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1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2006年我国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在2012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之一是“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企业研发投入明显提高,创新能力普遍增强”。为了真实测度和反映企业的创新能力,及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所发挥的作用,有必要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以为科技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在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方面已有多年的深入研究和丰富积累。2013年,为了适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形成了用于评价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一、总体说明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主要是对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及其作为技术创新主体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主要从三个维度全面反映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一是总体创新能力评价,主要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历史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结合国际可比的指标对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进行比较研究;二是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主要对重点行业或热点领域的企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例如,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三是不同类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主要从不同角度评价和比较各类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包括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等。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是:兼顾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兼顾系统性与开放性;兼顾代表性与可比性;兼顾稳定性与动态性;兼顾可获性与权威性。国家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由创新投入能力、协同创新能力、知识产权能力和创新驱动能力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组成。在三级指标的设计上,全部采用了相对指标,以更真实地反映企业创新活动的效率。三级指标所用数据全部来源于政府部门或权威机构的公开出版物或公开发布的数据资料。(一)创新投入能力反映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意愿和投入力度,包括3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1.创新经费2(1)创新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2)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2.创新人力(1)R&D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2)就业人员中博士毕业生所占比重3.研发机构(1)研发机构R&D经费投入占企业R&D经费的比重(2)研发机构R&D人员投入占企业R&D人员的比重(二)协同创新能力反映企业在利用外部创新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方面的能力。包括3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4.产学研合作(1)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2)企业R&D经费外部支出中高校和研究机构所占比重5.创新资源整合(1)技术引进经费与R&D经费的比值(2)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的比值6.合作创新(1)开展合作创新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2)合作申请专利量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三)知识产权能力主要用来反映企业在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方面的能力,包括3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7.知识产权创造(1)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量的比重(2)10万元R&D经费投入的发明专利申请量8.知识产权保护(1)拥有专利的企业数占全部企业的比重(2)万名企业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9.知识产权运用(1)已实施发明专利占全部发明专利的比重(2)专利许可与转让收入与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值(四)创新驱动能力反映企业在创新价值实现、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的能力,包括33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10.创新价值实现(1)新产品营销费用占全部营销费用的比重(2)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1.市场影响力(1)PCT申请占发明专利申请的比重(2)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占全部企业比重12.经济社会发展(1)劳动生产率(2)综合能耗产出率二、指标体系框架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创新投入能力1.创新经费(1)创新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2)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2.创新人力(1)R&D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2)就业人员中博士毕业生所占比重3.研发机构(1)研发机构R&D经费投入占企业R&D经费的比重(2)研发机构R&D人员投入占企业R&D人员的比重协同创新能力4.产学研合作(1)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2)企业R&D经费外部支出中高校和研究机构所占比重5.创新资源整合(1)技术引进经费与R&D经费的比值(2)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的比值6.合作创新(1)开展合作创新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2)合作申请专利量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知识产权能力7.知识产权创造(1)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量的比重(2)10万元R&D经费投入的发明专利申请量8.知识产权保护(1)拥有专利的企业数占全部企业的比重(2)万名企业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9.知识产权运用(1)已实施发明专利占全部发明专利的比重(2)专利许可与转让收入与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值创新驱动能力10.创新价值实现(1)新产品营销费用占全部营销费用的比重(2)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1.市场影响力(1)PCT申请占发明专利申请的比重(2)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占全部企业比重12.经济社会发展(1)劳动生产率(2)综合能耗产出率4三、指标说明1.创新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反映创新经费投入强度。2.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反映研发经费投入强度。3.R&D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反映研发人员投入强度。4.就业人员中博士毕业生所占比重反映企业的高学历人员结构。5.研发机构R&D经费投入占企业R&D经费的比重反映企业研发机构的经费投入状况。6.研发机构R&D人员投入占企业R&D人员的比重反映企业研发机构的人力投入状况。7.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反映产学研合作对企业的影响范围。8.企业R&D经费外部支出中高校和研究机构所占比重反映企业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发合作。9.技术引进经费与R&D经费的比值反映技术引进相对于自主研发的状况。10.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的比值反映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状况。11.开展合作创新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反映企业与外部机构合作开展创新的状况。12.合作申请专利量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反映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发明的规模。13.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量的比重反映企业专利申请的技术水平。14.10万元R&D经费投入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反映发明专利的产出效率。15.拥有专利的企业数占全部企业的比重反映企业的专利保护意识。16.万名企业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反映企业的专利储备实力。17.已实施发明专利占全部发明专利的比重5反映发明专利的转化和运用状况。18.专利许可与转让收入与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值反映专利资产的收入与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19.新产品营销费用占全部营销费用的比重反映企业在新产品市场推广上的投入强度。20.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反映企业的创新活动对整个生产活动的影响。21.PCT申请占发明专利申请的比重反映企业的技术发明在国际市场的潜力。22.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占全部企业比重反映企业通过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状况。23.劳动生产率反映创新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24.综合能耗产出率反映企业能耗方面的社会效益。四、数据来源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OECD主要科技指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家统计局、企业创新调查等。
本文标题: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00020 .html