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最新中学生打架斗殴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打架斗殴在学生群体中是经常发生的,通常是一些品德较差的同学,自以为有力气、有派,就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来殴打学生。除此以外,还有这伙学生与那伙中学生相互殴打的现象,也称为学生打群架。中学生打架斗殴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给学校带来了不好的声誉,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其危害性是相当深远的。我们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经过专门的调查,发现中学生打架斗殴的发生具有时间上的规律性:(1)放学时:中午或傍晚放学,特别是周末中午一些与校内学生有联系的校外少年,还有被学校开除的不良少年,站在门口寻找机会打架。同时,大批学生出校时易因发生碰撞而引发打架。(2)考试结束时:每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后,老师忙于批改试卷,学生普遍松口气,一些不良学生就惹事生非,易发生打架斗殴。(3)秋季开学时:新生刚入学,学校老同学有认人串联的,其中有因在小学串村考试而结“仇恨”算帐的,往往采用暴力攻击的手段来解决。(4)课外游乐活动时间:学生在校内玩耍或在外面去玩等活动时,由于社会活动场所管理不严,人员复杂,学生之间常因争输赢,争地盘而发生突变,导致打架斗殴。(5)节假日及节假日前:由于休息闲散,有的学生家长又不在家中,在无事可做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就跑到外面去,易发生打架,甚至相约互斗。当然,中学生打架斗殴也与其它的因素有直接的关系1、社会因素:社会种种不良环境都会使中学生误入歧途.2、家庭因素:也许是家庭的负面影响.也许是缺少了父母的爱.也许是缺少了那么一点点的沟通.3、心理因素:现代社会的中学生的心里有太多说不出的东西..有太多压力了..有太多想法了……有太多想不同的事了.也许是为了给兄弟出气而打架……也许是心里的某种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青少年攻击行为与性别因素是有关的。对这个问题,要看到社会因素是与性别因素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我们的成人普遍地希望男性比女性更活跃,让小男孩玩打仗的游戏,还买有象征攻击性意义的玩具如坦克、轰炸机、机关给男孩玩,而且在育儿态度和方式上,家长对男孩和女孩也有许多区别,这样,逐渐形成性别因素对青少年攻击性的明显差别,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打架殴斗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男的。打架斗殴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认识方面看,这些学生常常把盲目大胆视为“英雄”行为,把打架看作是“勇敢”;相反地,他们通常缺乏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从性格来看,这类青少年显得外向,善于交际,喜欢热闹,不拘小节,好胜心强,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容易因为小事发生冲动。从意志方面看,他们明显地表现出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从动机方面看,这类青少年的攻击动机带有鲜明的情绪色彩。时常出于愤怒、敌意、不满和嫉妒等消极情绪而发生攻击行为。从行为的持续性来看,攻击行为主要是发生在初中阶段到高一年级。同时,我们感到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矫正不是轻而易举的。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中学生暴力行为矫正:公布打架成本打架直接成本=学校的批评+负担几十至上千元罚款+家长的批评;打架附加成本=心情沮丧低落郁闷+名誉形象受损+家人朋友担心。事情严重者还要司法机关介入,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示范法有的人本不是好斗的,但不想在同学面前“丢面子”而打架;有的人认为只有打架才能解决问题;有的人是因为缺乏社交技巧,也有些孩子是想用拳头树立自己在同伴中的权威;还有的仅仅是模仿别人。可以把有攻击行为的中学生,有意地放在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学生集体之中,以达到减少他们的攻击行为的目的。研究表明,当少年看到榜样采取非攻击的方式能妥善解决冲突,会有利于纠正他们对暴力的认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育者应同时教会学生在遇到冲突时可以用哪些非攻击的方式来解决。使用示范法,还可以让有攻击行为的中学生观察其他有攻击行为的同伴是如何受到批评和处罚的,这可以减少他们自己的攻击行为。在采用示范法的期间,特别要注意防止他们接触有攻击行为的同伴,这实际上是减少他们对攻击进行学习的机会。有经验的教师在运用示范法时,还特别注意对矫正对象的关心,启发他们的思考,观察他们的行为变化,并及时地鼓励他们的进步。这种方法是一种形象性的教育,易取得良好的效果。消退法有些中学生偶而打架殴斗只是为了自我显示,目的是想引起旁人注意。其实,在这类学生身上还有不少优点,他们也经常表现良好的行为。对此,教师可以暂时不加理会,使他们的攻击行为得不到他人的注意,反而受到弱化。同时,教师却去表扬他们的其他有积极意义的行为。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间接地批评攻击行为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再去找这类学生谈话,婉转地指出他此举的幼稚性,同时告诉他们打架行为与他们学习上有好的表现是不相称的,从而启发他们的自尊心,自觉地改掉攻击行为。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可以避免一般的严厉批评和惩罚措施的副作用。当然,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特殊的对象。创造零攻击性的环境从性格来看,这类同学大多显得外向,善于交际,喜欢热闹,不拘小节,好胜心强,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他们的情绪不很稳定,容易因为小事发生冲动。从动机方面看,这类同学的攻击动机带有鲜明的情绪色彩。时常出于愤怒、敌意、不满和嫉妒等消极情绪而争吵、打架。精品文档精品文档让有攻击行为的中学生在一段时期内,避免接触人际冲突的环境,尽量减少发生攻击行为的机会。通常,教师应与家长密切配合,在学校里每天给这种学生确立当天的学习任务和行为目标,并且指定与他相处亲密的模范学生与他作伴,以督促影响他;在家庭中,家长给他妥善安排好作业外的活动内容,用良好的环境来消除他们的攻击行为,教师与家长还可以建立情况联系卡,及时对学生没有发生攻击行为的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教育他们坚持下去。培养同情心研究表明同情心可以阻止攻击行为,同情心强的学生通常是非攻击的,而同情心缺乏的学生易发生攻击行为。因此,有的专家提出,有攻击行为的青少年如果能够推测和体会到被攻击对象的痛苦和感受,进一步产生自我谴责感,那么就不会再想攻击他人了。对此,教师可能让被攻击的学生面对有攻击行为的学生,具体讲述自己在受攻击后的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然后,紧接着引导有攻击行为的学生谈体会和感受,激发他们的同情心,从而逐渐憎恨攻击行为。其实打架很多时候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唯一可以达到的效果就是自己打架胜利了,能有一种自我满足感,感到自己是有实力的,仅此而已。中学生要认识到打架的危害性,懂得打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与别人发生矛盾,有争议时,如果没有涉及原则问题的话,应该退一步海阔天空,忍让不代表你的无能,恰恰相反他表现了你的风度。学会换位思考,假如被打的是自己,自己又会有何感想;并时常提醒自己,若别人受到了伤害,那么自己也一定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处处计较,小心眼,要学会心胸开阔,宽容;情绪激动时,应抑制自己说话,先平复好心情,再作出决定,不能冲动,做事要三思而行,不要让一时的冲动误了自己,平和的与人相处,会使自己更有魅力,活得更加开心。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其次,提高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各种刺激因素,多与家人、朋友倾诉、沟通。当然这种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还和季节有关。春季,尤其是初春时节,生物的代谢都进入了旺盛期,人体内分泌系统也会发生变化,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等,进而出现情绪焦虑烦躁与精神状态的紊乱。因此,主动采取一些自律方法进行调节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标题:最新中学生打架斗殴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915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