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水利工程 > 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讨论稿)
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讨论稿)教育部规划司规划处上海市教育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2009年1月1目录一、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背景.....................................................................3(一)目的与意义..........................................................................................3(二)研究与实践现状分析..........................................................................5二、关于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思考.................................................................8(一)现代化:人类最新进步、国家整体发展的综合性表述..................9(二)教育现代化:积极进步和高水平教育形态....................................11(三)教育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关系:重要组成与核心........................12三、构建教育现代化框架和指标体系...............................................................14(一)教育现代化基本方面和主要内容....................................................14(二)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18(三)构建我国教育现代化测评指标和标准体系....................................19四、评价办法与标准...........................................................................................22(一)发展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的三步走战略....22(二)评价和制定标准原则........................................................................23(三)评价标准与办法................................................................................24五、我国教育现代化进展情况与实证分析.......................................................25(一)全国教育现代化程度实测................................................................25(二)各地区教育现代化程度实测............................................................25六、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建议.......................................................................25(一)体现具有本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25(二)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统一部署教育现代化战略................26(三)教育现代化需要分区域推进,实现整体发展................................26(四)加强制度设计,推动教育现代化水平持续提高............................272本报告主要研究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开发设计,如何确定系统指标和实证分析,对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及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现代化发展程度做出判断。本报告共分六部分内容,其中,重点分析了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重要标志与构建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原则及评价指标构成、标准与办法,为从实际需要出发选取适当的指标测评国家、地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提供理论基础与分析工具。一、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已不是要不要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科学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并通过教育的优先发展带动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问题。(一)目的与意义1、贯彻党中央战略部署: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涵与先导。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改善民生和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要求。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国家现代化总体战略部署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快构建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并在全国部分地区率先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目标。研究、制定国家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价全国3和各地区教育现代化的水平与努力及进步程度,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有效引导各地积极开展教育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2、引导教育科学发展: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的迫切需要研究我国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引导教育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快速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市已基本普及包括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在内的十五年教育,高等教育已步入普及化阶段,这些地方提出了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但由于从国家层面缺乏明确的建设内容与衡量指标,在推进中存在多种问题,难以有效引导我国教育科学发展,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进步,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迫切需要从国家高度研究、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并以指标及标准体系为目标抓手,体现导向功能,引导全国各地区教育科学发展。3、指标与标准建设:评价和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工具研究、形成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是建立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的科学评价工具的现实要求。推进教育现代化已成为世界各国保持先进或实现追赶的重要手段。以国际视野参照国际教育发展的先进水平,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工具,衡量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程度,是转变政府职能、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目标。通过设计、构建推进我国与各地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框架评价指标体系,为有效监测、评价各地区教育现代化水平提供科学、合理的测评工具模型、技术手段及量化标准,推进全国各地区改4进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二)研究与实践现状分析我国对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后开始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此后,教育现代化问题成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热点问题。1、经验与启示:多角度研究在研究内容方面,除概念内涵、特征等以外,教育现代化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和测量标准的研究是核心的研究领域,并且是在推动教育现代化水平进展中与教育实践、教育工作结合最紧密、最直接的核心内容。因此,在教育现代化的相关研究中对目标、指标和标准体系的研究内容较多,争议也较大。在国内外众多对教育现代化目标内容、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的研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对教育现代化的界定和指标应用有相当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教育走向现代化必然要解决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两个重要问题,将各级教育入学率、学生规模和公共教育投入情况以及教育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程度等作为评价教育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方面或指标。欧洲经合组织从教育背景、经费和人力资源投入、入学机会和教育参与进步、学习环境和学校组织、教育对个人、社会和劳动力市场影响、学习效果等方面评价教育,并转向更加关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将学科知识、技能和扩展及包括学生社会技能、学习状态和整体健康、良性发展等更加宽泛的领域作为测评教育质量水平和教育现代化发展程度的重要内容。5国内一些学者对我国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影响较广泛、认可度较高的观点主要是谈松华、杨明、李键宁、王利眠、殷革兰等人的研究成果。他们主要成果有两类:一,对教育现代化框架体系的概括。例如,从系统角度分析教育现代化的动力系统、质量系统和公平系统;或从观念、成就、层次等角度构建教育现代化的三维结构体;或从教育投入、规模、成就指数和质量要求四个方面研究教育现代化水平体系;或从教育的民主化、普及化、多样化、经济化、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等方面研究教育现代化构成;还有的研究从教育制度、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管理、教育决策、教育队伍等方面研究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二,对教育现代化测评指标的探索。有的研究从识字率、入学率、教育经费情况等方面衡量教育现代化的量化水平,或参照国际教育情况,把公共教育经费总量及比重、平均受教育年限、留级率、每10万居民中大学生数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这类研究还对教育现代化水平标准和发展等级水平作了探索,如谈松华将教育现代化发展阶段分为初级(L)、中级(M)、高级(A)三个阶段不同水平,杨明根据20世纪国际教育发展水平,研究介绍了相关测量指标的参数值。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到,国内对于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的研究和探索,许多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但是,经分析也发现很少有人将教育现代化放在整个国家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大系统、大背景下来进行动态的考察研究,从政策层面和教育工作推进机制角度研究教育现代化的评价指标、标准、阶段及实施步骤等也鲜有涉及。同时,部分6研究所涉及的许多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也缺乏可比性、前瞻性,与我国教育实际发展的契合度、适用性方面有一定距离。在教育现代化标准研究方面以介绍国外的标准为主,多数研究的标准与中国国情和实际教育工作结合不够,对现代化标准参考值的确定不甚准确,目前看或多或少存在偏离国情和国际教育水准的状况,也缺乏发展性考量与动态设计思路。2、区域探索:多样化选择与丰富实践20世纪90年代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发达地区率先开展了关于教育现代化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不少地区台决定和政策,推进本地区的教育现代化建设,一些地方还提出了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如浙江、江苏等还列出了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目标和评价标准。国内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丰富多彩,各有侧重。北京市教育发展“十五”规划提出到2005年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深圳市教育发展十年规划(2001~2010)》提出到2005年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1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要求,到2010年,全省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要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浙江在建设“教育强省”指标体系中,将教育设施与装备达标率、班额规模、小班化教育、人机比、因特网接入率、普职比等作为教育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并设置了相关达标要求。深圳将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制度和机制、教育内容、办学条件以及包括义务普及率、高中毕业生升学率、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7全社会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等教育事业发展指标作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和评价指标。江苏将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省标准幼儿园比例、教育信息化达标程度、高一层学历教师比例、社区教育资源状况和素质教育实施情况以及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等作为《江苏省县
本文标题: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讨论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933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