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南大中心完小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1南大膳镇中心完小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段云辉创新精神的倡导、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教材的整合,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我校自2012年实施新课程以来,一直十分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为了转变观念,及时领会教育改革的精髓,学校多次派领导、骨干教师参加市、县各级课程改革培训,外出学习的领导和老师回校后进行交流分享,使全校教师了解国家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特制订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本学年我校将以胡锦涛主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纲,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标尺,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紧紧围绕市、区教育部门的工作目标,加强教学研究,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校教育教学取得突破性进展。。二、课改组织机构组长:段云辉副组长:蒋伟奇学科带头人:语文:易小岭数学:彭可娟组员:易小岭刘建伟谢娅彭可娟余芬唐小军汤海军曾文辉三、课堂教学改革总体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校本研究,强化课堂意识,向课堂要质量,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引导教师认真学习“163”教学模式,学会思考课堂,并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改进和创新课堂,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改进、改善、改造学习方式,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并有个性地学习,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效益、学习效率、教学效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四、课堂教学改革基本原则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渠道,是保证2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次课堂教学改革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没有权力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2.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基础有差异,智商有高低,能力有强弱,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掘潜能,因人施教,启迪学生的智慧。相信每一个学生能教好。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要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加活动,做到人人过关,不让一生掉队,要始终记住“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教学要求。3.认真研究学习过程。明确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点拨、展示与反馈。做到预习到位,点拨精练,展示充分,反馈及时。教师设计在先,导演在后;组织在先,调控在后。学生预习有效,集体展示,个性反馈,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构建“163”高效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4.授课体现精讲精练。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备课、讲课、复习、提问、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课堂用语、授课方式等习惯,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听课、回答、练习、作业、听课方式等习惯,按照科学的教育理论,培养新的教学习惯。授课必须体现精讲精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一堂课学生直接使用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5.建立新的考评体系。我们要以制度建设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保证,要根据课改的内容要求,确定岗位职责,明确程序及要求,注重细节,全员监督。五、教学模式:“163”教学模式“163”教学模式主要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教学三个环节规划课堂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通过明确的课堂教学六个基本步骤,即:导学领航、自主学习、3合作探究、交流指导、巩固提升、达标测评,实现“学教练评”教学程序的优化,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一)导学领航教师活动——创设情景、导学领引“163”骤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学习的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的方法和相关知识链接。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向学生展示全堂课学与教的基本路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指向明确,为学生的学习储备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经验。要求教师:(1)针对课标要求和当堂内容及学生实际,恰当表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并针对本节的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清楚每堂课堂的教学目标、任务,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要用好学习目标,引领课堂方向。(2)要善于创设恰当的情景(如分组学习形式、互帮学习形式等),用好现实的鲜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交待全堂课学习的内容及学习路径、学习方法、学习要求,提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全堂课的学习水平与检测评价作出明确要求。(3)通过小黒板、多媒体、导学稿(案)等适当形式,使学生了解全堂课堂学习的基本路径、内容和要求。学生活动——倾听内容、激活思维本步骤中,学生要认真倾听教师的导学叙述,认真观看教师的展示,认真阅读导学资料,对全堂课的学习内容及学习路径、学习方法、学习要求有基本了解。结合全堂课的学习要求积极思考,全身心进入到学习状态中。要求学生:(1)明确了解全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重点难点,明确全堂课学习的达成要求。(2)认真阅读导学资料,倾听教师相关的导学解读,对学习任务、学习路径、学习方法明确把握。作好记载和标示,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学习方式。(3)结合全堂课的学习要求积极思考,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激活自己的学习内驱力,激活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新知学习领悟方法,用方法与目标引领课堂学习方向。4(二)自主学习教师活动——任务驱动、观察检查本步骤中,要求教师做到“四明确”,即明确向学生交待学习任务、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学习要求。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及时观察课堂学生学习状态,抽样查阅学生情况。要求教师:(1)根据本堂课导学材料向学生呈现具体的学习任务。并结合一个个具体学习任务交待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学习要求。(2)课堂操作中,学习任务的呈现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适当方式,实际操作可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加以选择。总之,学生接受的必须是具有可操作性、可监控性和可检测性的学习任务。(3)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巡视观察课堂学生学习状态,抽样查阅学生情况。学生活动——独立感悟、发现疑难本步骤中,学生围绕学习目标,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独立自主学习。通过学习“独立感悟”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习任务中的相关问题,完成基础练习,并自主“发现疑难”,并将疑难问题归类记载。要求学生:(1)养成自学习惯。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或导学稿、学案内容)自主学习,要经历呈现任务、自学与自查的过程,养成独立阅读、思考、练习的学习习惯。(2)循序渐进地学习。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或导学稿、学案内容)循序渐进地独立学习,善于内化知识,不畏难,养成独立把握合理的学习节奏的学习习惯。(3)记载疑难问题。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养成及时记载的习惯。(三)合作探究教师活动——预设问题、巡视答疑本步骤中,教师要科学组织学生小组活动,根据教学内容“预设问题”,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互动探究。同时引导鼓励学生将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交学习小组讨论,寻求互动帮助。教师要实时“巡视答疑”,为学生小组5活动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实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要求教师:(1)科学组织学生学习小组,成功地建构课堂学习小组。布置探究的问题,交代清楚小组活动的方法。(2)针对学生自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疑难、困惑,安排多种“生生互助”式的合作学习,实现互助解惑。(3)实时巡视课堂内各小组的活动,主动参与小组的讨论,解答学生问及的问题,及时把握学情,适时调控各组的探究进展和探究方向。重点看学生对学习任务是否明确,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要关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并结合备课时做出的预设,对学生给予及时具体的帮助。搜集各种典型的学习成果,为下一步组织展示交流准备素材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互助解惑本步骤中,学生要围绕教师预设的问题和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认真进行“小组讨论”,寻求小组内互动帮助。通过小组各成员的合作“互助解惑”,把小组负责的主要问题探究透彻,将遇到的主要问题与困难记载清楚,在下一步的交流展示中让全班共享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并提出问题与困难,寻求全班帮助。要求学生:(1)保持较宽松心理氛围,学会全面、准确、简约地表达意见,在小组范围内积极参加“智力接力”,积极思维、参与讨论。在组内经历表达、质疑、讨论、反思,交流学习成果、互评学习效果。(2)组长认真组织讨论,组员人人积极参与讨论,有人主持,有人记录,形成本组的交流展示方案,确定本组的发言人,为全班交流作准备。(四)交流指导教师活动——引导质疑、精讲点拨本步骤中,教师要注意“引导质疑”,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性问题展示交流。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扩大交流展示的面。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精讲点拨”,助进学生知识内化。要求教师:(1)建立必要的展示平台,预设好展示交流内容和形式,布置展示交流任务,营6造课堂民主氛围。(2)认真观察学生交流展示中板书和讨论的问题答案,倾听学生发言,实时引导学生质疑。(3)实施积极的展示评价,及时调控学生交流展示状况。(4)围绕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学生交流展示中的普遍性问题,实时精讲点拨。要注重剖析知识要点,突出启迪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针对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学生活动——展示交流、互动点评本步骤中,学生主要围绕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小组学习遇到的障碍性问题“展示交流”,交流展示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交流过程中,学生要通过“互动点评”积极思维,共享学习成果。要求学生:(1)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如板书、发言、表演、演示、竞赛,等等。(2)板书要规范,图文要清楚,符号要准确,要展示清楚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发言声音要洪亮,口齿要清晰,要能清晰表达出意思。(3)学会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边听边记边思。(4)要积极参与展示活动,主动补充、点评和质疑,促进课堂互动生成。(五)巩固提升教师活动——归纳概括、拓展深化本步骤中,教师要对全堂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梳理,当堂及时总结、归纳概括,组织学生认真反刍当堂学习内容,构建清晰的课堂知识网络。要结合全堂知识内容,适当进行拓展深化。要求教师:(1)做到:重点内容,概括归纳,梳理成线,加深学生印象;指出:易疏忽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评价:学生的当堂表现,起导向作用。必须组织引导学生回归学习目标、梳理当堂内容、强调教学重点、总结方法规律。(2)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练习,让学生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同时拓展知识、加深理解。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7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教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学生活动——应用练习、梳理总结本步骤中,学生要通过做相关练习巩固的学知识,并对全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最终形成和优化知识的网络与结构。要求学生:(1)要认真梳理当堂内容进行自我总结,形成知识网络。要独立完成相关练习,能运用本堂课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2)积极开展小组内激励活动,通过相互启示检查知识网络构建的正确性和清晰度,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在构建知识体系的同时要注重学习方法、规律的总结。(六)测评达标教师活动——评价激励、检查矫正本步骤中,要求教师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选择能覆盖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以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难度不可太大,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为主。要求教师:(1)设计少量练习题对本节所学知识点
本文标题:南大中心完小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89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