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组成员:杨晨、黄康明、赵宸、徐建欣简介:•在中国民居中,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齐名,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山西民居中,最有特色的当首推窑洞,这是一种颇有古风的居住形式。•山西民居另一特色就是砖瓦四合院,大多存在于汾河平原。山西特色建筑——窑洞挖掘土窑作为居室,是一种穴居形式,其渊源十分古老,《礼记·礼运》说:“昔者先王宋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木曾)巢。”《孟子·滕文公下》也说:“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这里所说的“营窟”,就是挖成的穴居住室,它是古人类在学会构筑地面上的土木结构的房屋之前所住的居室。窑洞的起源:山西地处黄土高原,黄土质地坚硬,开挖洞穴不易倒塌,再加木材较少,所以自古以来,窑洞就成为人们居住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明代无名氏的《过河曲》诗,刻画了晋西北山区的窑洞风情:“山路崎岖沟涧多,此心兢业畏磋跎,玉蹄铁勒高低步,白雪黄沙上下坡,土屋不闻鸡犬叫,人家犹恐寇戎过。”窑洞主要特点:顶上覆土,内部下面方型上面拱型(应天圆地方之说)。多数后面比前面稍窄,呈喇叭形。常见的单间窑洞宽3.5米左右,高3-4米,深5-9米。前面有木结构、带门和格子窗的外壁。内部墙面上抹泥、熟石灰或掺石灰的泥,还可以贴纸和窗花进一步装饰。窑洞前的地面平整后,在周围围以土墙。窑洞的修建,庄面子一般高至九米,长十七至二十三米,用镢头修刮成水波等花纹,正面挖窑三至五孔,侧面根据地形也可挖一至三孔窑,前面取土为平空地,一般为三面筑墙,修建大门门楼。窑洞一般高四米,宽八尺至一丈,深三丈,正面的主窑比其他窑洞略高,作正堂为长辈居住。窑口砌墙安门窗,一般为一门三窑洞或一门二窗,靠窑顶的窗子称天窗。窑内靠山墙均盘有土炕,土炕一边紧接山墙,一边紧连窑壁,留有炕洞门,“烧柴点炕,满窑生暖,主窑坐炕,其乐融融”,修窑洞一般以山形走向,避湿就干,避低就高,避阴就阳。山西特色建筑——砖瓦四合院山西四合院的产生山西的砖瓦四合院大都存在于汾河盆地的小平原上,这里的地形不便于挖窑洞,而黄土和煤炭却是烧制砖瓦的原料,这就造成它产生的有利条件。当然在这些地区广大人民群众主要还是使用土坯造墙炉渣抹顶的平房,或部分用些砖瓦。但明清以来,山西商业活动发达,特别是清中叶以后票号商业发展很盛,积累了相当财富,在山西平川地区,修建砖瓦房极为盛行,一般是四合院三合院,也有一进两院三院者,甚至有联串几个大院形成建筑群的。如在襄汾县丁村和祁县乔家堡现作为民俗博物馆的建筑物就是其中的代表。正如清代传教士刻画的那样,“在乎原地区,许多村庄的房屋是平顶的,而盖的好的房子带有高高的塔楼,呈现出城寨的式样。甚至在不能修建这种精美建筑的地区,大多数山西房屋也有坚固的砖墙和瓦顶”。这种砖瓦房四合院除了适合自然条件而外,无疑也是当时小农经济商业资本的需要,同时也是几世同堂大家庭家长制的产物。因为当时家庭实际上既是一个生产单位也是一个消费单位,四合院三合院以至多进的建筑群正是适应这种条件和要求的居住形式。乔家大院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祁县乔家堡村,属于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建筑面积达4175平方米。乔家大院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囍”字形,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被专家学者誉之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进入乔家院大门是一条长80米笔直的石铺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坡。西尽头处是乔家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护院。乔家大院依照传统的叫法,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乔家大院还有更迷人处,那就是随处可见的精致的板绘工艺和巧夺天工的木雕、石雕和砖雕艺术,雕刻品个个都有其民俗寓意。山西平遥古城山西省最著名的历史文化景区莫过于平遥古城,这座拥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一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环绕古城的城墙还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墙之一。平遥曾是清代晚期中国的金融中心,走进这座曾经富丽繁华的古城,处处可以感受到晋商文化熏陶的气息。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就是在平遥诞生的,“日升昌”所处的这条街后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华尔街”。古城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城墙、衙门、寺庙、道观、钱庄、镖局、当铺等应有尽有,同时这些古建筑还各自伴随着不少流传下来的有趣的民间故事。地理位置•位于山西中部,地处汾河冲积平原与山地相交地带,西距汾河约6公里,中都河分两支绕过城南和城东而注入汾河。•远方有麓台山和超山•地方行政中心府、县城城市地位城市特点城的平面成方形,南城墙随中都河走向调整作屈曲状。城墙周长6.9公里(6162.68m),占地约3平方公里。四角建角楼,东南角另建一座魁星楼,地台(楼)71座,垛口3000个,象征孔子3000弟子和72贤人。龟城•全城坐北朝南,偏东15度,顺应常年主导风向,最大限度的保证阳光照射。•城市迎山接水,后有“龟前戏水,山水朝阳,城之攸间,依山为胜”之说。城门六个:东西各二(太和门、亲翰门,永定门、凤仪门),南北各一,门内均有瓮城。瓮城外城门均朝南开,与二道城门成直角,便于对来犯之敌进行瓮中捉鳖式攻击。下东门瓮城两道城门呈直线。城内道路以东西南北四门大街为主干组成不规则方格网系统。其中南大街在明代是主要的商业街道,在清代由于票号的出现,金融中心转向西大街。大街约宽10m,小街3~4m,小巷不足2m。南大街和东大街的交汇处附近设置市楼。城周边道路干字形商业街主动脉道路道路县衙及察院等行政中心位于城中偏南。南门内大街上建市楼称“金井楼”,是全市商业中心。这种弃钟鼓楼而设市楼的做法为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一个个案,与该城曾为明清金融中心有关。儒学、文庙、城隍庙分布于县前东侧,武庙在西侧,仓库与驿站靠近东门。山川、社稷、邑厉三坛分别在城外东南、西北、东北三方。平遥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县城原型,有“龟城”之称。街道格局为“土”字形,建筑布局则遵从八卦的方位,体现了明清时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城内外有各类遗址、古建筑300多处,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小结:•在山西民居中,不论是窑洞还是砖瓦房,都还具有另外两个共同特点,就是土炕与炕围。•山西民居的特色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显示出历史上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与自然作斗争的智慧,也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
本文标题:浅谈山西民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760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