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区域地理——中国的气候
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学习目标]1.通过地图阅读识记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能够在我国一、七月等温线图上正确描述气温的分布规律,并正确分析其成因。2.通过地图阅读识记我国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能够在我国年等降水量线图上正确描述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正确分析其成因。3.了解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会判读我国的年均温和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图。4.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其对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1.在图1中填注:(1)在图中的适当位置填注“季风区”和“非季风区”。(2)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风向。(3)将图中字母代表的分界线山脉名称填在图中。2.在图2中填注:(1)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2)图中A、B两种气候的分界线名称;A、D两种气候的分界线名称;D、E两种气候的分界线名称。提示:1.(3)A~E: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2.(1)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E高原山地气候。(2)A、B之间:秦岭—淮河;A、D之间:大兴安岭、太行山;D、E之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考点一气温分布与温度带1.气温分布特点(1)冬季:南北温差大,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2)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2.温度带划分及主要分布地区温度带分布A热带西双版纳、雷州半岛、海南岛、台湾岛南部B亚热带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C暖温带华北平原、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D中温带内蒙古高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准噶尔盆地、东北平原E寒温带大兴安岭北段F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北部我国1月、7月气温特点比较一月(冬季)七月(夏季)等温线分布特点等温线密集等温线稀疏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原因①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①虽然北方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但白昼时间方,北方白昼比南方短,日照时间短,获得的太阳辐射少;②北方临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影响大,加剧了北方的寒冷,扩大了南北温差比南方长,日照时间长,因而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不比南方少;②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极值气温及原因气温最低处:漠河原因: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少,邻近冬季风源地气温最高处:吐鲁番盆地原因:①盆地地形,地面不易散热,且外界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②该地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气温最低处:青藏高原原因:地势高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一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8℃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海岸线B.纬度C.地形D.大气环流(2)昆明和台北纬度位置相近,但温度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有()①地势高低②距海远近③寒潮影响④洋流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1)B(2)C考点二降水和干湿地区1.降水的时空分布(1)空间分布(2)时间分布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秋季节年际变化大:主要受夏季风势力强弱和进退时间早晚的影响2.干湿地区的分布代号干湿地区干湿状况分布地区A湿润地区年降水量>800毫米降水量>蒸发量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的东部、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B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400毫米降水量>蒸发量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C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0毫米降水量<蒸发量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D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毫新疆、内蒙古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米降水量<蒸发量部我国降水的成因、分布及影响我国的降水主要由夏季风带来,夏季风的风向和强弱成为影响我国降水时空分布规律的决定性因素,其具体的关联性影响如下表:基本特点(规律)原因影响名称内容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给我国带来丰沛降水的是来自东南部海洋的夏季风,我国东南部沿海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远离海洋,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东南部湿润,越向西北内陆越干燥时间变化季节变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五月至九月的夏秋季节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得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得晚,南涝北旱年际变化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夏季风进退规律异常造成降水的南北差异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由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决定的形成北方的春旱和夏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和伏旱[特别提醒]1.依据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现象(1)雨带的形成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陆地上的冷空气相遇,暖湿气流上升到冷空气之上,形成锋面雨带,雨带推移到哪里,哪里进入多雨时期,其未到达地区或离开地区则处于少雨的干旱时期。(2)雨带的推移规律①南部沿海五月中旬:夏季风在此登陆,雨带开始北上十月:雨带退出大陆②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月中旬,雨带推移至此,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时节③华北、东北地区七、八月份,雨带推移至此,北方进入雨季九月份,冬季风增强,雨带迅速南撤(3)北方春旱、江南梅雨和伏旱的形成①春旱:春末夏初,华北一带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还未到达,降水少,又正值农作物播种、生长季节,需水量大,形成春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②梅雨:六月中旬,夏季风北上,锋面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长时间滞留,细雨连绵长达一个月之久,形成梅雨天气。③伏旱:每年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天气晴朗干燥,形成伏旱,给水稻的生长带来威胁。2.我国降水最多、最少的地区(1)台湾的火烧寮成为我国“雨极”的原因①地形因素:火烧寮位于台湾省东北部台湾山脉东侧,处于夏季风迎风坡位置,多地形雨。②洋流因素:火烧寮沿岸有台湾暖流流经,起到增温增湿作用。(2)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降水最少的原因①海陆位置影响:托克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②地形影响:地处吐鲁番盆地内部,焚风效应显著,以下沉气流为主,难以形成降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同学绘制的示意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其错误点及理由分别是()A.“北方的冷空气”——这个季节不存在B.“暖湿气流”——气流方向错误C.“副高控制下晴热”——副高控制下多阴雨天气D.“锋面雨带”——锋面雨带在副高北侧(2)图中副高所处位置,一般出现的月份是()A.五月B.六月C.七月D.八月解析:第(1)题,“暖湿气流”应由海洋吹向陆地,应为高压南侧的东南方向。第(2)题,每年的6月中旬到7月中旬,雨带推移到长江流域,形成梅雨天气。答案:(1)B(2)B考点三中国的气候特征1.季风气候显著(1)成因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2)季风气候特点:①冬季风:寒冷干燥;②夏季风:温暖湿润;③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a大兴安岭—b阴山—c贺兰山—d巴颜喀拉山—e冈底斯山。2.气候类型复杂多样(1)成因:我国既跨多个温度带,又有多个干湿地区;地势高低不同;地形多样,各地气温、降水组合不同。(2)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①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台湾南部。②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③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④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⑤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横断山区北部。3.气象灾害多发(1)寒潮:发生在每年的秋末、冬季和初春的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只有西藏、云贵地区、台湾和海南岛受其影响较小。(2)台风:发生在每年的夏秋季节的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3)旱涝灾害: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交替出现。【点拨】季风区的范围是以夏季风的影响来划分的,夏季风影响显著的地区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显著或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冬季风的影响。1.我国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台湾和海南岛受寒潮的影响非常小的原因寒潮是由冬季风造成的,台湾和海南岛受其影响小的原因主要有:①台湾和海南岛距冬季风的源地远且沿途受高大山脉阻挡,冬季风到达时势力已非常弱;②它们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2014·高考四川卷)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6.59.013.018.022.025.027.527.523.018.013.58.0降水量/mm16173174118148177139141843918(1)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2)分析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解析:该题以等高线图、气候资料表呈现该区域的相关信息。(1)该地气温夏高冬低,年较差较大,最冷月均温高于0℃。(2)该地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冬春季少雨、低温,夏季多雨,可能易发生旱灾、洪涝、冻害等自然灾害。答案:(1)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四季分明。(2)冬春遇寒潮(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遭受冻害;冬春降水少,春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遭受旱灾;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考向一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分析1.(2015·高考广东卷)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该省位于我国的()A.西北地区B.华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南地区(2)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A.河流泥沙含量B.地形起伏C.西南季风强弱D.土壤厚度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经纬度和省区轮廓可知,该省为东北地区的吉林省,故选C。第(2)题,由题干文字材料可知,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是由水汽凝结形成的,因此对雾形成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大气运动状况及凝结核的多少等,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多,是因为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大气中水汽含量多,而向西北方向,受山地阻挡,降水少;河流的泥沙含量和土壤厚度对雾的形成影响不大;吉林省不受西南季风影响,故选B。答案:(1)C(2)B考向二中国气候特征分析判断2.(2014·高考安徽卷)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据此完成(1)~(2)题。(1)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季风D.海陆位置(2)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解析:第(1)题,我国34°N以南、104°E以西地区主要是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这里地势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气温较低,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所以该范围内亚热带分布范围小。故B项正确。第(2)题,温度带的划分主要以积温为依据,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与1月份0℃等温线大致吻合。由于我国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导致我国冬季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明显偏低,因此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故D项正确。答案:(1)B(2)D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3题。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人为因素D.距海远近解析:选B。由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甲、乙两地为山东半岛上的山地丘陵,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B。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地形B.地形、海陆差异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D.纬度
本文标题:区域地理——中国的气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750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