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08-2020年)
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08-2020年)福建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福建省交通厅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战略部署,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沿海港口岸线资源,促进沿海港口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更好地服务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及《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福建省交通厅联合编制了本规划。本规划是沿海港口的空间分布规划,也是省内最高层次的港口规划,将指导全省各沿海港口的规划编制与建设发展。一、港口发展与布局现状我省建港岸线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独特,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全面推进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的过程中,港口已经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资源、一大优势、一大潜力”,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扩大对外开放、服务全国大局、促进两岸交流的有力支撑和重要平台。(一)港口发展与布局现状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省沿海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厦门港和福州港为主、其他港口加快发展的格局。至2007年底,我省沿海港口共拥有生产性泊位49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89个;沿海港口2007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36亿吨,集装箱686万TEU。现状详见表1。表12007年全省沿海港口现状表港口码头长度(米)泊位数(个)其中:深水泊位数(个)通过能力2007年完成吞吐量(万吨)其中集装箱(万TEU)(万吨)其中集装箱(万TEU)合计48191495891735780123603686厦门港171041324171525558117463福州港142741533251431386433120泉州港8402661233181016215102莆田港2439372401316130.9漳州港150921038825330宁德港446386295526910.3随着我省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厦门、福州两港的综合运输枢纽作用更加凸显,其他各港也得到快速发展。厦门港依托经济特区,凭借良好的腹地经济环境和发展集装箱干线运输的区位优势,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集装箱干线港和沿海主要港口。福州港依托省会城市的优势,港口建设逐步由闽江口内港区向外海深水港区发展,在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交往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泉州港已成为全省最大的内贸集装箱港,同时依托石化产业基地,在促进泉州市外向型经济和临港工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莆田港以木材、粮食等散杂货运输为主,其优越的港口资源为临港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漳州港以矿建材料及石化运输为主,带动地方经济和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宁德港以服务地方经济的散杂货运输为主,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临港工业项目的落地,优越的港口资源逐步得到开发和利用。(二)综合评价随着我省沿海港口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港口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1.港口吞吐量持续较快增长,沿海港口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与国民经济保持了同步较快增长,2000~2007年间GDP年均增长13.7%,同期我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19.5%,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22.9%。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原材料和生产生活物资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货物主要通过沿海港口运输,全省石化产业所需的原油全部从我省沿海港口进入,经沿海港口调入的煤炭占全省煤炭总调入量的89%,粮食占全省粮食总调入量的60%左右,沿海港口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图1福建省沿海港口吞吐量与GDP相关关系图2福建省沿海港口外贸吞吐量、外贸集装箱吞吐量2.对外开放日益扩大,沿海港口成为我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对外贸易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外贸吞吐量也随之迅速增长,2007年达到了7182万吨,是2000年的2.55倍。目前,全省开辟了107条国际航线,与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据统计,我省95%以上的外贸货物通过港口运输。沿海港口已经成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承接国际和台湾等地区产业转移、参与国际和地区竞争、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重要战略资源。3.临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不断发展,沿海港口成为我省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托近年来,我省积极抓住我国冶金、能源、船舶等大型重化工业布局向沿海地区调整转移的机遇,利用主要港湾,依托工业园区、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台商投资区、保税园区等,加快发展临港工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经济要素聚集和产业集群。厦门、福州、泉州等港口周边已经形成了一批以石化、冶金、电力、造船等为主的产业聚集区;同时,铁路、公路、航空与港口共同组成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的日益完善,加快了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推动了临港物流业的发展。沿海港口在优化产业布局中的作用更加突出。4.两岸“三通”基本实现,沿海港口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与人员往来的重要口岸我省沿海港口率先与台湾本岛及金马澎地区开通直航的码头泊位有23个,航线27条。至2007年底,厦门、福州两港与台湾高雄港间集装箱班轮试点直航累计运营1.87万航次,承运中转集装箱500万TEU;我省沿海与金马澎间直接往来客运双方共运营26048航次,运送旅客268万人次,货运双方共运营4546航次,运载货物500万吨。根据2008年11月4日签订的《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我省沿海福州、松下、宁德、泉州、肖厝、秀屿、漳州、厦门等8个一类港口口岸全面对台开放。12月15日福州港、厦门港、泉州港正式开通我省沿海与台湾各主要港口间的海上集装箱班轮和散杂货不定期双向航线。沿海港口在促进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密切两岸人员往来、推动两岸直接“三通”中起到重要作用。图3“两门”、“两马”直航以来完成客运量(单位:人次)(三)存在问题1.港口资源利用不尽合理,一些岸线后方陆域无序开发,岸线资源利用不够充分。2.港口布局不尽完善,泊位小而散,重点不突出。码头建设存在结构性矛盾,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缺乏公用大型码头,缺乏规模效应。3.港口集疏运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现有铁路进出省通道等级低,输送能力不足;疏港公路通道有待完善,综合交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二、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一)经济社会发展对港口的需求随着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的扎实推进和海西效应的不断增强,我省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预计到2017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比全国提前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港口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我省正着力提高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信息、石化、机械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临港重化工业,重点发展造船、石化、汽车、冶金、浆纸及木材加工、能源等产业,走符合我省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将带来临港工业运输量的大幅增长,要求港口拥有更强运输能力、更高装卸效率,实现规模化发展。2.外向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外贸易是推动我省港口运输特别是集装箱运输持续较快增长的重要因素。我省依托面对台湾、北接长三角、南承珠三角的优越区位,扩大对外开放和改善投资环境,承接新一轮国际和台湾等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建设厦门海沧保税港区和福州江阴保税物流园区,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保持外经贸平稳发展。这一进程将推动国际化大生产、大流通,要求港口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和专业化的综合服务。3.闽台交流合作不断深入依托“五缘”优势,我省着力拓展“六求”作为,闽台经贸交流与合作领域逐年扩大,人员往来频繁。随着两岸关系发生积极的重大变化和两岸“三通”的基本实现,闽台经贸、农业合作、旅游双向对接等方面积极推进,两岸间的客货运输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加快我省港口发展,充分发挥港口窗口、平台作用,将进一步拓展闽台交流合作。4.与周边省份的区域合作持续强化沿海港口不仅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依托,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交往的重要出海口。随着海西建设的不断推进,周边省份积极呼应,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趋完善,海峡西岸经济区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及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对外交流作用将日益强化。我省沿海港口将进一步发挥沟通中、西部地区,引进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装备的纽带作用,为促进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提供一条快捷顺畅的对外开放战略通道。(二)吞吐量预测根据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港口的需求,采用定量和定性的预测方法,以2007年吞吐量为基础,分析预测海西港口群未来吞吐量发展趋势为:2010年总吞吐量达到3.3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为1100万TEU。2015年总吞吐量达到4.8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为1900万TEU。2020年总吞吐量达到6.3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为2800万TEU。具体预测情况详见表2,吞吐量分货类预测详见附表1。表2福建省沿海港口吞吐量预测表项目单位2007年实际2010年预测2015年预测2020年预测总吞吐量亿吨2.363.304.806.30外贸亿吨0.721.152.293.22内贸亿吨1.642.152.513.08集装箱万标箱686110019002800图4福建省沿海港口吞吐量预测三、港口发展的战略目标按照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总体部署,立足服务全国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依据《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坚持“四求先行”、“四个重在”的要求,充分利用沿海港口资源优势,加强和统筹港口、通道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大重要港湾的整合力度,建设厦门港、福州港等主要港口,加快开发建设泉州港、莆田港、漳州港和宁德港,逐步形成面向世界、连接两岸三地、促进对外开放、带动临港产业、服务经济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海峡西岸港口群,使我省沿海港口在全国沿海港口中的地位有较大提升,港口对腹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有明显增强。(一)近期目标到2010年,全省沿海建成一批规模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程度高的码头,港口资源有机整合,港口结构趋向合理,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集疏运条件进一步改善,临港产业进一步发展。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厦门港的集装箱干线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重要枢纽地位不断巩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福州港的国家综合运输体系重要枢纽地位逐渐形成,“两集两散”重点港区初具规模,其它港口逐步发展壮大。沿海港口吞吐量超3亿吨,形成2个亿吨大港,集装箱吞吐量超1100万标箱,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两岸“三通”需要。(二)中远期目标到2020年,全省沿海港口的布局、结构和功能趋于完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集装箱、煤炭、原油、铁矿石、粮食和对台等运输系统基本形成。在沿海建成一批重要的临港工业基地和大型物流园区,形成以规模化港区为依托的临港产业集中区,港口在区域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更加突出。“两集两散”重点港区呈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发展态势,在海西港口群中发挥主导作用。沿海港口吞吐量超6亿吨,形成3个亿吨大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800万标箱,海西港口经济和厦门、福州等港口在全国的地位和作用有较大提升,满足并适当超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图5“两集两散”港区分布图四、岸线利用规划(一)岸线资源评价我省大陆海岸线3752公里,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21.3%;沿海岛屿中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有1546个,岛屿岸线长2804公里。沿海各设区市大陆海岸线长度分别是:宁德市1046公里、福州市920公里、莆田市336公里、泉州市541公里、厦门市194公里、漳州市715公里。我省岸线资源的主要特点是:以基岩海岸为主,岸线曲折,具有丰富的深水港口资源和良好的深水航道与锚地条件;海湾内水域宽阔,潮汐动力强,泥沙来源少,水体含沙量低,淤积较轻;沿岸地貌以丘陵台地为主,陆域偏窄,部分地区港口的陆域形成和道路建设投资大;受台湾海峡台风和风浪影响较大,但对掩护良好的海湾内港口影响不大;部分地区地震烈度较高。(二)岸线利用现状目前,我省利用沿海岸线的主要是港口、临港工业、渔港、旅游、城市生活、养殖业等。全省沿海已利用建港自然岸线为101.9公里,占全省大陆海岸线的2.7%,占规划利用建港自然岸线长度的17.1%,已利用深水建港自然岸线37.3公
本文标题: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08-2020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764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