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招标投标 > 第一部分物流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物流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物流风险物流风险管理体系设计与实施物流风险的识别与评价物流风险管理策略与解决方案物流风险管理监控与改进重点:物流风险的识别与评价难点:物流风险的识别与评价本章内容重点难点第1章物流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一、风险威胁不确定因素机会战略风险财务/市场风险经营性的/法律法规性的风险风险狭义上的风险广义上的风险P3-4第一节风险员工、客户(货主、供应商、分包商、代理商)、第第三人物流设备电脑系统承运货物其它设施管理制度岗位设置操作流程物的因素人的因素制度因素自然灾害战争罢工意外事件环境因素风险因素风险损失货损货差物流设备损坏其它设施损坏运费收入仓储费收入代理费收入其它收入违约责任侵权责任收入损失实物损失责任损失设备维修设备重购费用损失风险事故图1-1风险因素、风险事故、风险损失的内容及其关系示意图风险因素因素1因素2因素3TextText因素n风险事故风险损失累积至条件成就外部因素予以触发化解或延缓风险的构成要素P4-5风险特征客观性偶然性可测性双重性/投机性风险效应诱惑效应约束效应平衡效应P6-7风险分类P7-81)按风险性质的分类(1)静态风险(StaticRisk)(2)动态风险(DynamicRisk2)按风险的后果分类(1)纯粹风险(PureRisk)(2)投机风险(SpeculativeRisk)3)按风险产生原因的分类(1)自然风险(NaturalRisk)(2)人为风险5)按是否涉及决策者的主观心理感受的分类4)按风险损害对象的分类(1)财产风险(PropertyRisk)(2)人身风险(PersonalRisk)(3)责任风险(LiabilityRisk)(1)主观风险(SubjectiveRisk)(2)客观风险(ObjectiveRisk)6)按风险发生的范围的分类(1)系统风险(SystematicRisk)(2)非系统风险(NonsystematicRisk)二、物流风险:物流风险是指发生在物流领域内的风险。相应的参照风险的定义,就物流企业而言,物流企业风险可定义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对物流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物流风险的成因:1、客观条件变化引起的不确定性。2、主观认识的局限性。3、控制能力的有限性。物流风险分类:按层次分(战略、管理、操作)按职能划分(营销、运营、财务、人力资源、安全、法律等)按泳衣品牌内外环境(外部、内部)按业务内容划分(运输、仓储、物流金融等)物流风险的特点:1、传统物流与其他行业风险的比较;(2)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风险的比较(3)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比较课后思考题:请同学们从以上三方面总结出物流风险的特点?事后理赔事前预防单纯的保险事务处理企业的风险防范静态的财产保险管理对企业的动态业务风险控制转化渗透过渡创新保险管理模式风险管理与企业保险的关系全面风险管理概述美国COSO的定义: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各种经营活动之中,目的是识别可能会影响企业价值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于企业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全面风险管理的关键要素:过程对象主体目标COSO是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The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ofTheNationalCommissionofFraudulentFinancialReporting)的英文缩写。1985年,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会计协会、财务经理人协会、内部审计师协会、婴儿湿疹管理会计师协会联合创建了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旨在探讨财务报告中的舞弊产生的原因,并寻找解决之道。两年后,基于该委员会的建议,其赞助机构成立COSO委员会,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1992年9月,COSO委员会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简称泳衣品牌,1994年进行了增补。全面风险管理框架P14第一维度:目标体系第二维度:管理要素第三维度:管理层级有关与书中8要素的关系,见下页说明。全面风险管理的关键要素:目标体系(经营、战略、报告、合规)管理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管理层次:(集团、职能部门、业务单元、分支机构)以内部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措施为重要手段、以信息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的5要素框架。五要素中的风险评估实际上由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四个要素组成。风险管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监控改进到业务分析的全过程风险管理流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由风险战略、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内部控制、风险理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五大部分组成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三大层面内控与风险管理需求,通过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在董事会层面以战略为核心,以内控为基础,实现保障企业稳健运营的风险管理;在管理层层面以集团管控为手段,实现企业的合规经营和业务管控的风险管理;在员工层面通过面向运营的过程管理,实现日常化、体系化的风险管理。物流企业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管理过程远景战略客户需求公司流程资源配置测量分析战略目标目标任务具体指标内控体系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技术支持保障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职能部门管理决策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价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实施方案风险监控改进四、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1、企业实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2、企业实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误区3、企业实行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对策企业应解决的四个关键问题企业知道它所面临的风险吗?企业是否已对这些风险设置内部控制?企业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有效吗?哪些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必须改进?当前企业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难以系统地了解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内涵;缺少快速诊断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缺陷的方法和科学的工具;在方法与工具的应用上,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第三节物流风险的识别与评价风险识别开始风险分解是否有新风险是否需要新的分解建立风险清单风险识别结束识别风险因素和事件建立初始风险清单是否否是风险识别:是指对物流企业所面临的及潜在的所有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坚定其性质的过程。对危险的识别是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的基础,它是指对所面临的和潜在的事故危险加以判断、归类和分析危险性质的过程。(1)问询法(2)核查表法(3)工作分解结构法(4)敏感性分析法(5)事故树分析(6)索赔统计记录法(7)财务报表分析法(8)流程图分析法(9)幕景分析法风险识别方法二、风险评价定性法定量法表1-5客户仓单质押业务风险可能性的描述可能性客户资信仓单规范性质押商品的选择内部管理和操作很低(0.1)很好很规范保值性很强管理很严谨,信息化程度高较低(0.3)好较规范保值性较强管理较严谨,信息化程度较高中等(0.5)一般规范保值性一般管理一般,信息化程度中等较高(0.7)不太好不太规范质量稳定,价格有时变动管理不太严谨,信息化程度较低很高(0.9)不好不规范质量不稳定,价格有波动管理很不严谨,信息化程度很低主观预测法风险地图影响程度近乎没有轻微中等重大灾难几乎肯定极可能可能低极低BCAGIDJKHEF可能性说明:A–人力资源风险B–财务风险C–竞争风险D–开发风险E–过度自信风险F–系统故障风险G–主要客户风险H–欺诈风险I–政治风险J–薪酬奖励风险K–科技风险风险坐标图步骤:1、列出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2、列出风险发生后对目标的影响程度具体可采用定性法(图1-7)定量法(图1-8)风险处理组合处理评级风险评级近乎没有效果低效适中超标极度极高高中等低BCAGIDJKHE说明:A–人力资源风险B–财务风险C–竞争风险D–开发风险E–过度自信风险F–系统故障风险G–主要客户风险H–欺诈风险I–政治风险J–薪酬奖励风险K–科技风险F采取行动密切监控定期审阅基于风险坐标图可制订风险管理优先顺序与策略(图1-9)关键风险指标管理因素层子因素层国际物流企业社会责任风险企业内部责任风险X1、维护员工权利责任风险X2、开展逆向物流责任风险X3、活动与商品的安全责任风险X4、合理使用物流设施设备责任风险X5、降低供应链成本责任风险企业外部责任风险X6、防止环境污染责任风险X7、遵守国内外法律法规责任风险X8、保护自然资源,节约能源责任风险X9、尊重客户利益责任风险X10、支持社区发展责任风险X11、社会慈善,社会公益事业责任风险①风险识别②风险估计③风险评价风险分析④风险管理计划⑤风险应对计划⑥风险控制⑦风险控制效果评价狭义的风险管理风险计划风险超过可承受的水平风险处于可以承受水平放弃挽救损失控制风险救护分割风险单位风险隔离应急计划复制风险单位P35远景战略客户要求公司流程管理职责资源配置管理决策测量分析战略目标目标任务具体指标风险控制五、风险管理监控与改进P41部门预算业务部门收入预算费用预算利润预算资金预算管理部门费用预算资金预算部门财务类KPI绩效管理报告体系战略规划战略及行动规划年度经营规划公司预算公司KPI部门业务规划年度营运计划销售预测销售计划部门非财务类KPI个人绩效考核考核频率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平衡分数卡公司部门绩效管理沟通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反馈修正执行控制:风险管理绩效考核产生滞期装船条件要求过高备货不及时到港船舶数量过多其他原因造成不能正常靠泊装货港口自身能力能煤矿资源问题铁路运输问题市场因素港口停止作业协调因素整体运能不足;个别流向批车数量不足;煤矿管内车型与港口不配套煤炭市场发生变化;用户库存告急煤质变动、无法使用;工作面搬家短期减产船期与预报相异;用户不配合协调船期出口船只未完成检疫恶劣天气;港口清淤、更换设备恶劣天气;检验检疫制度;风险识别36备货不及时(内)企业内部的经营决策(内)港口能力(外)船舶集中到港(外)市场变化(外)企业与路港的协调(内)装船条件过高(内)检验检疫制度(外)恶劣天气(外)影响程度可能性极高极高高高中等中等低低极低极低风险评价产生滞期风险的主要因素备货不及时(0.5311)到港船舶过多(0.3202)装船条件要求过高(0.0899)其他原因(0.0587)煤矿问题(0.2500)运输问题(0.7500)市场因素(0.7500)协调因素(0.2500)港口自身能力(1.0000)出口船只未完成检验检疫(0.1667)港口停止作业(0.8333)滞期风险4大主要成因的影响程度备货不及时53%到港船舶数量过多32%装船条件要求过高9%其他原因6%~分担转移风险~煤炭企业与港务局之间煤炭企业与船公司之间煤炭企业与用户之间~降低滞期风险~在装运港口成立分公司,从整体上控制好港口备货和与港方协调顺利装货的环节制定更合理的装船条件日常业务中利用关键指标法进行滞期风险管理建立滞期风险预警系统38风险控制
本文标题:第一部分物流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657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