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摄影图片:LJH929+网络照片背景音乐:梦幻曲编辑制作:LJH929制作时间:20121012E-mail文化传播网“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修建并使用过的宫殿,距今巳有360余年的历史。故宫按布局分为东路、中路和西路。故宫西路以及中路两旁的东所和西所均为乾隆时期所建。乾隆年间所建供东巡期间皇太后使用的行宫,因位于崇政殿之东,清代称为“东所”。这里的“所”,是清代宫廷中对一些较小规模独立居住院落的一种命名习惯,其位置一般是处于主要宫殿附近,每个所又都有自己的专名。自南向北,东所主要建筑依次为颐和殿、介祉宫、宫门、敬典阁。颐和殿位于东所内的第二个进院内。这里是皇太后居此期间接受朝贺之处,殿内设有宝座屏风,西墙上原有乾隆御书联“福凝东海增芝算,祥拥西池长鹤龄”,表达乾隆对母亲多福多寿的祝愿。颐和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绿剪边黄琉璃瓦,是太后接受朝贺拜见的场所,左右各有三间厢房(已毁),称阿哥所,是未成年皇子居住的地方。皇太后于此居住之际,东所里有许多礼仪活动,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在皇帝于崇政殿接受群臣朝贺,庆祝祭祀祖陵大礼告成的当天早上,皇帝要先率诸王公来到东所,太后升坐颐和殿内宝座,皇帝等上殿行三跪九叩头礼,众文武官员则在大清门外排班,在司礼官的导引下同时行礼,礼毕,太后回介祉宫,皇帝也回到西所。介祉宫在东所的三进院,面阔五间,单檐硬山顶,是乾隆年间所建供东巡期间皇太后钮钴禄氏使用的行宫,皇太后每天都会在这里接受乾隆率妃嫔到此请安。钮钴禄氏是雍正的妾室,雍王登基为雍正帝,先封钮祜禄氏为熹妃,进而晋为熹贵妃。但她生了个好儿子——乾隆皇帝。雍正对乾隆从小就宠爱有加,弘历二十五岁即帝位,根据雍正帝遗命,母以子为贵,封熹贵妃为皇太后。钮钴禄氏因儿得福。清代标榜“以孝治天下”,乾隆的孝顺更可谓是有目共睹。介祉宫之后是敬典阁。在东所最北的一进院落中,是一座二层歇山琉璃瓦顶楼阁,名为敬典阁,专作收藏《玉牒》之用。所谓《玉牒》,即清代皇族爱新觉罗氏的宗谱。这个氏族的诞生颇有些传奇色彩,按照清代流行的神话传说,他们的始祖名叫布库里雍顺,是在长白山洗澡的仙女吃了神鹊投下的红果后受孕而生。又经过了许多的波折。其后代才定居到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附近一带,兄弟六人各居一城,其中一人即是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清朝建国后,称此六人为“六祖”,他们的后世子孙也就是清代的皇族,《玉牒》则是记载其宗族支派流传的谱书,从顺治十八年(1661年)开始,每10年修撰一次。清代规定,凡皇族生子至周岁,家里就要将其名字、生年月日时、排行次第、生母姓氏嫡庶等报到宗人府,由宗人府定期记入档案撰修成《玉牒》。目前敬典阁不对外开放。沈阳故宫崇政殿西侧,有一座五进院落是为清代皇帝东巡时,皇帝、后妃的驻跸处所,因位于崇政殿的西面,故俗称西所。从大门进去,依次是迪光殿、保极宫、继思斋和崇谟阁。迪光殿建于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是提供乾隆皇帝东巡盛京时处理政务、召见官员的重要行宫,“迪光”之名为乾隆帝钦定,意为启迪光大祖宗谟烈之光。宝座左右各摆设云石面方几一架,上各有一尊碧玉雕象驮宝瓶,寓意江山永固,天下太平。宝座前方两侧各陈设一只瑞兽。中国古代传说,这种神异瑞兽,能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夷语言。殿设瑞兽,用来显示帝王开张圣听之贤德。迪光殿屏风上刻嘉庆皇帝“御制瑞树歌”,269字,用以警示皇帝本人时刻不忘祖宗创业的艰辛。屏风前的宝座雕漆精妙,开光处刻画着太平有象、万方来朝,用以显示八方归顺,天下一统。保极宫,位于西所迪光殿后,是皇帝东巡时在盛京驻跸的寝宫和召见王公大臣之处。左边是书房,右边是皇帝寝宫。侧翼是值房。宫前两侧有抄手游廊,直通迪光殿后檐廊下。保极宫内正中暖轩上方,高悬嘉庆御笔“高林万象”匾,意思是皇帝居于万物之上,在暖轩中央设龙纹明黄坐具一副,清帝东巡时,就在此召见亲近王公。保极宫后,是风格十分独特的方形建筑继思斋,继思斋是乾隆帝为东巡后妃所建之寝宫。其屋顶为黄琉璃瓦绿剪边的形如波浪的勾莲搭卷棚式屋顶,此起彼伏,三起三落,别具风格。继思斋内部采用了独特的九宫式格局,即前后左右平视均为三间,只有俯视才可看见九间,如井田纵横各三格,布局规矩、严谨、齐整。《周礼‘考工记’匠人》记载“内有九室“,可供”九嫔居之”。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盛京照常节次膳底档》记载,乾隆43年7月20日至9月26日,弘历第三次东巡时,随行的6位妃嫔就居住在继思斋。这其中就有容妃,即民间传说中的香妃。崇谟阁,为上下两层,重檐歇山黄琉璃瓦顶,每坡瓦面四周嵌以绿剪边。上层沿东北西三面格扇窗,内有22个清代档案的立式朱红大柜,珍藏谱系、帝像、实录、圣训、老档、玉宝等物品。沈阳故宫西路是乾隆年间修建的。从西掖门进入就是西路。西路以文溯阁为主体,前有戏台、扮戏房、嘉荫堂,后有仰熙斋、九间殿。穿过西掖门,右边有一块红墙碧瓦、雕梁画栋的琉璃影壁。影壁墙也称为照壁,一般是针对院(屋)外气流的冲煞而设置的,用以阻挡来自外面的气流的冲击,保存院(屋)内生气的作用。西路的建筑是沈阳故宫最晚建造的,均建于乾隆年间。故宫西路。西路的建筑主要包括:戏台、嘉荫堂、文溯阁等均建于1782年至1783年间。戏台是为清朝皇帝东巡时赏戏而建,乾隆和嘉庆皇帝东巡在盛京皇宫居住时,均曾在此看戏。上联:动静叶清音智水仁山随所会下联:春秋富佳日凤歌鸾舞适其机戏台南侧设东西角门,与戏房相连接,为演员出入之处。戏台两侧长廊是王公大臣陪同皇帝看戏之处。长廊上展出了许多关于西院戏台、嘉荫堂、文溯阁的旧照。这是当年清朝官员看戏的场景。嘉荫堂建于乾隆四十六年,是皇帝、皇后、太后赏剧的地方,为五开间硬山卷棚顶,正中一间开门。嘉荫堂内左侧展放一辆“太平车”。太平车,又名佛车、七宝车、是清代盛京实胜寺每年正月十四和十五两天,举行“跳布匝”(ZA)(打鬼)仪式时,从北塔法轮寺接送迈达礼佛的专乘。嘉荫堂内右侧展示清代皇帝礼舆(音yu),楠木质、双层穹盖,上层八角形,下层四角形,左右开窗,16人抬行。清代皇帝参加大典出宫用礼舆,外出巡视用轻布舆,一般出行用步舆。嘉荫堂的北面是文溯阁。为加强文化统治,乾隆于1772年下诏访求天下藏书,历经10余年编成《四库全书》。书成后,抄录七部,文溯阁珍藏一部。文溯阁,是专为存放《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座著名藏书楼之一。文溯阁外观为两层,内部实为三层。文渊阁用于藏书忌火,按《易经》“北方壬癸水”其色属黑,因此屋顶用黑色琉璃瓦,寓意水从天降,消灭火灾。因此它没用“红墙绿瓦”。《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的3位皇子、20多位军机大臣负责,多达4400人参与编写。书修成后,朝廷录用的3800余名举子,用小楷缮写7部。从编纂开始到最后一部抄完,历时15年。《四库全书》是清政府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用将近十年时间修成的中国古代收书最多的大型丛书。乾隆皇帝对这项在“盛世”中进行的浩大文化工程十分重视,不仅由始至终亲自过问,而且想把这部书做为在他执政期间精心打造的文化瑰宝,传给子孙后代。文溯阁中仿制书架。《四库全书》著录书籍3461种,共7.9万余卷。全书订成3.6万余册,共221万多页、9亿多字,分装在6600余只楠木盒中。如果将221万页纸张连在一起,绕赤道一圈。文溯阁建成后,七十三岁高龄的乾隆皇帝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盛京故宫。面对新建的书阁和收藏其中的〈四库全书〉,这位太平盛世的“古稀天子”感慨万千,十分庆幸能够在祖先宫殿里亲眼看到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不仅亲赋“老方四库集全书,幸得功成庆莫如”的述怀诗,而且挥毫写下“礼乐仰承基绪万象沧溟探大本,古今并入含茹三江天汉导洪澜”、“由监古以垂模敦化川流区脉络。这是商务印书馆1935年出版,沈阳出版社翻印,以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影印蓝本的《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仿古线装书,繁体竖排110集,16开,9000余万字,重达:100公斤。文溯阁东山墙边,建有一座红墙黄瓦的方形碑亭,内立满汉合璧文字石碑,正面刻《文溯阁记》,背面刻〈宋孝宗论〉。石碑正面是乾隆亲撰的《御制文溯阁记》,北面是《宋孝宗论》。碑文详细记录了建阁经过和《四库全书》的运复记。沈阳故宫内的五体清文鉴石碑。《御制五体清文鉴》是乾隆末年(1794年)编成的民族语言辞书。该书收词包括满、藏、蒙、回、汉五种语言,是在《御制四体清文鉴》基础上增加维吾尔语而成。原书六函,36卷,2563页,分为正编(32卷)、补编(4卷)。按词义类别分为部(如“天部”)、类(如“天文类”),类下分则,共56部、318类、616则,共收词约18671条。文溯阁后的院落中,有仰熙斋七间,两侧有抄手廊与文溯阁后廊相连。斋内东间设有宝座屏风,从皇帝所题“日丽风和春蔼吉,周书鲁语义抽寻”等对联的内容,可以知道这里应是与藏书阁配套的书斋。现在用于“岁月流痕”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史展。2011年12月1日开展,展出实物近300件,图版520余幅。出仰熙斋北门,另有一进院落,正面为九间殿,东西各有配房三间,九间殿是乾隆时期修建的御书房之一,它的功能主要用于收藏各种书籍,同时也收藏各种瓷器。1926年,沈阳清故宫作为东三省公立博物馆对外开放。后经历了民国26年的动荡岁月。1949年,新中国成立,重获新生。1961年定名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定名沈阳故宫博物馆;200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展览分沈阳故宫的创建与使用(1625-1926)、博物馆的诞生与磨难(1926-1948)、博物馆新的起步与成长(1949-2004)、沈阳故宫的全面发展与新的辉煌(2004-2011)四个部分。“岁月留痕”盛京皇宫在清代的荣辱兴衰,浓缩了一个时代的巨大变迁。努尔哈赤肇基创建,历经百年经营终成今日规模;这是曾经到过皇宫的清代皇帝。矗立在沈阳故宫红墙之外、街道旁边的《清沈阳故宫-世界文化遗产》巨石标记。风曳丝丝雨。望深宫、龙游赤柱,凤飞廊庑。斑驳宫墙沧桑说,故事百年堪赋。太祖勇、沙场无阻。更有天聪驰铁马,任征衣、叠叠烟尘覆。榛莽困,犬鸦护。挥戈飞镝鸣鼙鼓,八旗子、风云叱吒,吟龙啸虎。蒙古鸡林归旗下,从此江山渐固。更难得、关雎情笃。可叹玉人纤纤体,纵帝王、焉挽香魂住?凝翠瓦,思千缕。沈阳故宫,走过历史的辉煌,走过岁月的沧桑。努尔哈赤、皇太极、庄妃、顺治等历史人物的背影早已远去,踌躇满志的八旗王公大臣也化为尘埃,然而金瓦红墙、苍松劲柏依在,夕阳西下几时回,豪情壮志永不休。沈阳故宫,世界遗产,文化瑰宝!•現在時間15:10休息一下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日星期二
本文标题:沈阳故宫(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797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