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3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第四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第一节土石方工程1、施工顺序总原则:先清表土,后挖土石方;土方施工先浅后深,先高后低。2、施工流程图:设计图纸会审→现场交接平面、高程控制点并复核→测量放线→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回填平整→基层施工。(1)、设计图纸会审进行设计交底,解决设计遗留和未决定问题,为工程施工在技术上做准备。(2)、现场交接平面、高程控制点并复核在施工现场落实平面及高程控制点情况,并加以复核以确定其准确性。(3)、测量放线施工单位通过设计控制点测量确定施工控制桩,放出红线及土石方施工线。(4)、土石方开挖并回填施工红线及中桩、路基高程确定后,明确了挖方及填方区域,在测量控制下即进行土石方的挖运及回填作业,如遇有较为坚硬的岩石,尚须进行爆破作业,最终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土石方开挖工作。(5)、清场收尾土石方开挖、回填施工完毕后,则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作业。3、施工方法(一)、测量程序测量程序如下图:(二)、测量准备工作与建设单位办理控制点移交手续,现场交接引测点位,编制“施工测量控制交接坐标控制点并复核规划测量总体控制网建立土石方施工测量控制网各中桩及边桩高程施工测量资料整理汇总归档点记录表”;根据设计意图、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与施工部署等,确定控制轴线并进行内业计算。配备测量人员:测量人员2人,配合人员4人。仪器配置:测量仪器必须通过计量局检验并有合格证,依据现场情况配置以下测量仪器:序号名称数量备注1全站仪1台已有2水准仪2台已有3塔尺2柄已有450m钢卷尺4把已有5对讲机6台已有(三)、定位测量1、将导线网、水准网测量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作为施工作业测量的依据,编制放线程序,复核横断面图,恢复定线测量。(四)、测量精度要求(1)、施工控制点测量按《工程测量规范》(GT-26-78)中二线导线测量的各项规定施测,其精度为:相对闭合差:1:5000边长大量相对误差:1:10000测角中误差:±12方位角闭合差:±24√N(N为测站数)(2)、水准点测量按《工程测量规范》(GT-26-27)中二等水准测量的各项规定施测,其精度为:每公里高差中误差:±2mm往返较差或闭合差:±Lmm(L为公里数)(3)、施工控制点测量按《工程测量规范》(GT-26-78)中三线导线测量的各项规定施测,其精度为:相对闭合差:1:2000边长大量相对误差:1:4000测角中误差:±12方位角闭合差:±40√N(N为测站数)(4)、施工高程定位测量按《工程测量规范》(GT-26-27)中三等水准测量的各项规定施测,其精度为:每公里高差中误差:±6mm往返较差或闭合差:±12√N(N为公里数)(五)、为便于施工和确保测量精度,根据现场需要加密施工测量控制点和水准点,其施测成果经施测人和复核人签字并报经建设单位监理部门审核签字后作为该工程施工、检查验收的依据。(六)、施工测量控制点、水准点沿施工区域内、外布置,桩点采用砼中插20毫米钢筋锯十字线埋设,其埋设深度不少于80厘米。(七)、施工控制点、水准点统一编号并绘制平面位置图和测量成果图。(八)、施工中各项工程的平面定位测量,必须利用两处以上的控制点并应闭合。(九)、施工中各项高程的测量,应直接后视水准控制点并闭合以作校核,不允许转点测量。4、路基土石方挖运、回填、碾压、土工试验(一)、土石方挖运(1)、本工程土石方采用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组合施工,运距在100米以内的,采用推土机作业,运距在100米以上的,采用装载机、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组合作业。(2)、施工中按土石方调配图分段从上到下分层开挖。(3)、开挖时应做成坡势和作好临时排水,以免引起挖方区积水。(4)、挖方区接近设计标高时,应严格控制好测量数据。(5)、挖方地段应清除地表草皮树根。(二)、回填及碾压(1)、必须待基底处理完毕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作业。(2)、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提出的回填土含水量、分层厚度、压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等技术参数组织施工。(3)、含水量要求:施工中回填土石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4)、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标准值以建设单位委托试验室现场取样试验值为依据。(5)、碾压机械行驶速度应严格控制在1.5—2.5KM/小时范围内。(6)、填方应从低处开始,根据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由下向上水平分层填筑、压实。(7)、填土区设专人掌握卸土位置和土壤分类,并采用竹杆标出分层厚度和配置推土机平整,以保证均匀压实。(8)、填方区回填表前必须对路基进行整平排压,地面横坡在1:5—1:2.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米。(9)、分层压实厚度一般为40至60cm。(10)、采用回填进行分层回填并压实。回填采用土夹石、碎石。原杂填土不得作为回填土使用,回填土中不得含有植物须根。(11)、若采用土夹石材料,要求土中含有的石材料最大粒径不大于20cm。(三)、土工试验(1)、土石方压实标准采用重型击实法。(2)、检测方法:土方采用环刀法、灌水法(灌砂法)检测,土石混填采用核子密度仪和灌水(砂)法结合检测。(3)、每1000平方米取样2点,所取样品必须达到该层底部,且应具有代表性。(4)、挖、填方和先后填方搭接线区域应取样检查密实度。(5)、每层取样点应测定平面坐标和高程,并绘制成平面图。5、土石方工程土石方施工工艺流程:挖填路床土石方→清场收尾一、挖填路床土石方根据土石方路床设计高程,对土石方进行开挖或回填,从而形成路床。挖方段土基应根据设计要求,对不良土质做好换填处理换土回填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填方段应将土方杂土及腐植土清理干净,杂土清除厚度为30cm。清除的作土按指定地点堆放,做为树池换土用。如遇特殊土质(如淤泥、泥炭土过深),则会同监理、设计、业主,根据实际情况,拟定合理的处理方案。填方段回填时,应同时对其相应段落的护坡进行砌筑。填方段回填边坡为1:1.5。回填时,每层填筑厚度不大于30厘米。并用激振压路机(激振力30T),顺纵向展压密实。回填要保持1.5%的横坡,以利排水。找平采用平地机整平。填方段路床严格控制回填质量和密实度,以保证路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路床按20米间距面挂线找平,纵横坡度按设计要求执行。碾压时用重型15~25t压路机碾压密实,每天下班前或下雨前,应把摊铺好的路床碾压成型。碾压好的路床严禁有翻浆,弹簧,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路床实度及平整度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土基层经辗压后,其回弹模量应30Mpa。对应的弯沉值应208(1/100mm)。弯沉值均为黄河JN150车测试。成型成后的土基层,其平整度等质检项目也应符合有关要求。第二节道路工程强夯地基(一)工艺流程场地平整→布置夯点→机械就位→夯锤起吊至预定高度→夯锤自由下落→按设计要求重复夯击→低能量夯实表层松土(二)设计1.有效加固深度:H≈ahM式中a--修正系数,一般黏性土取0.5,砂性土到0.7,黄土取0.35~0.5;H--有效加固深度(m);M--夯锺重(t);h--落距(m)。实际影响有效加固深度的因素很多,除了锤重和落距外,还有地基土层的性质、不同土层的厚度和埋藏顺序、地下水位以及其他强夯的设计参数等都与有效加固深度密切相关。在缺少经验或试验资料时,可按下表预估。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m)表单击夯击能(KN.M碎石土、砂土等粗颗粒土粉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等细颗粒土10005.0~6.04.0~5.040008.0~9.07.0~8.0注: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最初起夯面算起。2.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能量小于或等于4000kN·m时为50mm;(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3.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可采用点夯2~3遍,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细颗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2遍,满夯可采用轻锤或低落距多次夯击,锤印搭接。4.两遍夯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应少于3~4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5.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对处理深度较深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6.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并不宜小于3m。7.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应根据不同土质条件待试夯结束一至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三)操作工艺1.强夯工艺要点(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2)标识第一遍强夯点位置,并测量原地面高程;(3)起重机就位,使夯锤中心对准夯点位置;(4)测量夯前锤顶标高;(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夯锤脱落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标高;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6)重复步骤(5),按设计要求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7)换夯点,重复(3)~(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8)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度;(9)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以上步骤逐次完成强夯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功赎罪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标高。2.施工操作要点(1)强夯施工场地应平整并能承受夯击机械荷载,施工前必须清除所有障碍物及地下管线。(2)强夯机械必须符合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要求,并设置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起重机臂杆在突然卸重时发生后倾和减少臂杆的振动。安全装置一般采用在臂杆的顶部用两根钢丝绳锚系到起重机前方的推土机上。不进行强夯施工时,推土机可作平整场地用。(3)强夯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控制。夯击深度应用水准仪测量控制。(4)每夯击一遍后,应测量场地平均下沉量,然后用土将夯坑平,方可进行下一遍夯实,施工平均下沉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5)强夯时,首先应检验夯锤是否处于中心,若有偏心时,应采取在锤边焊钢板或增减混凝土等办法使其平衡,防止夯坑倾斜。(6)夯击时,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正确。如错位或坑底倾斜度过大,应及时用砂土将坑整平,予以补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7)淤泥及淤泥质土地基强夯,通常采用开挖排水盲沟(盲沟的开挖深度、间距、方向等技术参数应根据现场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或在夯坑内回填粗骨料,进行置换强夯。(8)强夯时,会对地基及周围建筑物产生一定的振动,夯击点宜距现有建筑物15m以上,如间距不足,可在夯点与建筑物之间开挖隔振沟带,其沟深要超过建筑物的基础深度,并有足够的长度,或把强夯场地包围起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工艺流程:施工放样——清除杂物、洒水微湿宕渣层面——水稳拌和集料由自卸车运至现场——铺筑至宕渣面上——人工初步整平——压路机轻压一遍——人工精平现场做含水量试验——压路机压实成型(该工作时间:从加水拌和到碾压型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封闭交通——养生7天。2、堆料场材料检验:拌和站在拌和水稳前,试验室要对碎石、石粉进行含水量测试,然后。试验室开出现场水稳施工配合比。拌和站根据施工配合比施工,由于水稳含水量本身较少,气温对其含水量影响较大,试验室人员要根据气温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具体如下:气候条件晴天:温度24度晴天:温度25度阴天:温度24度施工含水量和最佳含水量相比高1.0个百分点高1.5个百分点高0.5个百分点上述施工含水量的调节已考虑了拌和料装卸、运输、推平、碾压过程中水分损失。3、松铺厚度指示线的确定松铺厚度指示线为排压后的结构层顶面位臵,松铺系数为排压后的厚度与压实后的厚度的比值。由于初平为人工推平,根据试验段的施工情况,并结合以往经验松铺系数暂定,具体定值多
本文标题:3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589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