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论信息化与“智慧城市”建设
论信息化与“智慧城市”建设党中央、国务院把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确立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国家信息化正在从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等各方面、各层次展开和深化。其中,城市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城市信息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龙头,以城市辐射农村,以城市带动农村,逐步推进区域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最终实现国家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城市信息化建设将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新主题与新动力,成为解决城市发展中所面临诸多难题的有效手段。目前,城市信息化遭遇一些瓶颈难题,譬如信息共享程度偏低,智能化程度不高,各系统不具备信息自动获取手段、动态处理与更新能力、异构资源汇聚能力、泛在实时服务能力,等。数据多但用不上,有数据但用不好,有信息但找不着。这就迫切需要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而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等ICT技术和3S技术、无线宽带通信技术以及智能用户终端设备的发展为这种新理念和新模式提供了可能,这直接导致了智慧城市概念的产生。建设智慧城市是加快区域城市化和信息化这两个现代化基本任务的重要结合点,将给城市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带来全局性、根本性的变化,是推动转型升级、再创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支点,应当从区域全局发展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城市智慧化已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化”。智慧城市顺应了当前全球先进城市发展演进和技术变革的时代潮流,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城市信息化进程的崭新理念和前沿探索实践。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业已引起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高度重视。在2010年以前,我们大多数人还在争论智慧城市这个东西是不是炒作概念,是不是在赶潮流,该不该探索。但是今天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城市决策者们的共识了。今天我们不是争论智慧城市要不要搞的问题,而是在探讨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以及如何结合城市优势加快建设和发展。下面,我们就信息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关系,从“智慧苏州”规划建设的角度谈3点看法,一是对智慧城市的认识,二是当前的发展态势,三是主要工作思路。一、对智慧城市若干问题的认识(一)信息化、城市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与作用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也有人定义为:信息化是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两者涵义差不多。信息化的本质是信息、知识共享,提升社会智能化程度,促进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变革。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社会信息化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资源、新的财富和新的社会生产力,也带来了国际社会新的竞争方式、竞争手段和竞争内容。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就提出了社会信息化问题。至70年代,前苏联及东欧各国、西欧各国也都把社会信息化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了提升本国经济地位,也纷纷把加速社会信息化作为超常规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为了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浪潮,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国政府也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国家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指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表明我国政府已经将信息化建设提升到了全面发展和推进的日程,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经济飞跃的巨大推动力和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2006年5月出台的《2006年-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到202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很显然,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信息化的发展将对我国的产业结构、经济体系、组织体系和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首先,信息化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传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再占有支配性的地位;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改造,实现了“产业升级”,造就了信息化的第二产业;催生了众多新兴的产业部门(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支撑整个信息化进程的信息产业,尤其是微电子和软件产业);导致了现代服务业的诞生和迅速发展。其次,信息化发展对经济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在土地和资本与各种物质资源依然重要的同时,信息资源正在成为信息社会经济系统最重要的资源基础;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使社会生产力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信息系统则改变了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的方式;引起国民经济的基础发生革命性变化,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和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社会经济体系的全球化。第三,信息化发展对组织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促使组织体系全球化;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化管理正在取代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推动了政府和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第四,信息化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使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工人在社会就业结构中的比例大大下降;工作方式以及社会就业形态将发生相当大的变化;从事信息与知识处理的人员将会大量增加,可能出现新的社会两极化现象。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整体水平处于世界平均水平,应用度、影响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面临的其他问题主要有: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三大网络的渗透率有待提高,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重点;三网融合破冰之旅尚待突破;在信息产业方面,信息产业由大变强还需进一步努力;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公益信息资源整合难度大,商务信息资源市场专业化、产业化水平不高;在信息化人才培养方面,国民信息能力亟待提高;在信息化环境方面: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为切入点,重点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对信息化的重大需求,从重大应用层面、重大产业化层面和重大核心技术研发层面等三个层次全面、协调地推进信息化进程,实现我国经济、技术和社会的跨越发展。使信息化要服务于满足城市领导和广大干部对宏观决策信息的需求,助力自主创新,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贡献。在城市信息化领域,则是重点推动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和完善,带动以城市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等信息化应用,以城市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为核心,带动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消除数字鸿沟,实现信息化惠及于民。当前,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的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应以规划为起点,建立可持续、有效益、良性发展的新机制。(二)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认识1、智慧城市概念及特征智慧城市涉及3个英文单词:smart(灵性),Intelligent(智能)和wisdom(智慧),前两个是IBM提出的,IBM强调的是用智能的方法和技术来构建灵性的城市,它并没有达到智慧层面;而智慧城市是中国的发明创新,它是要技术融合人的智慧因素给我们的城市系统,赋予其智能认知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然后又反过来为人提供更多的认知和处理能力,能够应对各种事态和问题。这显然跟IBM的概念有很大的差异。这是我们建设智慧城市应该清醒看到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智慧呢?智是知、知识,慧是聪明、有才智。通过感知、认知,使我们的城市更聪明,事实上是使作为城市主体的人更聪明,这样的一个城市才是智慧城市。你光把最好的技术给这个城市,这个城市没有文化,没有灵魂,没有创造性也不是一个好的城市。所以智慧城市的“智”和“慧”都要协调发展,人和环境、基础设施也要协调发展,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和3S技术提高城市智慧,以创造人文环境和科技环境来增加城市的慧。我们说智慧城市,如果比喻成一个人,包括我们基础设施,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产业,这个逻辑关系就像一个人一样。那么什么是智慧城市呢,目前并没有很明确的定义,我们可以用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我们不是已经建设数字城市么,这是一个虚拟的城市,如果我们给它加入各种传感器组成的物联网,那么它就拥有了眼睛和耳朵,能够感知来自物理城市的信息和变化;如果我们再加入云计算技术,就相当于装上大脑,能够分析、思索、判断了;如果我们又借助虚拟存储技术把所有数据库、信息资源统合起来,这就是我们的知识库、专家库了;最后,我们开发一些针对性的服务系统、执行工具,管理部门就可以在有线、无线互联网上进行敏捷的管理、服务、决策,等等。普通市民就可以借助智能型用户终端设备随意获取他们所要的任何信息。这里面透露给我们的信息是: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深度整合、信息应用更加普及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城市。这样的城市必然有更强的能力,包括:具有更强的集中智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具有更强的创新发展能力。因此,智慧城市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的新型态、新模式。智慧城市的特征,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高度概括:基础设施高端,管理服务高效,产业绿色增长,社会环境和谐,生活环境友好。基础设施高端是指需要高速、宽带、融合、无线、无所不在的信息基础设施,具备精细、准确、可视、可靠的传感中枢。管理服务高效是指有了这样一个科学、绿色、超脱、便捷的数字化世界,我们就可以实施虚拟化存储,个性化的服务,保障高效、安全的信息流通。从政府角度讲,就可以推进管理服务流程的重塑优化,决策运行的智能化,协同化,精准化和高效化,我们的管理与服务就会变得非常高效率。产业绿色增长,从企业角度来讲,我们要发展我们智能产业,实现智能产业的聚集发展,保证产业绿色增长。社会环境和谐,从资源环境角度看,势必要推行智能化和低耗化,实现资源环境友好。生活环境友好,从居民角度来讲,秉承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发展理念,围绕民生、卫生、交通、教育、电能、食品这6大民生系统,构建健康、节能、安全、便利、实惠的和谐家园,使人们的幸福指数得到显著提升。举个很简单的事例:驾驶员需要停泊车辆,可以通过手机拨打特服号,停车场向导系统将根据接收的司机位置,综合判断附近公共停车位情况,发送停车位引导信息给司机,也可以给司机的智能终端发送地图。其实,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上海世博会有一个信息化与城市发展主题,有很多地方都展现出智慧城市的特征了。2、智慧城市的提出背景及其愿景智慧城市提出的客观背景。第一个背景当然是我们看到国外著名IT公司和城市都在搞这个东西,智慧城市引起了专家们的重视和研究,我们进一步研究发现智慧城市与我们新兴产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可以作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第二个背景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包括人的发展)需求。城市信息化,第一个阶段我们可以叫为数字城市阶段,主要是以互联网技术应用,六大基础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数据库、企业信息数据库和政策法规数据库)建设和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为特征。第二个阶段可以叫智能城市,有一个特征就是物联网构造城市新的基础设备。第三个阶段,应该算是今天追求的更高的境界,叫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特征是人与物的智慧连接,形成城市良好的产业与生活环境。第三个背景是新科技辅助智慧城市运行管理成为可能。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演进的必然趋势,它的最重要的标签就是技术应用领域的标签,也就是智慧化标签。智慧城市是顺应当前全球技术变革及新一轮产业发展的时代潮流提出来的。每一个城市都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带给他的优势,来建设好这个城市。所以信息资源应该成为我们建设城市的重要要素,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融合应该是城市的支撑。大家可能注意到,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原则之一是愿景先行。要提出具有前瞻性、引导性、科学性的愿景图,有了这样的宏观愿景,才能够理解智慧城市的内涵、实质,为后续的制度规划以及深入落实打下好
本文标题:论信息化与“智慧城市”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8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