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创立蔚然大宗(初步发展)儒家思想的演变春秋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隋唐三教合一明清之际成熟—理学、心学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孔子老子韩非子墨子百家争鸣1.含义2.背景(原因)3.学派及代表人物4.意义(1)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考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1课、“百家争鸣”V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2、原因:经济:政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各种力量争衡较量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政治基础)“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统治者为加强实力重视招贤纳士,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相对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学术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提供人才基础)社会大变革(根本原因)3、主要代表:儒家孔孟荀;道家老庄;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孔庙——杏坛孔子在汉城孔子在柏林孔子为何如此受人尊崇?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初步发展⑴地位: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被推为“圣人”。他死后,言论被编为《论语》1、春秋——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尊称“万世师表”“至圣”。孔子和早期儒学“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私人讲学;51岁从政;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68岁返鲁从教、整理文献;73岁去世他从教40余年,三千弟子,72贤人,一生坎坷,无权无势,仅凭才学、道德、精神赢得弟子深情爱戴。孔子身世领域主要内容思想学说教育思想哲学思想天命观,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伦理观性相近文化贡献“仁”(核心);“礼”(克己复礼);“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逐步改良政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学习要实事求是、要学思结合、要坚持真理……创办私学;整理文化典籍,儒家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2)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文化贡献1、经历代改造,汉朝至清朝一直是正统思想,对我国政治、文化伦理产生深刻影响;2、对世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后世影响政治思想(1)孟子:战国时期,亚圣。主张:①政治思想:继承了孔子的“仁”,将其发展为“仁政”思想;提出“民贵君轻”思想。②人格观:强调人要养浩然之气,重义轻利。③伦理观:人性本善(“性善说”)。2、战国——孟子、荀子贡献(作用或地位):总结改造儒家思想,体系更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之大宗。(2)荀子:战国末期,改造儒家思想,综合法道思想积极成分,使之更能适应社会需要。(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唯物主义者)主张:①政治思想: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②哲学思想:在天人关系上,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天与人“交相胜”。③伦理观上:“性恶论”。合作探究:孟子为什么提出“重民”的主张?a从夏商周三代的兴衰中认识到广大人民的力量b希望实行一种相对宽舒的统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c战国初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劳动者的地位有所提高。原因:探究问题: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有何异同?政治思想君民关系人性论地位孔子孟子荀子仁者爱人仁政仁义和王道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相近性本善性本恶至圣亚圣集大成者同:1、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2、都以“仁”为核心;3、都提出民本思想异:对人性的见解存在明显的分歧儒学思想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⑴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⑵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义利观等(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⑶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⑷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统一祖国)⑸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见利思义、见得思义等(道德原则对于人格健全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丰富发展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规范当前商业活动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合作探究】:如何认识现代“以德治国”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德治”?(1)儒家的德治与今天所提倡的德治的本质区别:①德治的内容不同。儒家的德治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地主阶级道德为基本内容的;今天的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的。②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前者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后者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展服务的。(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德治的必要性: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加强道德建设,可以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姓李,名耳,字聃(又称老聃),楚国人。●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史官,博学多识,精通礼法●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而成《道德经》。全书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一直流传至今.“无为”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治理天下,要化烦为简,不使用权谋,不过分威逼百姓。三、道家1、春秋——老子(1)老子的主要思想:①哲学:世界的本原是“道”;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蕴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②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反对采用严刑酷法。(2)影响: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2、战国——庄子(1)庄子的主要思想:①哲学:提出“齐物”思想,即齐一万物,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2)影响:他在文学、美学方面也有建树。他的寓言、散文蕴含深刻的哲理和神奇的浪漫主义色彩。庄子的文风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四、法家韩非子:1、主要思想:①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张变法革新。2、影响:韩非子是法家集大成者,他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1000多年中与儒家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五、墨家墨子:1、主要思想:①“兼爱”(核心)、“非攻”(墨子的“兼爱”是无等差的爱,是博爱;“非攻”是指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主张各国和平相处。这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平等,厌恶战争,渴望安定的愿望,但不分阶级的兼爱是不存在的。)②提出“尚贤”、“尚同”、“尚力”、“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主张,贯穿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尚贤——即治理国家的根本措施,是靠挑选贤能之人治国。尚同——是尚贤的进一步发展,不但要求统治者不分等级。举用贤才,而且主张最高统治者的职位,也应由贤者来担任。尚力、节葬、节用——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同时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主张节葬、节用。非乐——主张不欣赏音乐。非命——墨子认为个人的富贵、国家的治安等,都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天根据人们的努力情况,或给予赏赐,或进行责罚。③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贡献巨大。A、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B、提出判别知识的三通标准,即“三表”法;C、提出“取实予名”、“察类明故”的观点,建立“类”、“故”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2、影响: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墨子死后,他的一些弟子专门探讨逻辑学,称为“墨辩”。【以史为鉴】:你认为诸子百家思想中哪些思想对现代中国仍具有借鉴意义?1、儒家:2、道家:3、法家:4、墨家:仁义、礼节、诚信、忠孝、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人与自然和谐、辩证看问题、淡泊名利、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等。以法治国、与时俱进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提倡节俭、重视人才、严于律己等。4、百家争鸣的意义:①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③“百家争鸣”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其主张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思想核心:协调人际关系协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主张:“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治民”实质:代表奴隶主利益目的:维护西周的奴隶制统治秩序孔子的政治思想仁礼根本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①主观目的:③局限性:②进步性:合作探究: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德”、“礼”?孔子等儒家学派的主张为什么在当时不被采纳?“礼”的思想具有保守性.(1)评价:(2)不被采纳的原因:客观方面:主观方面:①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儒家“仁”的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因而受到冷遇。
本文标题:1、百家争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674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