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全书要点整理
1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目录第一章计算机硬件基础......................................................................2第二章操作系统知识.........................................................................4第三章程序设计语言.........................................................................7第四章系统配置和方法......................................................................8第五章数据结构与算法....................................................................11第六章多媒体基础知识....................................................................12第七章网络基础知识.......................................................................16第八章数据库技术...........................................................................22第九章安全性知识...........................................................................25第十章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26第十一章信息系统开发的管理知识................................................37第十二章信息系统分析....................................................................37第十三章信息系统设计....................................................................31第十四章信息系统实施....................................................................34第十五章信息化与标准化................................................................37第十六章系统管理规划....................................................................38第十七章系统管理综述....................................................................39第十八章资源管理...........................................................................41第十九章故障及问题管理................................................................432第二十章安全管理.............................................................................6第二十一章性能及能力管理..............................................................6第二十二章系统维护.......................................................................58第二十三章新系统运行及系统转换................................................85第二十五章系统用户支持..............................................................123第一章计算机硬件基础1、计算机基本组成是冯诺依曼型,即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5部分组成。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和中央处理器称为主机。不属于主机的设备者是外部设备(外设),包括输入、输入设备和外存储器。2、运算器由算术逻辑部件(ALU)和寄存器组成,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3、控制器解释和执行指令,协调。包括指令寄存器(存放指令)、程序计数器(存放指令地址)。4、存储器,存放数据和程序,通过地址线和数据线与其他部件相连。5、分为高速缓冲存储器(由双极型半导体组成,其速度接近CPU,临时存放数据和指令);主存器(由MOS半导体存储器构成,存放运行时的程序和数据);辅助存储器或外存储器(由磁表面存储器组成,容量大,存放大量程序数据,需要调入主存后被CPU访问)。6、CPU直接访问的存储器为内存储器,包括高速缓存和主存,它们不断交换数据。7、输入输出设备指既可输入信息也可输出信息,包括磁盘机、磁带、可读写光盘、CRT终端、通信设备(MODE)、数模、模数转换设备。8、图像必须以50帧/秒-70帧/秒速度刷新,才不会闪烁。9、分辨率640*480,回扫期是扫描期的20%,帧频为50时,行频为480÷80%*50=30KHZ,水平扫描期=1/30=33毫秒,读出时间=33*80%÷640=40-50毫秒。310、并行性是指计算机可同时进行运算和操作的特性,包括同时性和并发性。同时性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并发性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发生。11、计算机系统提高并行性措施有3条途径:时间重叠即时间并行技术(指多个处理过程在时间上相互错开,轮流重叠使用同一硬件设备);资源重复即空间并行技术(重复设置硬件资源,以数量取胜);资源共享(多个任务按时间顺序轮流使用同一硬件设备)。12、计算机系统分为SISD(单指令流单数据流如单处理机)、SIMD(单指令流多数据流如并行处理机)、MISD(多指令流单数据流很少见)、MIMD(多指令流多数据流如多处理机)。13、流水线处理机系统是把一个重复过程分解为若干子过程,各子过程间并行进行,是一种时间并行技术。其时间=单条指令执行时间+最大时间*(N-1)(N为指令数)。14、串行执行方式优点是控制简单、节省设备,缺点是执行指令速度慢、功能部件利用率低;重叠执行方式优点是执行时间缩短、部件利用率提高。15、并行处理机也称阵列式计算机,是一种SIMD,采用资源重复并行性。16、多处理机是MIMD计算机,与并行性处理机的本质差别是并行性级别不同。多处理机实现任务作业一级的并行,而并行处理机只实现指令一级并行。17、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的特点是:使目标程序得到优化、给高级语言提供更好的支持、提供对2操作系统的支持。缺点是增加计算机研制周期和成本、难以保证其正确性、降低系统性能、造成硬件资源浪费。18、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RISC)的特点是指令数目少、长度固定、指令可以同一机器周期内完成、通用寄存器数量多。19、CISC和RISC的区别:设计思想上的差别,RISC是将不频繁使用的功能指令由软件实现,优化了硬件,执行速度更快、指令编译时间缩短,RISC是发展的方向。20、存储器层次结构是把不同容量和存取速度的存储器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程序按不同层次存放在各级存储器中,具有较好的速度、容量和价格方面的综合性能指标。形成主存辅存层次和高速缓存主存层次。21、存储器技术指标包括存储容量、存取速度、可靠性(平均间隔时间MTBF越长可靠性越高),存取周期(一次完整的读写时间)大于写时间和读时间。422、CPU访问高速缓存的时间为访问主存时间的1/4-1/10。CPU访问的内容在高速缓冲中为命中,否则为不命中或失靶。命中率=(主存读写时间+高速缓存的读写时间-平均读写时间)/主存读写时间。23、计算机发展三个阶段:一是批处理方式、二是分时处理和交互作用方式、三是分布式和集群式。24、计算机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图形与多媒体技术、语言文字处理、人工智能。第二章操作系统知识25、操作系统是其他软件的运行基础,对计算机硬件作首次扩充和改造,主要完成资源的调度和分配、信息的存取和保护、并发活动的协调和控制。26、操作系统是管理软硬件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为用户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的一种系统软件。27、操作系统的作用:一是通过资源管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二是改善人机界面,向用户提供友好的工作环境。28、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生、共享性、异步性(随机性)29、操作系统的功能: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网络与通信管理。30、处理器管理的任务一是处理中断事件,二是处理器调度。硬件只能发现中断事件,捕捉并产生中断信号,但不能处理中断,操作系统能对中断事件进行处理。31、存储管理任务是管理存储器资源,功能包括:存储分配、存储共享、存储保护、存储扩充。32、设备管理功能包括:外围设备的控制、处理和分配,缓冲区的管理、共享设备的驱动和实现虚拟设备。33、文件管理是对信息资源的管理,是对用户文件和系统文件进行有效管理。34、网络与通信管理功能包括:故障管理、安全管理、性能管理、记帐管理和配置管理。35、网络操作系统功能包括:网上资源管理功能和数据通信管理功能。36、操作系统类型包括批处理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37、批处理操作系统是指将一批作业集中输入计算机,由系统来调度和控制用户作业的执行。538、批处理的特点是用户脱机工作、成批处理作业、多道程序运行、作业周转时间长。39、分时操作系统指允许多个联机用户共同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系统进行计算机。其思想是把CPU的时间划分成时间片,轮流分配给各终端用户,使每个用户能得到快速响应,是最为流行的一种操作系统。40、分时操作系统具有四个特性:同时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41、实时操作系统是指当外界事件或数据产生时,能接收并快速予以处理,处理结果能在规定时间内对处理系统做出快速响应。42、实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加工处理、操作控制和反馈处理。43、所有的多道程序设计操作都建立在进程的基础上。44、进程从理论角度看是对程序过程的抽象,从实现角度看是一种数据结构,目的是刻画动态系统的内在规律。45、进程是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46、进程由数据结构以在其上执行的程序组成,是程序在这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也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保护的基本单位。47、进程有六个属性:结构性、共享性、动态性、独立性、制约性和并发性。48、进程的三态模型:运行态(占有处理器)、就绪态(等待分配处理器)、等待态(也叫阻塞态、睡眼态,不具备运行条件)。49、一个进程在创建后就处于就绪态。新建态是是指进程刚被创建的状态。50、创建进程有两个步骤:一是为新进程创建必要管理信息,二是让该进程进入就绪态。此时进程处于新建态,它没被提交执行,等待操作系统完成创建进程的必要操作。51、进程的终止有两个步骤:一是等待操作系统善后,二是退出主存。当进程达到自然结束点、无法克服的错误、被操作系统所终结、被其它有终止权的进程终结等而进入终止态不再执行,但依然保留操作系统中等待善后。终止态(等待善后)进程的信息被抽取后,操作系统将删除该进程。52、进程的运行是在上下文中执行。进程包括:进程程序块(被执行的可被多个进程共享的程序)、进程
本文标题: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全书要点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877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