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童心说明·李贽论入新课讨论:你为什么觉得小孩子可爱?孩子可爱,从本质上说是孩子有一颗珍贵的童心。这颗童心中没有伪饰,没有邪恶,没有阴谋,没有奸诈;而有朴实,有纯粹,有真诚,有任率·····当我们迫不及待地摆脱童年的懵懂无知,渴望长大后的洒脱自如,蓦然回首,童年却是那么地醉心······只因童心无价!今天我们研读《童心说》,一起深入体会童心的可贵。教学目标:1、了解李贽。2、读懂原文,积累文言知识。3、评讲昨日习题。第一课时了解李贽1、阅读《课堂新坐标》第68页关于李贽的简介,用50字左右的文字简介李贽。2、李贽其人李贽(1527一1602),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明代后期思想家,福建晋江县人。26岁中举,30岁被选任河南辉县教谕,以后做了20年小官,50岁任云南姚安府知府,54岁辞官。当时封建专制集权主义走向极端,理学教育占绝对统治地位。李贽晚年著书讲学,著作主要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对当时耿定向之流的道学家多所揭露,对作为统治思想的程朱理学也作了激烈抨击,因而触怒了地主阶级当权派,屡次遭到迫害,最后自杀于狱中。字音检测:李贽焦竑遽失迂阔懵懂渊薮(zhì)(hóng)(jù)(yū)(měng)(sǒu)研读文本方法:1、结合注释和练习册第69页译文,翻译并详细批注课文。2、教师检测文言知识。(1)释义:①童心说②龙洞山农叙《西厢》③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④若以童心为不可⑤是以真心为不可也。⑥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⑦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⑧道理闻见日以益多⑨见而为政事(与假道学对立的人的天然的真性情)(古代一种文体,相当于现在的议论文)(同“序”,作序文)(结尾)(认为)(认为)(就是认为)(为什么)(快速)(把···作为)(内心)(更加)(表现)落实!⑩著而为文辞卒不可得决定目之为经矣不过因病发药而与之一言文哉11121413(写作)(最终)(看待)(根据)(讨论文学创作)落实!(2)翻译句子①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理而反障之也。即便他们不读书,童心本来就在,纵使多读书,他们也是以此保护童心,不使它丧失。绝不像那些求学的人书因为比旁人多读书识理反而蒙蔽了自己的童心。落实!②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语言虽然精致,跟我有什么关系?这难道不是借假人说假话,办假事,写假文章吗?落实!③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而非文者。如果童心常在,那些虚假的道德义理就不会流行,虚伪的所见所闻就不会立足,没有哪个时代不能写文章,没有哪个人不能写文章,没有哪样创新的文章体裁、文字不能写文章。落实!评讲昨日作业今日作业:完成《课堂新坐标》第69页“课堂学案”的相关习题及“课后练案”的9-14题。教学目标:1、探究《童心说》的思想内涵。2、理解李贽与朱熹思想的异曲同工之妙。3、评讲上次作业。问题探究1、阅读全文,思考:本文批判了什么,倡导了什么?本文旨在批判人们丧失本真自我,用后天习染的所谓的义理等蒙蔽纯净本心,助长了社会的虚假之风,倡导人应该保持童心,保持本真自我。同时批判了人们盲目推崇古代圣贤,对当代创新的文学不加认同的现象,倡导文学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号召人们破除圣贤崇拜,关注当代,不可厚古薄今。2、怎样理解李贽所说的读书识义理便会丧失童心?其实,李贽所谓的读书识义理便会丧失童心,并非叫人闭目塞听,不读书,不与外界接触,他主要是抨击当时虚伪的世风和俗儒。陋儒对经书的迷信盲从,食而不化,甚至以之文过饰非的丑陋现象。因此,李贽提倡童心说,就是要人们返回赤子之心,重现本真自我,以纠正虚伪的世风。3、“童心说”在当时有什么意义?李贽生活在明代封建专制集权主义走向极端,理学教育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期。《童心说》是李贽公开讨伐假道学、假文学的一首檄文,有着很大的震撼力。一、他以“童心说”反对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之道的工具,甚至把矛头指向孔孟及儒家经典,指出他们的说教非“万世之至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二、他以“童心说”反对复古主义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理论。他认为文学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出好作品,而作品的优劣不是愈古愈好。三、他以“童心说”改变历来轻视通俗文学的偏见。肯定传奇、院本、杂剧的价值,进而把《西厢记》、《水浒传》列为“古今之至文”。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自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4、李贽高举打倒假道学的旗帜,激烈地批判道学家的虚伪面孔,而朱熹则以道学家的面目出现在历史舞台,他们两人在本质追求上矛盾吗?为什么?李贽虽然高举打倒假道学的旗帜,强调要有一颗童心、真心来行事,实际上是反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反道德的现象,倡导人们做真人,说真话,走向真善美,这和朱熹的道德追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李贽反对的是虚假的、僵化的道学,强调做学问要为更好地立身处世服务,而不是让学问变成伪饰自己,禁锢他人的工具。李贽并未否定儒学对人道德修身的积极作用。从这点可以看出,李贽目的只是想让芸芸众生从僵化的教条中解放出来,更好的立身处世。这和朱熹希望用自己的学说拯救道德失范的社会的意图是一致的。他们都为自己的救世理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二人都是当之无愧的悲剧英雄。课堂小结《童心说》以其强烈地反对道学教育及封建名教的束缚,反对权威和僵化,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特征,具有了近代启蒙思想的色彩。它是对封建专制主义压制人的个性和情感,程朱理学摧残人们精神和理智的一种抗争;是对个性的自由解放、自由发展的一种人本主义的呼唤;是躁动于封建名教重压下的人的主体自觉的渴求和觉悟;是与初步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的。这种见解在当时的确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具有深刻的积极意义。今日作业以“我之童心观”或“我看朱熹与李贽”为话题,创作一篇小作文。
本文标题:童心说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674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