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明皇,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酒徒饮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永王璘都督江陵,辟为僚佐。璘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会赦得还。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往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李白的诗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奔马。在他的诗里,他的梦中,李白抖去一切凡间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的神思在时空之中毫无拘束地游行。李白的诗纵放自如,想落天外,上天入地,真幻参杂。奇特的夸张,瑰丽的色彩,神话故事,轶闻传说,熔铸于诗篇中。然而他的诗句又如出水芙蓉,不假雕饰。构成其飘逸豪放、雄奇洒脱的艺术风格。他最擅长七言歌行和绝句。他的绝句被后人奉为唐人绝句的典范。杜甫对李白极为倾服,对他的诗歌曾给予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不与秦塞通人烟鸟道地崩山摧壮士死(五丁开山故事、作用)一叹高而难行蜀道来历蜀道高险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1、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2、开辟蜀道的艰难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万仞深渊,急浪回旋虚实结合黄鹤不得过猿猱愁攀援反衬、夸张青泥岭山路九曲,行旅艰难细节描写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二叹险而可畏山水险恶景物凄清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写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三叹战祸之烈剑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化为狼与豺杀人如麻开篇:主旨句一见一叹高蜀道来历蜀道高峻二叹险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山水险恶三叹战祸之烈剑阁险要杀人惨景结尾:主旨句三见主旨句二见照应——以“早还家”结开辟之难度越之难安居之难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如何理解本诗的主旨?(1)表达入署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2)表达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3)表达对国事的深切忧虑和关切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本文标题:李白《蜀道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931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