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选择题汇编(必修二)
1高二历史会考复习选择题汇编(必修二)1.中国古代农耕中使用的曲辕犁最早出现于()A.战国B.西汉C.唐朝D.明朝2.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了()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3.以下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A.玉米B.马铃薯C.水稻D.番茄4.黄梅戏《天仙配》中唱道:“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反映了()A.手工工场的生产方式B.农业灌溉方式发生变化C.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D.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较快5.右图所示生产工具为曲辕犁,发明于()A.战国B.西汉C.唐朝D.明朝6.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古代著名的“瓷都”是()A.景德镇B.佛山镇C.唐山D.苏州7.唐朝王建《夜看扬州》中的诗句“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发展B.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C.自给自足的经济状况D.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我国的()A.商朝B.唐朝C.宋朝D.明朝9.宋代商业发达,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是()A.交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B.“草市”盛行,集镇兴起C.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D.政府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监管10.对比图2与图1,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的信息是()A.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B.“草市”盛行,集镇兴起C.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D.政府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监管11.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①商周②西汉③明④清2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2.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3.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A.土地国有代替私有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民族工业开始萎缩D.开始了对外经济交往14.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商业活动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市场繁荣1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A.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C.甲午战争期间D辛亥革命期间16.洋务派为“求富”创办的民用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安庆内军械所D.开平煤矿17.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有()①政府的提倡与鼓励②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④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8.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集中于()A.沿海通商口岸B.西北地区C.长江沿岸地区D.华北地区19.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林则徐魏源B.曾国藩李鸿章C.康有为梁启超D.张謇荣宗敬20.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是()A.棉纺织业B.冶金业C.交通运输业D.机器制造业21.影响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①帝国主义的侵略②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③封建势力的阻挠④自然经济的阻碍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2.民国初期的一则报纸广告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A.外资企业出现B.洋务运动兴起C.工人运动高涨D.实业救国热潮23.据统计,1921年中国的棉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21%集中在武汉、天津。这反映出()A.产业分布不平衡B.轻工业发达C.工业实力强大D.自然经济为受冲击中级24.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商人想在中国开西餐馆,他最有可能选择的地方是()A.上海B.重庆C.北京D.武汉25.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A.淞沪铁路B.唐胥铁路C.京张铁路D.京汉铁路326.中国近代史上,政府颁布“断发易服”法令是在()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民国初期D.抗战胜利后27.“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种情况最早可能出现在()A.太原B.重庆C.西安D.上海28.右图是军警剪发辫的历史情景,与此有关的重大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29.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A.迅速恢复国民经济B.实行社会主义改造C.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D.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30.“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些宣传反映了()A.当时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B.当时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C.农业科技的进步D.不切实际的浮夸行为31.“夺高产,放卫星,确保亩产十万斤。”下列各项与之有关联的是()A.“一五”计划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32.1958年至1960年,我国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其主要原因是()A.三大改造B.自然灾害严重C.大跃进运动D.国际环境恶劣33.有一首歌中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B.开发上海浦东新区C.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特区D.建立环渤海经济区34.“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这段话描述的是()A.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B.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C.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35.“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描述的是()A.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特点B.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C.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D.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36.邓小平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的是()①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提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37.下列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B.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C.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D.可以杜绝各种经济贸易纠纷438.下图中,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的航海路线是()A.①B.②C.③D.④39.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率领船队沿欧洲向西航行到达美洲的是()A.哥伦布B.迪亚士C.达•伽马D.麦哲伦40.最早率船队达到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41.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快速发展B.世界市场初步建立C.地圆学说正确D.经济活动取代了战争42.17世纪具有“海上马车夫”称号的贸易强国是()A.西班牙B.葡萄牙C.英国D.荷兰43.17世纪掌握着世界商业霸权,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A.葡萄牙B.西班牙C.英国D.荷兰44.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A.棉纺织业B.交通运输业C.冶金业D.采矿业45.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率先使用机器的生产部门是()A.棉纺织业B.冶金业C.铁路运输业D.采矿业46.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动力方面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A.珍妮纺纱机B.水力织布机C.改良蒸汽机D.发电机47.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A.煤炭已成为当时主要动力能源B.城市日益喧杂和拥挤C.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D.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风气48.下列四幅图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一些新发明新创造,其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是()49.苏俄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但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但5鱼却属于你们。”这体现了农民对下列哪一政策的不满()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土地私有化50.1921年,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苏俄政府决定实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土地私有化51.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阳光灿烂”是因为()A.《土地法令》的颁布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集体农庄的建立52.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C.多种所有制并存D.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53.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核心是()A.通过谈判缓解社会矛盾B.鼓励消费发展经济C.加大市场调节经济的作用D.国家干预经济54.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的是()A.华盛顿B.林肯C.胡佛D.罗斯福55.二战后许多西方国家实施福利制度,其作用不包括()A.缓和社会矛盾B.扩大社会消费C.减少政府支出D.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56.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①联合国②世界银行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④关贸总协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7.右图所示的图案是()A.联合国会徽B.东盟标志C.APEC会标D.欧盟盟旗58.二战后,欧洲的联合开始于A.经济领域B.政治领域C.文化领域D.军事领域59.APEC的成员国是()A.亚洲国家B.发展中国家C.西方国家D.环太平洋国家60.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①国际贸易迅速发展②世界市场的扩大③各国发展机会均等④跨国公司数量增加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本文标题:高二历史会考复习选择题汇编(必修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660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