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习作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什么是自然景观?顾名思义,自然景观就是自然的景色,比如美丽的海边,壮丽的瀑布、某些自然保护区、名山大川等等都属于自然景观。包括我们熟悉的旅游景点和身边的景物。旅游景点我国是一个旅游大国,我们大陆上的名胜古迹可多了,北京的故宫、八达岭;南京的雨花台,中山陵;西安的大雁塔和临潼兵马桶;名扬天下的嵩山少林寺;黄山的迎客松;泰山的日出……身边景物身边的景物,就是你家乡的景物。比如乡村,田野,江河,学校,公园,广场等。主题:自然景观习作要求1、本次作文的文体属于哪一类?(写景、记事、状物、想象作文……)2、该景物有哪些特点?3、大体按什么样的顺序写?一、立足于观察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尤其对于写景作文,离开了细致准确的观察,是绝对写不好的。观察必须确立好立足点。立足点可以是固定的(空间方位),也可以是变换的(移步换景)。但无论怎样必须层次清楚,文章的思路也就清楚了.二、抓住特征写景物,要善于抓住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里的景物颜色、形态、声响、变化等方面的特征,不能生搬硬套,春天就是春光明媚,秋天就是秋高气爽。这样,你笔下的景象就会生动起来。三、要层次分明层次就是文章的内容顺序,也即表达顺序。一般来说,写景文章有如下几种顺序。1.空间方位顺序。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等等。2.时间顺序。可按季节时令和一日的时间变化(春夏秋冬早午晚)。3.地点转换顺序。也称移步换景,或参观、游览顺序。四、要动静结合所谓动静结合,就是指描写景色时,不仅要写出景色的静态,而且要写出它的动态,使他们很和谐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只有这样、你笔下的景色才能活起来,才能使读者的印象更深刻。五、要抒发感情任何景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客观存在的景物却能给人不同的感受。我们写景要写自己热爱的景色,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要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这就是借景抒情。六、要文辞优美自然景色是美丽的,令人陶醉的。因此,我们在写景色时,一定要文辞优美,语气生动形象,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方法。这样,文章才会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驼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岸边盛开着一簇簇美丽的鲜花。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栎树、羚羊、驼鸟、小河、鲜花的数量进行描写的。请同学们再读以下几个片断,看看这几位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从而反映了火烧云的美。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杆。甲虫‘嗡嗡’地叫。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听着。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青蛙、啄木鸟、甲虫发出的声响进行描写,反映了小音乐家扬科对音乐的喜爱。在飘飘忽忽的秋雨中,校园的那株桂花开了!它亭亭玉立于花坛之上,宛若披着轻柔薄纱的新娘。走近一瞧,银灰色的树干托一团绿云般的树冠,密密肥实的叶片中点缀着一簇簇星星点点的米黄色的小花好像秋天田野沉甸甸的稻穗,又似节日之夜金灿灿的焰火,煞是好看!校园桂花在飘飘忽忽的秋雨中,校园的那株桂花开了!(首句点题。)它亭亭玉立于花坛之上,宛若披着轻柔薄纱的新娘。(从远处写桂花树静止的形态。)走近一瞧,银灰色的树干托起一团绿云般的树冠,密密肥实的叶片中点缀着一簇簇星星点点的米黄色的小花,好像秋天田野沉甸甸的稻穗,又似节日之夜金灿灿的焰火,煞是好看!(从近处写树干、树冠、叶片、花朵的形状、色彩。)清风徐来,桂枝瑟瑟,芳香四溢,把整个校园都熏醉了!(从视觉、嗅觉、味觉写桂花的动态。)吸一口,甜津津的;掬一把,清爽爽的。(从味觉、肤觉写花的香味。)只要你从这儿经过,准会给你染上一身浓浓的馨香。古诗赞桂花:“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可见,桂花的芳香在花的王国里是出了名的。(在嗅觉基础上结合诗句写出总的感受。)美丽的文心广场家乡的文心广场是个美丽的广场。进了文心广场的大门,走过一段小路,就来到最有名气的象形文字“旦”面前。这座雕像上面的太阳、月亮是金属做成的,下面的山是用大理石雕刻出来的。底座也是大理石的,底座四周刻着许多古老的文字,有些像花瓶,有的像斧头,比我们现在的文字复杂多了。顺着台阶上去,就可以摸到大理石上凹下去的字,字上喷了白漆,看起来十分醒目。雕像四周满是红的、黄的花,绿的、紫的叶。离开雕塑“旦”字,沿着两旁长满小树的路向前走,就是一个篮球场和一个羽毛球场,前方不远处就是各种健身器材,有爬梯、秋千、梅花桩、单杠、俯卧撑台、仰卧起坐床等,经常会有人来玩。再朝前走就是一片竹林,竹林里有间小屋子,竹林旁边有一个被石砖围起来的浅沙地,那就是老年人的门球场。广场的东侧有条河,叫护城河。河水绿得像一块碧玉。稍有一阵风吹来,河水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河两岸栽满了垂柳,柳枝随风摇摆。河上有一座石拱桥,桥两旁刻满了花纹。桥上有几十个台阶,上下很方便,走到桥最高处时,就可以看到马路上来回穿梭的车辆。文心广场的美景太多了,希望你能亲自去细细游赏。走过校园的四季我们的校园里到处花木扶疏,景色宜人,伴我走过四季,走向成熟。春风拂面,杨柳如烟,春姑娘迈着轻盈、欢快的脚步满面笑容地来到了人间,来到了我们的校园。这时,枯黄的小草打起了精神,披上了绿袍子,伴着春风跳起了舞蹈。小花园里,冰封已久的溪水又“叮叮咚咚”地唱着歌儿奔向远方。。。。。。校园里一片盎然生机。时间如流水,转眼间脾气暴躁的夏大哥悄然而来。法桐树又长出了许许多多的绿色树叶,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色大绒伞,为我们遮挡烈日。荷花池里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在水面上亭亭玉立,与一些不知名的小花争奇斗艳,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天高云淡,秋风瑟瑟,树叶宝宝们依依不舍地从大树妈妈的怀抱中飘落下来,像给大地铺上了黄色的地毯。原来那些娇艳的花儿们也无精打采了,一个个垂头丧气。而那些五颜六色的菊花却不畏寒冷,舒展开她俏丽的花瓣,装点着我们的校园。秋去冬来,北风凛冽,鹅毛大雪从天而降,给我们的校园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这时,所有的树木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了,而教学楼前那四季常青的松柏却生机勃勃,像钢铁战士一样耸立在风雪之中,守护着我们的校园。在这美不胜收的校园里,我快乐自由地成长,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我爱我们的校园,我要在这美丽的校园里放飞我的梦想黄山看日出去年八月中旬的一天,我和妈妈、还有几个阿姨一共五人去黄山游玩。我们攀上光明顶以后当晚就住在山上。第二天早晨四点钟左右,妈妈就喊醒了还在梦乡中的我,催促我起床看日出去。山风很凉,妈妈怕冻着我,就带我靠在我们住宿的四楼的一个阳台上。我们去得还算比较早,可是我周围很快就聚集了许多游客。我们推开玻璃窗,探着头朝那有红云的地方望去。哇,一片晨雾,朦朦胧胧地遮住了群山的真面目。又过了一会儿,天半灰半亮的。我注视着最亮的地方,那里是万道霞光,红、黄、绿、青、蓝、紫,像彩带?像云蛇?......一会儿不看就变了。咦,最亮的地方出现了红红的一抹,继而是红红的小月牙。啊,太阳就要出来了!渐渐地,呈半圆,颜色也亮了许多;再过一会儿,哗!太阳的笑脸全露了出来!红彤彤的、圆溜溜的,掀开了群山那灰色而神秘的面纱。群山那巍峨挺拔的一面豁然呈现在人们面前。人群一片欢腾。大家仿佛忘掉了烦恼、忘掉了忧愁、忘掉了一切一切,只剩下太阳般的欢乐!校园一角校园一角有几棵美丽壮观的大树“站立”在篮球场上。第一次去那里玩时,我还以为这些都是人工造的假树,因为它们实在太高了!可当我伸手一摸,大吃一惊,“啊!这竟是真的呀!而且是如此之高的参天大树!”只见它的叶子非常茂盛,茂盛到叶子与叶子俩兄弟已经开始互相打架了,茂盛到一丁点儿阳光也塞不进来。以前我常和小朋友们在那里玩耍。据老教师们说这些树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栽种的,距今已有二十多年了,所以它们的根已经深深地扎入土中,即使让众多的大力士联合起来也撼动不了它。这些大树的躯干更健美,粗壮得需有三人使出全身力气手牵着手才能抱住。如今它们笔直得尤如几个巨人镇守在这里,保卫着学校的安全。这些树还与我们发生过一个故事。记得有一天,我们正上体育课,突然从一棵树下传来几声凄惨的鸟叫。原本寂静的操场一下子变得热闹了。大家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只小鸟掉了下来。有人说要处死这影响我们上课的小鸟,有人说要把它当作玩具,还有的同学说要带回家养等。正当大家众说纷纭时,体育老师告诉我们应该让它回归自然,回到妈妈的怀中。没一会,议论纷纷的同学们都变得哑口无言,因为老师已将小鸟放回到树上。此时大树的叶子也轻轻地摆动几下,仿佛也在点头称赞。下课了,小鸟又欢快地鸣着歌,似乎在以这种方式感谢我们的老师。这就是那充满生机、充满快乐的校园一角。
本文标题: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习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651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