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二)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明喜欢看历史剧《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典故讲述了西周时期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这个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礼乐制度2.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兴起修谱的一股风潮,下图为“天下第一家”义门陈氏的族谱。这体现了中国人深受下列哪一制度的的影响A.皇帝制度B.分封制C.郡县制D.宗法制3.在西周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4.“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名号的来历A.上古天神名号B.上古部落和部落联盟首领称呼C.先秦王朝统治者称呼D.我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称谓5.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封泥,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些文物最早可能出现于A.春秋战国B.秦代C.汉代D.元代6.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下列选项中最早具备监察职能的是A.节度使B.御史大夫C.提刑按察使司D.刺史7.右图所示的我国古代中央机构分别出于A.秦朝和西汉B.西汉和东汉C.秦朝和隋唐D.唐朝和宋朝8.隋唐时期官员上朝奏事均有座,到宋朝就必须站着,到明朝时则须“众官皆跪”,对这一变化理解不正确的是A.皇权不断加强B.相权不断削弱C.官僚地位不断下降D.人民更加重视礼仪9.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0.现在我国“省”这种行政区划制度是由下列哪种制度演变而来的A.行中书省B.尚书省C.枢密院D.宣政院11.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A.唐朝设政事堂B.元朝设中书省C.明朝废除宰相制D.清朝设军机处12.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表明当时的中国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1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一个中国人是安徽人王茂荫(清朝户部侍郎),他因币制改革在1854年受到申斥。这件事的背景不可能是①马克思货币理论传人中国,引起币制改革②鸦片大量进人,白银外流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军费开支浩大④西方对华输出资本猛增,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14.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5.下图是一组近代以来中国国旗的图片,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革。下列对此组图片理解不正确的是①大清龙旗②五色旗③五星红旗A.图①到图②反映了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B.图②具有民族团结的寓意C.图③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D.①②③的更替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16.你见过扯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右图反映的就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受西方列强摆布。请问,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场战争之后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17.“壬寅立约后,朝野上下,一切如故,初未因外患而有所变革也”下列材料能够为之佐证的是A.“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B.“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风气日开,智慧日出”C.“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D.“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18.《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参议院决定采用沪军都督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以共进会的十八黄星旗为陆军旗,以孙中山战友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三色旗为海军旗。这说明A.民主团结意识增强B.革命阵营达成协议C.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民主平等成为共识20.宋美龄在《不宣而战之战争可以肆无忌惮》中说,“日本方今以种种事实证明,不宣而战之战争,如何可以毋须遵守束缚正式战争之种种国际公法,因此而尽量利用之。”材料表明日本对中国“战而不宣”是为了A.攫取大量侵华权益B.使其侵略活动免受国际法的约束C.避免英美出面干涉D.能够从美国进口大批的战略物资21.某学校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南京大屠杀”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C.侵华日军撰写的回忆录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22.公元前5世纪,雅典军队统帅尼斯阿斯曾言:“男人就是城邦。”这里“城邦”的含义是指A.城墙、军队等物质因素B.少数贵族的寡头政治C.成年男性公民构成的政治联合体D.雅典的所有男子23.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A.注重形式和程序化B.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C.强调保护私有财产D.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24.《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它A.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B.内容广泛且条文清晰C.规定了严酷的债务奴役制D.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25.“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的反映的实质是A.《十二铜表法》非常严酷野蛮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26.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A.筹集税款B.干预立法C.招募军队D.任命大臣27.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政权发生更替B.社会形态转变C.国力对比变化D.文化途径迥异28.1787年,《美利坚台众国宪法》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对民用船颁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之特许证;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该规定体现的原则是A.中央集权B.三权分立C.民族主义D.共和主义29.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30.根据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图,你能得出的有效信息有①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②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政体形式的斗争上③共和制派力量占明显优势④从过程看,反映出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二、非选择题(本卷共两道大题。第31题18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材料二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罪名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约40万约4.2万6000501抽签举手一审制慢神和蛊惑青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伯利克里材料三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1)依据上述三个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三个材料中有关“民主”含义的本质区别。(9分)(2)从现代化视角来看,材料三所指美国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理解“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这个观点?(9分)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春秋时期,秦、楚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忽必烈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中共解放战争时期联合东盟西蒙成立地方性的高度自治政府,发布施政纲领。——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需知识,概括春秋时期和元朝地方制度的相关信息。(8分)(2)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东盟、西蒙地区推行什么政策?分析这一政策的影响。(4分)3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肇始于1901年的清末官制改革,在人事集权方面,首先是收拢地方督抚之权。清政府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造成督抚坐大、甚至拥兵自重的情况。1906年,清政府借改革官制之机,迫使袁世凯辞去八项兼差,张之洞内调军机大臣,实际是明升暗降。改制中所形成的十一个行政部的首席长官,满、蒙贵族占七人,且均是要害部门,汉人之势大绌。清政府还通过机构改革,把一些重要事权收归中央,通过新设的商部等加强中央政府的指挥权威。商部不仅在中央试图攫夺他部的职权,而且还要攫夺地方督抚的事权。巡警部成立并改设民政部后,在各地兴巡警,事权属巡警部,督抚居次要位置。度支部成立后,各省财政事件随时报部,各省官银号随时由部稽核。另外清政府制定一系列成文章程,如《内阁官制初议草案》、《钦定宪法大纲》、《内阁官制》、《内阁办事暂行章程》、《资政院官制章程》等等来达此目的。1911年裁撤军机处,成立了由庆亲王奕勖担任总理大臣的内阁。——摘编自鞠方安《中国近代中央官制改革研究》根据材料,指出清末官制改革的目的和主要内容。(10分)
本文标题: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915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