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事变ppt
主讲人:杨锦朱姝课程要求:1.日本对中国发动重大侵略事变的原因?2·了解日本对中国的重大侵略事变?3·日本发动侵略事变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作为当代中国人怎样看待这一段侵略历史?日本对中国发动重大侵略事变的原因?政治上:日本受华盛顿体系影响。经济上: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对侵略政策: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提出了征服满蒙,称霸世界的大陆方针。自身原因:日本地小物博,资源匮乏开端:万宝山事件:1931年4月,过境的朝鲜农民在长春西北万宝山地区开渠引水,占用中国农民的田地,与当地农民发生冲突;被日本驻长春领事馆捏造朝鲜农民死伤累累,中国将驱逐所有朝鲜侨民的消息,导致朝鲜发生大规模的排华事件。矛盾激化:中村事件:1931年6月下旬,日军参谋本部上尉中村震太郎等在兴安岭索伦山一带进行非法军事地理调查,被中国驻军查获并秘密处死,此事件为“中村事件”。爆发:九一八事变时间: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名称:九一八事变地点:中国东北地区时时间:1931年-1932年参战方:日本,中国结果:日本获胜参战方兵力:中国:160000人日本:30000-66000人主要指挥官:张学良,本庄繁,南次郎主要后果:日本占领东北三省退出国际联盟主要人物:张学良、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1蒋介石推行——不抵抗政策[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无论日本军队以后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蒋介石在九一八以后秘电张学良1932年蒋介石写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手令一二八事件:淞沪会战一二八事变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支援和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掩护其对东北,建立为满洲国的丑剧,自导自演的丑剧在上海挑衅引发的冲突,日本海军的陆战队在1932年1月28日夜对上海当地中国驻军,第十九军发起攻击,十九军随即起而应战时间长达一个月,在英美法等国调停下,国民党政府和日本签订了卖国的《淞沪停战协定》。热河失陷与长城抗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本着它蚕食中国最后独占中国的既定方针,于1933年春侵占我山海关、热河,为越过长城侵略华北作准备。中国一部分爱国军队在长城线上奋起抵抗,曾给日军的侵略气焰以相当的打击。但由于蒋介石及国民党政府顽固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与日本妥协,最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使当时华北陷于更加深重的危机。2.东北人民:抗日义勇军。“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二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之决斗。宁叫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胃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东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3.国民党内部:抗日反蒋。福建事变上海一二八事变后,蒋光鼐、蔡廷锴率领的十九路军因在事变中坚持抗战而被蒋介石驱赶到闽赣前线“剿共”在与红军连战失利后,十九路军内部许多人逐渐认识到内战没有出路,决心走抗日反蒋的道路,并采取联合共产党的步骤。1933年10月26日,十九路军代表与中共代表在瑞金签订了《反日反蒋对的初步协定》11月24日以李济深为主席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在福州成立,史称“福建事变”(1)中国民权保障同盟。(2)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3)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一·二八事变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九一八事变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察哈尔民众抗日民众同盟军华北事变(1935——1937.7)华北事变是指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把华北从中国分离出去而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其内容应包括“河北事件”、《何梅协定》、“张北事件”、《秦土协定》、“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及“冀察政务委员会”。这些事件基本上都发生在华北地区,故称华北事变。《塘沽协定》的签订,打开入侵华北的门户)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国民政府态度:不抵抗,妥协投降,破坏抗战,国民政府不仅不支援爱国军民的抗日壮举,反而百般阻挠和破坏。致使日军得—寸进尺,中国大片’国土沦丧,主权一次再一次被出卖。华北的权益拱手;1—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更加严重的民族危亡。签订《塘沽协议》日军在华罪行发动原因(经济):(1)为摆脱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走上了海外侵略的老路;(2)为侵苏备战,国小兵少的日本势必要借助中华之物力;(3)建设不断恶化的伪“满洲国”殖民地经济的迫切要求,日寇希望将东北、华北连成一片、互为补充,以稳固“满洲生命线”。事件:(1)1933年,日本向山海关发动军事进攻——标志着日本侵略华北的开始(2)1934年12月日本冈田内阁正式抛出“华北分治政策”。(3)1935年1月4日,日本关东军首脑在大连举行会议,决定采取旁敲侧击、逐步推进的办法,以达到其占领华北的目的。(侵略方式:“武力鲸吞”→“渐进蚕食”。日本在华北以军事威胁与讹诈为主,外交压迫为辅,以全面利用汉奸与重点打压相结合,大肆对华北实行经济侵略。)(4)1935年:5月初,在天津日租界“河北事件”→《何梅协定》;6月,“张北事件”→《秦土协定》;(5)8月5日,广田外相制定了对华三原则:1.中国应彻底取缔反日言行;2.中方承认“满州国”,实行华北地区与满洲国的经济文化合作;3.中日合作反对共产主义势力。(6)9月24日,日本驻伪满洲国最高军事顾问多田骏招待日本记者时散发了一本《日本对华基础观念》的小册子,宣布要“依靠华北民间力量,逐渐使华北明朗化”,提出清除反满抗日分子,建立华北经济圈,实现华北军事合作,扶持华北自治等措施。(7)日本帝国主义在迫使国民党中央的势力退出华北后随即积极策动华北五省(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的所谓自治运动,企图使华北五省成为“第二个东北”。(8)日本分别于1936年1月、1936年8月、1937年2月发表了三次《华北处理纲要》,继续实行“华北分治政策”。(9)1937年4月,日本内阁抛出《对中国实施的策略》,决定今后“不进行谋求华北分治,或者可能扰乱中国内政的工作”,“华北分治”政策被停止。“华北自治运动”因“华北分治”政策而产生,“分治”政策既已破产,“自治运动”遂成无源之水,历时两年之久的“华北自治运动”以失败而告结束。华北自治«秦土协定»影响:首先,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主导地位。其次,华北事变使中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第三,华北事变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关系,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第四,日本侵略华北,严重侵犯了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最后,华北事变促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急剧分化,在对日政策上发生分歧,形成以蒋介石为首的亲美英派和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七七事变”时守卫在卢沟桥的中国军人卢沟桥事变现场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卢沟桥事变现场清水节郎大尉指挥士作战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失踪,日方立即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因“枪声”和士兵“失踪”,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为由,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发动炮击,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进行负隅顽抗。最后战死。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发动炮击,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进行负隅顽抗。最后战死。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军长:宋哲元司令官:田代皖郎中将事件影响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团经过充分准备后,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把6年前在中国东北挑起的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率先在世界的东方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体现了“民族意识胜过一切”的思想,在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危机唤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无情的战争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从沿海到内地、从都市到偏乡僻壤的全中国人民都被动员起来了。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掀起,如火如荼。日本帝国主义面临的对手是空前觉醒的中华民族,所以这就注定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中华民族则一天天开始复兴。卢沟桥畔的枪声引燃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圣火,将中国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现实意义在21世纪,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值得特别珍视和发扬。日本军国主义在和平年代仍然阴魂不散,日本极右势力极力通过各种方式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中国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尊重和正视历史,才能赢得未来。经过八年的抗战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日本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作为当代中国人怎样看待这一段侵略历史?“鉴于往事,资于治道”。——《资治通鉴》司马光
本文标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事变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786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