摆动。3尝试训练环节,通过教材提供的小训练尝试画一画各种风吹来时,不同事物、动物和人物形态的变化,表现风来了的感觉,然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想象进行创造表现,完成一幅表现风来了的想象画。展示评析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展示、交流、评价来相互学习并修正提高。同时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找到积极向上的学习乐趣。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作业低学具准备:绘画工具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法教法教学意图竞猜谜语导入新课1、回答:喜欢。2、学生思考,猜出谜底:风。3、学生齐读课题。1、谈话:同学们喜欢谜语吗?2、下面,我们一起来猜一个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3、讲述:对,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风”。你见过吗?风是怎么样的?你能证明风被你看见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风来了》。4、教师板书课题。体验法回答法朗读法情景导入法提问法针对儿童喜欢猜谜语的特点,采用谜语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就进入本课学习中。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法教法教学意图4倾听风声记忆交流1、闭上眼睛静静的欣赏各种风的声音。2、回答:微风、狂风、龙卷风。3、让几名学生谈谈自己看见或遇到风时的情景。4、在老师引导下,尝试表演各种风。1、谈话:今天老师把这个朋友带到了教室,我们一起来听听它的声音。2、课件播放各种风的声音,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倾听,并判断是哪种类型的风。3、生活中你都遇到或看见过那种类型的风,请你说一说当时身边景物变化的情景。4、你能用声音和动作表演一下微风、狂风、龙卷风吗?请试一试。回答法表演法提问法引导法通过倾听声音,勾起学生的回忆,通过表演帮助学生加深对风的理解。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风的无形逐渐变成有形,为表现风作好铺垫自主观察讨论方法1、学生自学教材P10—P11。2、在小组内讨论。组长做好记录。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各组讨论结果。1、谈话:由于风本来就是看不见,也摸不着,那我们怎么来画风呢?那么怎样将无形的风表现在我们的画纸上呢?我们来看看书上的画家、同龄的小朋友如何画风的,请同学们自学教材P10—P11的内容。2、在小组内讨论:(1)、风中的人会是什么样的?(2)、风中的环境又是什么样?(3)、我们怎样表现风?3、能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分享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板书:除了用线表现风,还可以用具体事物形态变化来表现风。观察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谈话法启发提问法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分工、学会交流、学会分享,增强团体意识,培养学生责任感。同时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又培养学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表达能力。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法教法教学意图5尝试训练创作表现1、学生仔细观察后在作业纸上画出这些景物在风吹下的景象。2、展示自己的作业,说出自己表现的是刮什么风时的景象。3、学生作业。1、谈话:同学们,我们都和“风”这位朋友经常碰面,你还记得上学路上它吹走你的帽子,在教室里乱翻我们书本,或是在你上完体育课大汗淋漓时给你带来清凉的可爱样吗?如果下面这几位朋友遇到它会是什么样呢?请用你的画笔画下来。(课件出示教材P11的训练内容:吊着的电灯,衣裤,柳树,花草,等)2、展示交流。3、风这个朋友有时很可爱,有时它又很淘气,下面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你和这位朋友相处的情景描绘下来。(课件出示作业要求: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想象画一幅与风有关的画,注意画出风来的感觉。)4、教师巡回指导。探究法演示法感受法谈话法引导法演示法知识学习与积累的最终落脚点是通过创造和表现得以提升,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和掌握的绘画方法进行大胆的想象和综合创作,完成作业,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也是知识应用的过程,更是学习的检验过程。展示评价小结拓展1、学生互评:哪位同学的画面效果好,值得学习。不足的地方怎样改进。2、让这些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是刮什么风时的情景。3、学生倾听。1小组内交流展示。相互找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2、各组推荐本组最优秀的作业粘贴于黑板上。3、小结延伸:今天同学们主要是用“线”来表现的风,其实我们还可以用版画,拼贴、剪贴等多种形式来表现风。请同学们在课后尝试尝试。合作交流法体验法提问法感染法谈话法没有评价的学习过程就像没有罗盘的航船,它得不到及时的修正,通过评价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和积极向上学习的乐趣。
本文标题:《风来了》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579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