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字体设计人类创造出具有指事性和思想性的符号和图画,并用来在陶器和岩洞等日用器皿和生活环境中记录信息,符号和图画演变成文字艺术和绘画艺术。一、字体设计概述随着商业和科技的发展,文字的应用门类和形式繁杂多样,世界各个角落无不闪现它的身影,在视觉艺术中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色彩、图形共同作为核心要素进行信息传达和艺术表现,字体设计自然而然地在现代设计教育课程体系中成为独立的一门课程。1、字体设计的概念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类记事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传承着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在文字的使用中,各地区伴随着各时期的文化和经济特征的差异,出现了各种文字书写形式,同时在人类审美需求的推动下,人类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创造不同的文字书写形式。文字的书写形式即字体,从造型的角度理解,字体就是文字的形体特征,是文字的造型设计、书写表现行为或技术以及所表现的文字的情感。字体设计是对文字的形、结构、笔画的造型规律、视觉规律和书写表现的研究,它以信息传播为主要功能,将视觉要素的构成作为主要手段,创造出具有鲜明视觉个性的文字形象。现代字体设计理论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发起的“工艺美术运动”和二十世纪初具有国际性的“新美术运动”(装饰、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是其强调的设计基本原理)。2、字体设计的功能字体设计具有信息传播与视觉审美的功能字体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文字的笔画、结构、字形特征和字体的设计原理,掌握字体设计的表现方法和基本思维方法,遵循视觉规律和设计规律,强调其适用环境,运用多种造型手段,设计出实用且符合视觉审美的文字形式。字体设计的目的是提高文字的可视性,增加思想性,强化简约性、美观性,使文字简洁、直观、准确地将更多的信息以视觉美的形式表现出来。3、字体设计的类别⑴按字形特征分按字形特征分为无饰线体和有饰线体无饰线体:指没有装饰角的字体。这种字体笔画的变化较少,折笔处不是很圆,一般都是现代字型。如:黑体、无饰线体等。有饰线体:指基本笔画的末端带有短小的水平或垂直装饰线的字体,笔画的宽度有一定的粗细对比。如:宋体、罗马体等。⑵按文字类型分按文字类型分为以汉字为代表的方块字体系和以拉丁字母为代表的字母体系。汉字按形成年代可分为: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宋体和黑体等。拉丁字母按形成年代可分为:楔形文字、象形文字、腓尼基文字、罗马体、无饰线体、哥特体、方饰线体和手写体及自由风格。⑶按字体的应用分按字体的应用分为印刷体、书法体和设计字体三类。印刷体:印刷技术所常用的各种字体,主要以文本形式传播信息,强调适用性与标准性。印刷体按技术分为:铅字印刷体和照排字体。铅字印刷体包括:宋体、仿宋、楷体、黑体等。4、文字设计的历史与发展世界各国的历史尽管有长有短,文字的形式也不尽相同,但世界文字在历经悠久的历史长河之后,逐步形成代表当今世界文字体系的两大板块结构:代表华夏文化的汉字体系和象征西方文明的拉丁字母文字体系。汉字和拉丁字母文字都是起源于图形符号,各自经过几千年的演化发展,最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字体系.汉字仍然保留了象形文字图画的感觉,字形外观规整为方形,而在笔画的变化上呈现出无穷含义。每个独立的汉字都有各自的含义,在这一点上和拉丁字母文字截然不同。因而在汉字的文字设计上更重于形意结合。拉丁字母文字是由26个简单字母组成的完整的语言体系,拉丁字母本身没有含义,必须以字母组合构成词来表述词义。其字母外形各异,富于变化,在字体整体设计上有很好的优势。(一)、汉字的历史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大篆小篆隶书(张迁碑)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草书(张旭)楷书(欧阳询)行书(王羲之)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宋代刻本制式文字体汉字印刷字体简介唐宋两代,经济发达,文化上出现了黄金时代。公元11世纪中叶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随后出现了印刷字体的写技与制字技术。今天,印刷字体以发展到各种不同的字体和规格近百种。印刷字体是报刊书籍等印刷品最基本和最常用的字体,要求十分严谨,特别强调字体的大小、黑白关系和艺术风格上的和谐统一。下面介绍几种常用常见的印刷字体。宋体——其特点是:横细竖粗,横划的右边及横竖转角处有装饰角(顿角);点、撇、捺、挑、钩的最宽处与竖宽相等;其尖锋短而有力,有:“横细竖粗撇如刀,点如水滴捺如帚”的顺口溜。横竖粗细比例为4:1,即横1竖4,因此,笔画之间对比极为鲜明。黑体——它的特点是所有笔画粗细基本相同,方头方尾,端庄平整,转角处都不留顿角。黑体浑厚稳健,庄重有力,比任何字体都更加醒目,书写也较为方便,不象老宋体笔画结构那么复杂,很适宜书写大幅标语、路牌。绘写印刷字体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汉字的基本特征是方形组合字,俗称方块字。一个字是否端正匀称,美观大方,取决于结构的好坏和笔划形态是否优美。在绘写汉字时应注意:(1)、横平竖直是绝大多数标准字体的基本规则,不过也有少数横划不平,竖画不直的,如:“斗”、“互”。(2)、掌握好平衡稳定关系对称形的字要基本左右对称;非对称字应注重重心居中;空白匀称。(3)、参差变化有少部分字的笔划或部首是相互穿插有机联系的,不能简单靠部首的组合,那样会把字写得松散,部首之间的笔划如能交错的,应注意穿插避让,重复笔划要注意变化。(4)、先主笔后副笔(5)、字面调整(二)、拉丁字母文字的历史拉丁字母起源于图画,它的祖先是复杂的埃及象形字。大约6000年前在古埃及的西奈半岛产生了每个单词有一个图画的象形文字。经过了腓尼基亚的字音字母到希腊的表音字母,这时的文字是从右向左写的,左右倒转的字母也很多。最后罗马字母继承了希腊字母的一个变种,并把它拉近到今天的拉丁字母,从这里开始了拉丁字母历史有现实意义的第一页。埃及象形文字腓尼基亚字母古罗马字母古希腊字母当时的腓尼基亚人对祖先的30个符号加以归纳整理,合并为22个简略的形体。后来,腓尼基亚人的22个字母传到了爱琴海岸,被希腊人所利用。公元前1世纪,罗马实行共和时,改变了直线形的希腊字体,采用了拉丁人的风格明快、带夸张圆形的23个字母。最后,古罗马帝国为了控制欧洲,强化语言文字沟通形式趋一,也为了适应欧洲各民族的语言需要,由I派生出J,由V派生出U和W,遂完成了26个拉丁字母,形成了完整的拉丁文字系统。罗马字母时代最重要的是公元1到2世纪与古罗马建筑同时产生的在凯旋门、胜利柱和出土石碑上的严正典雅、匀称美观和完全成熟了的罗马大写体。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称赞它是理想的古典形式,并把它作为学习古典大写字母的范体。它的特征是字脚的形状与纪念柱的柱头相似,与柱身十分和谐,字母的宽窄比例适当美观,构成了罗马大写体完美的整体。柱体上的罗马字体在早期的拉丁字母体系中并没有小写字母,公元4世纪--7世纪的安塞尔字体和小安塞尔字体是小写字母形成的过渡字体。公元8世纪,法国卡罗琳王朝时期,为了适应流畅快速的书写需要,产生了卡罗琳小写字体,传说它是查理一世委托英国学者凡·约克在法国进行文字改革整理出来的。它比过去的文字写得快,又便于阅读,在当时的欧洲广为流传使用。它作为当时最美观实用的字体,对欧洲的文字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卡罗琳小写字体安塞尔字体15世纪是欧洲文化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铅活字印刷术,对拉丁字母形体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原来一些连写的字母被印刷活字解开了,开创了拉丁字母的新风格。同时这一时期正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技术与文化的发展、繁荣迅速推动了拉丁字母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流传下来的罗马大写字体和卡罗琳小写字体通过意大利等国家的修改设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卡罗琳小写字体经过不断的改进,这时得到了宽和圆的形体,它活泼的线条与罗马大写字体娴静的形体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完满的统一。这一时期是字体风格创造最为繁盛的时期。18世纪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新兴资产阶级提倡希腊古典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产生了古典主义的艺术风格。工整笔直的线条代替了圆弧形的字脚,法国的这种审美观点影响了整个欧洲。法国最著名的字体是迪多(FirminDidot)的同名字体,更加强调粗细线条的强烈对比、朴素、冷严但又不失机灵可亲。迪多的这种艺术风格符合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是有现实意义的。在意大利,享有“印刷者之王”和“王之印刷者”称号的波多尼(GiambattistaBodoni)的同名字体和迪多同样有强烈的粗细线条对比,但在易读性与和谐上达到了更高的造诣,因此今天仍被各国重视和广泛的应用着。它和加拉蒙、卡思龙都是属于拉丁字母中最著名的字体。迪多体波多尼体一套完整的字母体系中,数字和标点符号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阿拉伯数字是11世纪从印度经由阿拉伯传到欧洲的。在早期的希腊、罗马文件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中的句子用小点分开,直到15世纪,随着印刷业的发展,标点符号才具有专业化。作业一1、以黑体和宋体书写自己的名字各一张(两个字的再任意选一个字),A4纸大小,以黑色填充,画面整洁。2、在一张A4纸上写:三个不同的黑体字母,临摹书上的变体字母。字体设计的原则一、易读性文字是几千年来经过人们创制、流传、改进而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改变。文字的形体和结构也必须清晰正确,一目了然,不能随意变动字形结构,增减笔画,使人难以辨认,从而失去文字的易读性。同时,在整行整幅的文字中,有其整体的美感,字距、行距和四周的空白要安排妥当,视线流动明确可循,才能提高阅读的效率。二、艺术性文字是由横、竖、点和圆弧等线条组合成的形态,在结构的安排和线条的搭配上,如何运用对称、均衡、对比、韵律等美学原理绘写出和谐、美观的文字,是字体设计的重要课题。同时,字体设计不仅要求每一个单字美观醒目,还必须使整行整幅的文字整齐统一,统一的风格,才能以它的艺术特色吸引和感染读者和观众。三、思想性字体设计必须从文字的内容出发,使之
本文标题:字体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706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