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利率效应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利率效应姓名:孙勇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周光伟20081201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利率效应作者:孙勇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邵国华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理论探讨2005,(1)1997年以来,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实施着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诚然,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对维护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角度上来看,其运行的效果远未尽如人意.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影响我国货币政策难以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2.学位论文胡云剑中国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的数量效果分析2006一、选题目的本文以我国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通过货币市场影响股票市场价格,进而通过股票市场影响实体经济过程的数量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通过我国股票市场途径传导货币政策不通畅的原因,进而对疏通我国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相关建议。股票市场十多年来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影响宏观经济的一支重要的力量,随着股票市场的日渐壮大,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和逐渐规范,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也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股票市场成为商业银行以外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另一条重要的途径”①。而长期以来我国偏重于以银行体系为中介的传导,学术界和操作层对股票市场为中介的传导机制重视不足,从而影响到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目前国内学者从各个侧面研究了股票市场与中国的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但是对股票市场发展起来以后,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框架问题尚没有一个系统的研究,很少举出数据或实证支持其分析。在有限的实证文献中运用的实证方法有值得探讨的地方,国内的一些研究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上传导方面的定量研究中,采用系统的建模思想,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并且注重细节的论文并不多见。因此,作者选择了以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的数量效果为研究题目,首先对中国近十年的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运行机制做一个整体和系统的回顾,并着重通过建模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数量效果进行刻画,力求找到其数量特征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思考。二、本文的思路和结构框架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对已有的研究做出一个阐述及评价,进而得出本文的结构安排。第一章主要对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论性的阐述和描述性的分析。首先阐述了我国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由于中国股市的发展引起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化;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的框架,将我国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划分为:内部传导和外部传导。对我国货币政策通过货币市场影响股票价格进而影响实体经济过程进行描述性分析,这是后面建立数量模型来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的基础。第二章主要从计量经济学建立模型发展的过程出发,比较和评价在建立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中常用的三种实证方法:联立方程组方法、简化性模型、向量自回归(VAR)①。接下来就传统的计量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缺陷问题,阐明了VAR和脉冲响应函数的特点,以及其在数据描述、预测和政策分析三个方面所具有的优势,然后进一步对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货币冲击分析方法从数学和经济学两个角度进行了描述,确定了本文中建模的主要内容和步骤。第三章主要采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内部传导(由货币市场到股票市场)及外部传导(由股票市场到实体经济)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并进行分析、进而给出政策建议。三、实证结果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的理论和实证较为系统的分析,形成了一些与现有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相比更具有自身特点的结论,具体体现在:(1)M0、M2和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化可以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化,也就是可以解释股票价格的变化。而M1与股票价格则没有相互因果关系,同时,股票价格的变化并没有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2)M0、M2以及同业拆借利率都和股票价格存在着一个协整向量,它们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3)增加货币供给量对股票价格有一定的正方向影响,尤其是M2,对股票价格有较大的影响,M1对股票价格影响不显著。对这个结果的解释是,在我国证券市场中,中小投资者占据主流地位,股票市场的资金大多都来自于居民储蓄和现金。这样,以企业和机关团体存款为主的M1的变化对证券市场的冲击就不是很大。利率对股票市场有一定的负相关影响,可见在我国银行与股票市场属于“资金竞争”关系。(4)总体来说,货币政策变量M0、M2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较大,其中M0和M2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更为显著,这表明:较之调节利率,中国人民银行的改变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更大。(5)在从股票市场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传导机制中,股票市场的变化并未通过财富效应和“q效应”等途径影响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进而对总产出或国民收人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并未发挥显著作用。本文的贡献之处在于:1、在研究内容上,重点分析资本市场(主要是股票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并把它作为与商业银行为中介的传导并行的另一条重要的传导机制。考虑货币政策通过货币市场影响股票价格,再由股票价格影响到实体经济的过程,本文采用系统的建模思想,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并且注重细节。2、在研究方法上,从计量经济学建立模型发展过程出发,比较和评价利用建立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及其传导过程的实证研究中常用的三种实证方法:联立方程组方法、简化性模型、向量自回归(VAR)。接下来就传统的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的缺陷问题,阐明了VAR的特点以及其在数据描述、预测、政策分析三个方面所具有的优势,然后进一步对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货币冲击分析方法从数学和经济学两个角度进行了描述。3、在研究的结果上,比较了中国人民银行两大货币政策的变量:货币供应量与利率的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大小,得出,较之调节利率,中国人民银行改变货币供给量的措施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更大的结论。由于本人学识和水平有限,文中疏漏在所难免,敬请老师、同学批评指正。3.期刊论文郑春梅.ZhengChunmei货币传导机制与非货币资产传导机制分析——兼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经济问题2007,(3)货币传导机制和非货币资产的传导机制对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就理论上而言,许多学者从货币资产和非货币资产的传导机制的角度对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货币主义研究的货币传导机制将这一传导过程由间接变为直接,而现代的经济学者们对传导机制的分析,则将最新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在其中,这使经济理论的分析更加接近了现实.然而,这些理论分析的经济前提在中国的现实中往往难以具备,这使中国按照理论传导机制而制定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4.学位论文张驰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研究2007货币政策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措施之一,在一国的国民经济运行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般来说,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利率、信贷、资产价格等渠道,经过金融部门、金融市场,作用于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三个变量,进而影响实体经济,发挥其调节宏观经济的功能。这个路径就是论文将要研究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传导机制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着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1998年到2002年间,为了刺激内需,中央银行大幅降低利率,在此期间,我国却出现了持续的通货紧缩,这一阶段货币政策作用效果并不理想;相反,针对于2003年下半年以来投资过热、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扬、货币信贷增长过快和资源约束偏紧的经济现实,央行采取了提高存款准备率以及提高存贷款利率等措施调控经济的“过热”倾向,虽然目前为止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已经回落,但经济中产生通胀的因素仍然存在,并且经济存在着“硬着陆”的风险,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同样受到置疑。因此,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由于各自观察的角度和强调的因素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认识存在许多流派的观点,这些学派的观点归结起来,认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货币传导渠道、银行贷款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和金融资产价格渠道等。这些不同的传导渠道观点中,有的相互交叉,或者存在相似之处,但货币政策传导主要有两个基本渠道:一是货币传导渠道,这种观点主要分析利率、汇率变动如何对宏观经济变量产生影响;二是信贷传导渠道,这个学派观点是对银行贷款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的综合,主要通过银行、企业、居民家庭财务状况和银行信贷条件的变化,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对信贷传导机制的存在及其主导性作用,西方学者存在着广泛的争论。我国正处于一个由封闭的计划经济体系转向开放市场经济体系的过渡阶段,1998年以后,我国的经济环境和货币政策调控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转型期,笔者认为信贷传导机制在我国存在且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通过回顾西方理论,对货币政货传导机制进行了分类阐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为货币传导机制和信贷传导机制两大范畴,其中,从广义上讲,信贷传导机制是资产负债渠道和银行信贷渠道的统一,从狭义上讲,信贷传导机制就是银行信贷渠道。后文研究的重点是狭义的信贷传导机制,即银行信贷渠道。第二章主要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存在的可能性及其传导过程中的特征。首先,本章提出信贷传导机制存在需满足的三个基本条件,进而逐条论证这些条件在当前中国货币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可能性;然后,立足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历史实践,研究了从封闭的计划经济体系到开放市场经济体系的过渡阶段,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的变化。最后从理论上和实践中得出结论——信贷传导机制在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本章用了大量篇幅,对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进行了分阶段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可贷资金来源和总量控制角度,分析中央银行对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第二,从商业银行可贷资金运用和贷款结构着手,分析商业银行和企业对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第三,地方政府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第四章,措施和政策建议:提高人民银行分支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水平;积极探寻中国商业银行的再生之路,完善其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建立风险与收益相对称的委托代理制度,破除县域金融服务真空;加强金融体系外的改革,重塑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实行区别的信贷政策。论文的主要观点是:1.中国的信贷传导机制在中国是存在的。从理论上看,我国具备信贷传导机制存在的三个基本条件:第一,由于我国正逐渐过渡到以市场定价为主的经济,经济中存在垄断竞争、交错定价等因素,从而使价格具有粘性。价格在短期内不能随货币供应迅速充分的调整,因此货币供给的变化至少在短期内会影响真实产出。第二,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单一的资产负债结构,当央行执行货币政策,改变银行体系的储备货币时,商业银行一方面很难通过买卖证券来调节流动性,另一方面在流动性不足时也难以通过其他替代性融资工具来吸收资金,银行信贷必然受到影响。即在信贷传导机制中,央行在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可贷资金的变化这一环节上是有效的。第三,我国仍然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制,部分非金融机构难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资金来弥补银行信贷的减少。第三个基本条件在我国也是成立的。在实践中,我国宏观经济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经历了中央银行直接制定信贷计划到间接调控制度确立的转变,在各个阶段中,信贷渠道都发挥了重要作用。2.在信贷传导过程中,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企业和政府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起着不同的作用。从中央银行的角度看,监管职能分离后,在新的体制架构下,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贯彻执行货币政策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同时,中央银行虽然不能影响商业银行资金的来源,但是可以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商业银行可贷资金的变动。总之,银行信贷渠道的“中央银行主导阶段”的传
本文标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利率效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760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