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年修订)专业代码:083002一、培养目标1.具有过硬的政治理论素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学风正派、身心健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2.具有正确的学术思想和良好的科学素养,了解环境科学的发展进程与趋势,勇于探索、创新;具有高度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责任感,能够面向国际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3.具备环境工程方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熟悉本专业发展前沿和学术动态;具备从事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环保企业单位的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能力。具备环境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能力。4.具有从事本学科科研领域研究方案设计、环境污染防治与修复原理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二、研究方向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1.水污染控制技术2.大气污染控制技术3.固体废物资源化4.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三、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三年。硕士学位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需用一年时间完成,至少获得34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3学分);另约二年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如果研究生在三年中尚未完成学业,经批准最多可延长三年。四、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五、课程学习研究生的必修课(A、B、C)均为考试课程,选修课(D)可根据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考试课程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学位课75分为合格;考查课程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级记分制评定成绩。考核成绩由主讲教师评定并签名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登记在《研究生成绩登记表》中。六、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体现本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和先进性,要与导师的科研任务相结合,符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和查阅文献,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及研究提纲。学位论文工作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应注意培养研究生的文献查阅能力、实验能力、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等。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中、外文摘要、引言和评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的讨论,以及参考文献和必要的附录。学位论文实行盲审制度,研究生必须在答辩前一个半月递交毕业论文。盲审论文送审两份,若送审评议结果有一份不合格,经院学位委员会确认达不到学位论文要求,学生将延期一年再递交论文盲审通过后答辩;如果评议结果中有修改后再送审要求,修改后再送审,通过后方可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5-7人组成,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校外专家担任,导师不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七、培养方式与方法硕士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和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既要使研究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培养他们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在指导方式上采取导师个别指导和院系集体培养相结合,既要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善于利用院系集体培养的优势。导师应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深入了解研究生各方面的情况,对研究生的困难应及时给予帮助或向有关部门反映。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应严格要求,根据他们的原有基础和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培养措施,着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并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勤奋严谨的工作作风。研究生应积极参加院系组织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和学术讨论会等有关学术活动(不少于10次,且不少于全部学术活动总数的60%),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每次学术报告的参加者要有记录。院系要为研究生定期安排学生之间的讨论会和报告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八、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研究生的必修环节。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必须面向大学本、专科学生,参加教学第一线工作。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协助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或在教师指导下讲授一定时数的专业基础课。研究生教学实践的工作量不少于36个学时,可按周次分散使用,也可相对集中,经考核合格者记2学分。研究生一般不得免修教学实践。具有两年以上高校教龄者方可申请免修,免修须经院主管领导批准。九、考核方式及学位授予(l)开题报告: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充分查阅文献并进行细致论证,以书面形式写出开题报告,经导师审阅通过后进行开题报告,时间一般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2)中期考核: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实验室工作开展顺利的前提下可申请中期考核。同一专业方向同一录取时间的学生应同时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中期考核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后进行公开答辩。副教授以上人员打分,在充分讨论的前提下分别给予考核成绩,最终成绩取平均值。成绩低于75分者不合格,延期进行考核,将在3-6个月后重新进行中期考核。(3)预答辩: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撰写、修改、印刷等工作后,可向院系提出进行论文预答辩的申请,时间一般在入学后第六学期(正式答辩前一个月),不合格者延期半年。(4)学位答辩:学位论文通过盲审和预答辩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经批准后由院系确定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并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进行论文评和答辩工作。同时,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必须符合学院的《环境学院关于研究生学位授予科研成果指标量化规定(试行)》相关规定。(5)学位授予: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经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上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经批准授予硕士学位。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研究方向:1.水污染控制技术;2.大气污染控制技术;3.固体废物资源化;4.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学制:三年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总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及周学时备注ⅠⅡⅢⅣⅤⅥ必修课(学位课程)A11_000002自然辩证法概论1811修8学分09_000003英语21656611_0000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2B09_030601现代环境监测技术5433修9学分18_198009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前沿543318_030610环境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5433C15_196001高等工程数学5433至少修6学分09_030602高等环境化学543318_031002环境生物技术362209_031004废水生物处理362209_031003废水物化处理362218_031015大气污染控制技术543309_031006固废处理与资源化362218_031008土壤污染修复3622选修课D18_031007环境材料学543318_030603环境微生物学543318_199001有机污染化学362218_030605清洁生产导论362218_030617绿色化学543309_030609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362215_196002环境工程设计与运行管理362215_199002材料现代分析方法362218_190102饮用水深度处理362218_198002现代仪器分析技术5433实践教学(必修)09_199001教学实践36222学分注:可选择C类课程替代D类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主要课程介绍课程编号:15_196001课程名称:高等工程数学总课时:54学分:3开课单位:环境学院开课学期:第一学期教学要求:高等工程数学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是开展环境工程设计和环境工程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系统掌握矩阵论、数值分析、数理统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深刻理解矩阵分解理论、近似计算的方法与误差估计、统计分析与判断的思想方法;进一步能够利用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环境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与学位课题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内容: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内积空间;矩阵的标准型;矩阵函数及其应用;数值分析绪论;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解法;插值方法;数值积分和数值微分公式;方程求根;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姚仰新,罗家洪,庄楚强著,《高等工程数学》(第1版)[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2.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数学》(第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卜长江,罗跃生主编,《矩阵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4.李庆杨,王能超,易大义编,《数值分析》(第5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同济大学计算数学教研室编,《数值分析基础》[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6.盛骤等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概率论等课程编号:09_030602课程名称:高等环境化学总课时:54学分:3开课单位:环境学院开课学期:第一学期教学要求:“高等环境化学”课程是在本科“环境化学”的基础上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学习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主要化学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存在、迁移、转化机理及研究方法。2、掌握污染物的降解与其结构的内在关系以及相关原理。3、了解化学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代谢转化及生态效应。4、了解环境化学研究的前沿性问题与发展趋势。教学内容:结合目前国内外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及我国环境污染控制的形势和特点,系统讲授重要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和归趋规律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详细介绍有机毒物的归趋模式、金属存在形态及生物有效性、化学物质结构与毒性关系,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生物浓缩机理以及全球关心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及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和生态效应等。增加对当前环境化学热点和前沿问题的讲述,以及对这些热点问题所涉及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ReneP.Schwarzenbach,et.al,EnvironmentalOrganicChemistry[M].2ed,JohnWiley,20032.王连生,有机污染化学(研究生教学用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刘兆荣编,环境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张锡辉编,高等环境化学原理及应用(上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预修课程: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微生物课程编号:15_199001课程名称:有机污染化学总课时:36学分:2开课单位:环境学院开课学期:第一学期教学要求:有机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且大多毒性强,难生物降解,属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过程机制及其环境行为;2、掌握有机污染物定量结构一活性关系的理论、典型有机污染物监测手段和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3、了解有机污染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教学内容:系统讲述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过程机制(包括分配、吸附、生物富集等物理化学过程以及光降解、生物降解、氧化与还原等生物与化学过程)和迁移转化行为模型;有机污染物定量结构一活性关系的理论;典型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恶英、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行为与监测手段及化学品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介绍国内外有机污染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王连生编,有机污染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瑞恩P,施瓦茨巴赫著,环境有机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预修课程:有机化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课程编号:18_198002课程名称: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总课时:54学分:3开课单位:环境学院开课学期:第二学期教学要求:现代环境分析技术是运用现代仪器分析的科学理论和先进环境样品预处理技术鉴别和测定环境介质中化学物质的种类、组成、含量(浓度)以及存在形态,该课程既不同于仪器分析,也有别于环境监测,是
本文标题: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893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