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医生版院感知识应知应会
院感应知应会医生版医院感染诊断1、什么叫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2、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1)滥用抗菌药物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内源性);(2)侵袭性操作如:介入、导尿等;(3)环境(医疗用具、空气、医务人员的手等)污染严重;(4)易感人群:婴儿、老人、大手术后、危重患者、慢性基础病、原发病严重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放疗或化疗等免疫功能低下者。3、医院感染常见部位类型?(1)下呼吸道感染(2)泌尿道感染(3)血流感染(4)手术部位感染(5)胃肠道感染(6)皮肤软组织感染三管一部位4.什么是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道感染。5.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核心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1)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管(2)每日评估尽早拔除导尿管(3)保持导尿系统的密闭性(4)严格无菌操作、手卫生6.什么是中央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患者在留置中央导管48小时后,及拔出中央导管后48h内发生的与其它部位存在的感染无关的血流感染。7.中央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核心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1)严格手卫生(2)最大无菌屏障预防(3)皮肤消毒剂选择,首选氯已定-乙醇(4)每日评估尽早拔管(5)选择最佳置管部位,首选锁骨下静脉8.什么是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时发生的肺炎,包括48h内曾经使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患者发生的肺炎。9.VAP核心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1)无创通气(2)床头抬高30-45°(3)每日对镇静患者进行唤醒,尽早脱机和拔管(4)口腔护理,首选0.12%-2%氯己定(5)每日评估尽早拔管10.什么是手术感染?患者在手术后一定时间段内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11.手术部位感染分类?分为:表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12.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核心措施有哪些?(1)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2)不要使用剃毛刀去毛(可采用剪毛或脱毛)(3)维持术中患者正常体温(4)避免围手术期高血糖(5)严格手卫生、消毒多重耐药菌相关概念及管理13.什么是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MDRO),是指对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14.什么是泛耐药菌?泛耐药(XDR):指对除了1-2类抗菌药物之外的所有其他抗菌药物种类(每类中至少有1种)不敏感,即只对1-2类抗菌药物敏感。15.什么是全耐药菌?全耐药(PDR):指对目前所有抗菌分类中的药物均不敏感。16.临床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有哪些种?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17.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1)实施隔离措施,在床头和病历卡上黏贴接触隔离(蓝色)标识。腕带上有接触隔离标识。(2)尽量限制、减少人员出入。(3)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与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4)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转科、检查时,接诊科室根据腕带“接触隔离”标识,采取相应隔离措施。(5)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穿隔离衣。根据暴露风险做好手卫生。(6)与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7)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可将高度疑似或确诊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面进行。(8)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小时)方可解除隔离。(9)医疗废物管理。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放置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中按感染性医废处置。个人防护用品(PPE)18.个人防护用品(PPE)是指什么?PPE是指是单独或联合使用用于保护粘膜、皮肤和衣服接触感染源的各种屏障用品。19.常用防护用品有哪些?常用防护用品:手套、口罩、隔离衣、防护眼镜或面屏、防水围裙、手消毒剂、防护服等。20.手套的使用选择原则是什么?(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2)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3)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4)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21.下列哪些情况应穿隔离衣?(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2)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3)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22.下列哪些情况应穿防护服?(1)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2)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3)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医院感染暴发23.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24.医疗机构发现医院感染暴发应如何报告?(1)口头报告: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医院感染病例时,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2)感染管理科调查有医院感染5例以上疑似病例或3例以上确诊病例时,应及时报告主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3)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同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4)书面报告:经核查确诊后感染管理科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递交书面报告。标准预防25、什么是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所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呼吸卫生/咳嗽礼仪、患者安置、处理污染的医疗物品与环境及安全注射等。26.标准预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可被传播的传染原,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2)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患者。(3)目的是预防感染原在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传播。27.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1)手卫生:洗手与手消毒。(2)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时,正确地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帽子、鞋套等。(3)呼吸卫生/咳嗽礼仪:主要针对进入医疗机构的伴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所有人员,尽早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的传播。(4)正确安置及运送患者,防止感染原传播。(5)及时、正确地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器具、织物和环境,防止其成为感染原的传播媒介。(6)安全注射: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中;注射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手卫生28.手卫生定义是什么?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统称。29.手卫生监测标准是?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30.预防医院感染传播的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手卫生31.六步洗手法步骤?简记方法:(内、外、夹、弓、大、立、腕)用流动水将手打湿,然后取适量洗手液涂抹手部,按下列六步或七步揉搓,时间在20s以上(1)双手五指并拢,大拇指分开,互相搓揉掌心—内(2)先使左手心覆盖在右手背上,手指交叉,顺着指缝搓揉。然后两手交换位置,重复进行—外(3)两掌心相对,手指互相交叉,上下搓揉指缝—夹(4)两手相握,左手掌搓揉右手指及手背,右手掌搓揉左手指及手背—弓(5)左手握紧右手大拇指,旋转搓揉大拇指;然后两手交换位置,重复该步骤—大(6)左手五指聚拢成锥形,在右手掌心搓揉;然后交换重复该步骤—立(7)揉搓腕部,双手交替进行—腕最后流水冲洗干净,擦手纸擦干。32.手卫生指征(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是?(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33.WHO提出的“手卫生五个重要指征”是什么?即两前三后在接触患者前接触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34.在什么情况下应选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执行手卫生时,选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是:(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选择使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首选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隔离及传播途径35.何谓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36.隔离标识有哪几种?三种: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消毒灭菌相关知识37.根据污染后的危害程度,医院医疗用品如何分类?根据污染后导致的危害程度,可将医院物品分为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和低度危险性物品。38.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39.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40.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抗菌药物管理41.什么叫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42.简述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5)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43.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原则?(1)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2)预防用药适应证和抗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3)应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宜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4)应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而非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感染。(5)应积极纠正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疾病或基础状况。可以治愈或纠正者,预防用药价值较大;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药物预防效果有限,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6)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44.围手术期Ⅰ类切口预防用药原
本文标题:医生版院感知识应知应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993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