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教育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教育摘要:音乐新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小学音乐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起始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关键的作用。作为小学音乐的教育者,我们应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努力探索寻求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依此发掘学生的潜能。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育创新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也是教育的灵魂,创新的根本就是依靠教育和人才。音乐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科学的发现、艺术的创作,都需要有创新求异的思维、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倾向,以及创造性的人格品质。而以“创造”为主题的音乐教育模式更应该是鼓励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主动去探索和创新。一、创新教育的提出20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得(J.A.Schumpter)首次将“创新”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他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年)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理论”,以后又在其他著作里加以应用和发展。1942年,熊彼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一书出版,标志着他的“创新理论”体系最后完成。创新教育的特征包括:1、教育主体个性化教育主体个性化,是指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自主性,依据学生的志趣、特长加以引导,培养个性独立和富有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个性”是一个人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的综合体现,它鲜明、直接地体现为人的独特性。而“独特”本身就含有“不同”、“差别”、“突然”、“超越”之意,表现出与“创新”相同与相似的目标与含义。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个性孕育创新。创造心理学提醒我们:人人都有创造欲望,人人都有创造性。每个个体在认知兴趣、能力以及气质、性格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每个人也都希望表现出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意义。教育必须承认这种差异,并赋予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机会和权利,让他们通过选择,在自己擅长的方向上去发展,以自己独特的理想和优势去超越、去突破、去创新。2、师生关系民主化师生关系民主化,就是要在教育中,革除一切对待学生不公平的现象,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民主化是个性化的前提。民主、平等、自由、公正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教育必须参照这一价值目标,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该从“权威”的心态中,从“严格管教”的行为模式中走出来。对学生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微笑;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宽容;少一些约束,多一些尊重。真诚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欣赏他们,鼓励他们。创造,需要无拘无束的气氛;创造,要求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呼吸”。以强制和粗暴的方法使学生服从命令,只能把学生变成驯服的羔羊,或者逼着他们带着不满,从紧张、回避走向欺骗、反抗。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里,学生才能感觉到爱和尊重,从“客体”变为“主体”,乐观而自信;才能不“惟书”不“惟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质疑;才会变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蓬勃的创造力。3、课程设置综合化课程设置综合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德、智、体、美要设置齐全,不可畸重畸轻;二是指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要有合适比例,不可顾此失彼。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塑造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个性。艺术教育能升华人的精神,改变人的行为。特别是它对右脑功能的提升与开发,使人获得了创造的思路与灵气。长期以来,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课程体系中,艺术教育一直处于最受轻视的地位。其实,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科学家大都是热爱艺术的。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不同的一面,但更有相通、互补的一面。正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创造性思维往往在不同学科知识和思维方式的交叉渗透中产生。据统计,世界各个领域1000位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中,百分之七八十都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对解冻思维僵化,拓展思维方式,激发创造灵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构成了学校课程体系的完整结构。教育改革以课程改革为先导,课程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实施创造教育目标,最为艰巨的工作就是相应的课程体系的建立。否则,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目标往往会因为失败的课程体系而付诸东流。4、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是指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切实发展学生的智力。其基本指导思想是强调启发,反对注入。5、教学评价科学化教学评价科学化主要解决“评什么”和“怎样评”的问题。它应以重视个性为指导原则,从注重共性转向肯定个性,从知识测验转向多种能力测验,从重结果评价转向重过程评价。评价只是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但评价却以它对教育、教学工作极强的导向、激励、调控功能而发挥着重要的杠杆作用。没有考试制度的改革,实施创新教育就难以找到突破口。二、创新教育的社会氛围“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一理念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从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中国音乐作品,也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是教师、学生、社会氛围的综合体。必须综合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将音乐教育推上更高的台阶。三、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充分利用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独特的审美功能,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音乐教育观,注重学生的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充分展示音乐教育的感染、想象、激励、启迪、陶冶、创新等方面绚丽的火花,为铸造新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而贡献自己的才能。音乐教师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除了面临自我改造外,还有与社会关系,学生关系。自我的改造是时代教育的要求,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根本。教师与社会关系,这里所讲的是服务于创新教育的社会关系。社会包含大量的教育资源,相关个体应该发挥有效资源进行互动合作,加强信息资源的交流。这即符合了社会的需求,又增加了各自的活力。教师与学生关系,让学生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这就要从他们的兴趣作为出发点,发挥他们的音乐潜力。时代的发展使学生所接受的信息量迅速的加大了,其中糅合了许多的审美因素,比如说对流行音乐的审美观,这就需要教师作为引导,正确的认识审美之间的关系,即要利用兴趣作为切入点,又不能被一些个体化的点局限了审美观。我们应彻底改变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法,通过自觉乐感的培养,发展人的创造性思维。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引导者,发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帮助他们产生创造的欲望,实现创造的结果。比如:湘版一年级的音乐下册课本上有一个单元就是让学生找出声音的强弱,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发现力。找出一些平时大家不注意的声音并不是很难,但是要怎么样让学生感受到在声音会变成音乐,并且会变成什么样的音乐,这些音乐在特殊的时刻又会对同学们有着怎样的影响呢?这就需要老师们不能像平时的传统知识传授方法来讲课,而是应该注重引导和启发,对于学生回答出的问题,老师们就应该注意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为标准答案,并且如果单纯的只注重标准答案,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消磨了同学们的创造能力。四、创新教育的主体——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发挥他们的主体性,重要的是在于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充分地表现,展示他们的潜能,积极地进行引导和开发,使学生的才华得以充分地展示和开掘,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光彩!自由是人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为他们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帮助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展开自由的想象和勇敢的表现,充分享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这是我们音乐教师的职责。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求,而音乐恰好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通过聆听音乐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音乐创造活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现形式,而创造意识也就是在他们的自我表现和自我想象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营造自由的气氛,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给学生以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这是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需要。五、如何在实践中贯彻创新教育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个人素质、调整知识结构以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转变教育观念,调整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式,这些都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学科,音乐的某些规律性知识需要向学生传授,但音乐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只能靠想象力去再创造。对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则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要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凭借音乐交流审美信息,这里没有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那种权威性和强迫性,教学双方完全是一种平等的的关系。音乐教师要勇于从传统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教学设计师”、“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伙伴”,为学生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允许质疑,鼓励探索,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体验与独立思考。如果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说,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则应体现较强的民主意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基础教育是义务教育,无论学生是否具有音乐天赋,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音乐教育要敞开胸怀,真诚地拥抱每一名学生。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鼓励音乐创造“艺术就是情感”,音乐美实质上就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音乐的美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
本文标题:浅谈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760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